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李斯被拒
每个人都嚷着悟道,其实它就藏在人们身边,并不需要闭关苦思,只要用心去感知世界,像张苍这样举一反三,便能见微知著,捕捉到道的影子。
即便是面对一池鱼,也能悟出治国大道。
荀子设下这场考验,就是想考验这几名年轻人的慧根,看他们能否从青白二人身上,看出属于他这一派的神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能看得出来,自然就能进入荀子门下。
很明显,张苍做到了,令荀子感到欣慰。
荀子说道:“见解因人而异,在乱世尚未结束、无人能统一天下之前,无人能证明自己就是对的。韩非和李斯,你俩看问题不够透彻,都太片面,免不了步温青和萧白的后尘。”
韩非和李斯跪地叩首,聆听圣人教诲。
“仁政礼治,本是儒家的主张,意外的是,韩非出身法家,居然秉持这份仁义之心。至于李斯,杨峥说你志在儒家,又传给你《解蔽篇》,刚才的感想却分明侧重于法。”
两人战战兢兢,从话里听出很不利的意味。
荀子看出他们的惶恐,说道:“对别的流派而言,你们生出如此感悟,有些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的迹象。但在老夫眼里,这并不算坏事,甚至更有利于随我修道。”
两人抬起头,俱是一怔。
荀子说道:“我所开创的道统,兼容包纳,博采众长。礼法并施,相辅相成,这是我心里的答案。我之所以考虑收韩非为徒,正是因为,我融合了法家和道家等思想……”
作为儒家第三位圣人,荀子与时俱进,并非规规矩矩地继承孔孟之道,而是结合自身驳杂的学问,将儒法道三家贯通为一体,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才有了如今的荀派。
礼法并施,是荀子的重要主张之一。身为儒圣,他不否定法度的作用,因此,韩非虽是法家弟子,照样能拜到他门下修行,并未颠覆法家的道基。
如果所有人都泥古不化,原封不动地效仿前人,那么,又怎么可能涌现出一代代的新宗师、新圣人?
那些改良和提升后的差异,只会使韩非更强大,直至像荀子那样,开辟出前所未有的、专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听到这番话,韩非茅塞顿开,忽然想起当初杨峥的建议。
杨峥说,可以尝试将法术势三者合一,当时他还觉得太荒谬,但现在听荀子讲述儒法道融合,或许,杨峥说的是对的!
他凛然问道:“前辈,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只要仍以原先的根基为主,再吸纳新的东西,将它们完美融合起来,那么,就不算是离经叛道,只会更为精进?”
荀子点头,“理论上说,是这样的。你的道种来自法家,这就决定了,你未来的道,绝不能彻底推翻法家,只能以此为基础,吸纳新想法。”
同样是礼法并施,也要分清主次,以谁为主,以谁为辅。韩非的感悟无疑偏向于儒家的礼,但根基决定了,他只能坚持以法为主,李斯的情况则恰好相反。
“不过,完美融合?”荀子呵呵一笑,“哪有嘴上说得这么轻巧,你如果真能做到,就有资格脱离我门下,成为一位大宗师了!”
韩非眼眸骤亮,“大宗师!”
张苍何其机警,听出荀子话里的另一层含义,焦急地提醒道:“韩兄,你怎么还没听明白!前辈已经同意把你收到门下,你还不赶紧磕头拜师!”
韩非这才反应过来,慌忙磕头。
荀子转过头,脸色微沉,“你们三个人里,我最失望的,就是李斯。你心机有余,而心性不足,明明支持萧白的做法,最后却要夸赞温青,还以为自己滴水不漏!”
李斯脸色霎时苍白,将额头紧贴在地上。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拜荀子为师,明明已触碰到机会,而且自以为表现得完美,却没想到,正是由于最后那句谄媚之语,画蛇添足,反而毁掉了自己的梦想。
荀子斥责道:“涉及大道,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你像萧白那样,坦荡直白,坚信自己的想法没错,那也没有错。可笑的是,你居然因为害怕被温青知道,在我面前说言不由衷的话!”
李斯诚惶诚恐,眼泪快流出来。
另一侧,杨峥闭着眼,对此置若罔闻,不知在想些什么。
荀子说道:“我一视同仁,从不对任何人怀有偏见。我明确告诉你,我不收你为徒,并非因为你的身份地位输给韩非,只是因为你没通过考验。”
他胸襟宽广,能容得下诸多性格的人,即使跟自己趣味不合,也不会拒之千里。但是,唯独有一桩,他最痛恨虚伪世故的小人,见不得那些谄媚逢迎的姿态。
李斯刚才的嘴脸,令他厌恶。
他沉声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看在杨峥的面子上,我再给你一次机会,看你以后的表现如何。如果你不思悔改,依然是这样,我不仅不会收你,还让杨峥将你逐走。”
他目光如炬,看得透李斯的心性。
李斯心乱如麻,拼命磕头。
他不可能知道,若非杨峥这位穿越者入局,导致他提前见到荀子,接受这场本来不会发生的考验,那么,在正常轨迹下,他拜荀子为师的难度会降低很多,不致遭到严厉斥责。
杨峥本想帮他走捷径,可惜事与愿违,反而让他和荀子之间的距离更远,甚至可能扼杀这段师徒关系。
冥冥之中有天意,历史已经在改变了。
荀子不再理他,转而看向张苍,欣慰地道:“你的感悟最让我满意。能从一场钓鱼中,看出礼法之争的影子,说明你很有慧根。跪下磕头吧!”
张苍不傻,恭谨地叩首,“弟子张苍,拜谢师恩。”
他跟李斯一样,也很精明,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乏真性情,率真自如。他敢于在冬试上谈笑风生,敢于仗义出手救杨峥,敢于直言点评青白二人。
他有自己的原则和骨气,当田甜让他尽管提要求时,不肯恃恩而骄,情愿选择沉默。这份心性,是李斯所不具备的。
于是,韩非和张苍成功拜师,李斯却被淘汰,遭受沉重打击。
荀子把视线移向身侧。
韩非发表意见后,杨峥就静静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后来更是闭上眼眸,仿佛睡着一般。刚才李斯被拒,他也毫无反应,此刻在荀子注视下,他仍然没有察觉。
张苍见状,忍不住干咳一声,想提醒杨峥,可惜杨峥依然没动静。
荀子慈祥地看着他,不知为何,眼角噙着一抹笑意。
“看样子,你没让我失望,是四个人里收获最大的。如果听得见,要不也聊聊你的感悟?”
说这话时,他心里其实有些震惊,想不通杨峥明明道心破碎,为何却在参悟道意,处于这种玄妙难言的状态中。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脱离道心都能悟道?
他没看走眼,杨峥的确是在凝神冥想,而非睡着,对刚才的情景产生极大触动。这份触动,比张苍感悟的礼法之争更深刻。
他悟到了荀派法门的根基,没睁开眼,从嘴里吐出两个字。
“王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