第412章 意愿
太熙帝怕做得太过,引人怀疑诟病——虽然当时已经有人质疑大皇子那些子嗣的死因,又因大权在握放松了警惕,便多留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一些时日,料想一个奶娃娃也翻不出什么大波浪来。
没成想大皇子手下竟然还有高昱这等忠心又能干的人,暗中联络大皇子昔日的部下,趁着猫儿打盹儿的工夫,施用奇计,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带着大皇子唯一幸存的子嗣——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一路逃出了京城,并且再也寻不到任何的踪迹。
原来,是在这偏远的蛮荒之地落草为寇了!
赵铣想起过往,不禁唏嘘感慨。
就是这么一根刺,一直鲠在太熙帝的喉咙里,让他寝食难安,也让这个自己这个带罪之人,有机会离开边塞,再度复起。
不过,等*
m.35zww.*此间事了,自己于太熙帝来说再也没有非其不可的必要,到那个时候,太熙帝还会如此重用恩宠自己吗?还是“狡兔死,走狗烹”……
赵铣略微失神片刻。
高昱已经回过神来,冷笑一声,道:“你不必在这里挑拨离间!今日我们既然棋差一着,落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是,你若是想要再借机折辱我们,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士可杀,不可辱!
二十年前阶下囚的日子,屈辱绝望,他们早就过够了!
早在自己忠心侍奉的君上,竟然以“自主自由”为名,对自己拔刀相向时,他的一颗心就死了。之所以如今还苟延残喘,不过是不能看到君上最后的结局,他死不瞑目罢了。
或许,他的内心,还存着一分侥幸,希望奇迹再次光顾他们,让他们像二十年前一样顺利的逃出京城过下,主宰自己的命运。
赵铣还没有说话,一旁一直勾着头沉默不语的年轻人,抬起头来,看向赵铣,低声道:“赵大人何必再多费唇舌,成王败寇罢了。”
竟然就这么平静地接受了自己从风光无两的山寨首脑,不,应该说是已故大皇子的唯一子嗣,皇室成员,沦落成一个生死由他人主宰的阶下囚。
赵铣看向眼前的年轻人,那瘦削孱弱的面容上竭力做出的自傲、镇定的神情,画虎不成反类犬,哪里有一点身出皇家的气度!
反观一旁的高昱,神情肃穆庄严,不怒而威,一副长久在上位的积威霸气,让人不敢小觑。
赵铣看到这里,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刚才大殿里主仆拔剑相向的那一幕了——忠心辅佐幼主的能臣,发号施令惯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幼主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意愿,不甘心被摆弄,所以哪怕拼着鱼死网破,也要主宰一回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做一只看似风光无线,实则可怜至极的提线木偶。
高昱啊,高昱,那么才能出众的一个人,事到如今,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抉择呢!当初他拼死挽救大皇子一脉的最后一个子嗣,原本是忠心为主,没想到最后非但没有得到主上的嘉奖,反而落得主上的埋怨,甚至是拔刀相向,不惜自毁也要毁掉他。
赵铣想到这里,内心深处突然涌出一股深刻的自怜和无力感,想他当初辅佐尚且是不起眼的皇子的太熙帝时,也是竭尽忠心,竭尽其能,一心报答太熙帝的知遇之恩,想要成就一段君臣际遇的佳话。
没想到,太熙帝一朝得势,荣登大宝,曾经出力最多、也知道最多秘闻的他,就成了太熙帝风光史上一个污点,急欲擦除。
他和高昱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厢情愿罢了!
主上的意愿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只有他们还在自以为是地坚持……
想到这里,赵铣脸上的讥诮褪去了一分,沉声道:“你们的罪行是要由圣上来裁定的,不容许任何人越俎代庖。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们落草为寇、鱼肉乡里的事。”
不说谋逆,单说这一桩罪行,就足够将他们斩杀千次万次。
要不是不亲自提审他们,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太熙帝估计会借此机会,将他们全部抹去。
而现在,太熙帝巴不得将他们的罪行公诸于世,彻底抹黑大皇子,让他的继位变得更加名正言顺,正大光明!
赵铣神色沉肃,开始正式审问。
刘识立在山寨里,看着夕阳西下时分,观音山被染上了一层昏黄,绚丽温暖,神情分外冷寂。
他不想理会什么权谋纷争,只是痛恨如此绚丽的景色却一直被贼人所占有,百姓们非但没有机会欣赏,还受到盘踞此地的贼人一次又一次的劫杀屠戮。
而现在,曾经红河县的圣地——观音山,终于又回到来了百姓的手里!
他总算不负自己当初来红河县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誓愿!
接下来,任满回京述职,他也算是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夜幕降临,刚刚入夜时分,赵铣终于结束了提审,从石室出来,吩咐心腹严加看守高昱主仆二人,然后召集众将官和刘识等官员,解释道:“此处贼首罪大恶极,圣上特别命令,一定要将他们带到京城等候圣决,以示圣上爱护百姓的决心仁义!”
理由合情合理,众人当然没有反驳的道理。就算是知道这个理由未必是真实的,也没有人会傻到在此时出言阻止。
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道圣上英明!
赵铣满意点点头,又感谢了大家的帮助,便挥会退众人下山,而他自己则带着心腹留下来,负责清扫战场。
赵铣是太熙帝的特使心腹,他的话自是没有人敢违背,所以众人集结好各自的人手,向赵铣告辞离开。
刘识自然也不例外。
赵铣办的是不能对他人言说之事,让刘识同众人一起离开,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