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朝堂惊雷响

  top.wwwcom,更新最快的无弹窗网!
  贞观十二年的第一次朝会,虞世南上表辞官!
  众臣略感惊讶,毕竟一位重臣退出朝堂,且如此突然,必然会有一些影响。
  转念一想,众臣又觉此事在情理之中,毕竟虞世南已经八十高龄,也该致仕,颐养天年了。
  纵然是不辞官,他又能再活几年,再站立于朝堂几载?倒不如趁着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回家含饴弄孙,安度晚年,名利双收。
  不过也有人感到惊讶,除了长孙无忌,几乎所有的紫袍大员都目光凝重。
  他们比旁人更清楚,虞世南在当前微妙的朝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辞官,不会立即有重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影响着实不小。
  然而皇帝李世民似乎并不诧异,欣然道:“虞卿年迈,为大唐辛苦多年,安养晚年是应该的,朕准许。”
  皇帝批准了?!
  见此状况,很多聪明远谋之人顿时明白,虞世南辞官并非临时之举,而是早就和皇帝陛下商量,并且达成了默契。
  也对!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臣,又没有突发状况,怎会仓促辞官呢?
  既然皇帝现在准许虞世南离开,肯定已经选好了继任者,或者替代者,或者用另一种方式维持平衡。
  那么究竟是哪种方式?或者哪个人呢?
  骤觉形单影只的岑文本和萧瑀最为关心,但他们没有焦躁不安,亦不曾左顾右盼。一个官员,想要立足朝堂,如果只会用眼睛观察,前程绝对不会远大。
  李世民对请辞的虞世南好一番褒奖,准许其请辞,并给予不少赏赐,令其安度晚年。
  虞世南躬身谢恩。向皇帝行礼后,转身离开太极殿,永远离开朝堂。
  满朝文武自发目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离去,谢逸注意到,虞世南的精神状态与先前略有不同。
  没有了先前那般精神矍铄,此刻看起来越发苍老,有些疲惫,却也多了些许轻松神色。
  从身畔走过时,波澜不惊的虞世南终究还是没忍住,抬头看了一眼谢逸。目光中多有期许鼓励。
  谢逸礼貌点头示意,他并未多想,只以为这是一个老领导退休时,对青睐的后辈些许鼓励。
  然后在有心人眼里,这一幕意义非凡。
  许多智谋高远之人顿时明白过来,为何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可以进入弘文馆,因为里面刚刚走出去一位垂暮老人。
  岑文本和萧瑀第一时间便意会,萧瑀眉头微皱,似乎有些担忧;岑文本却神色如常。脸上还有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或许这与他身在中书,消息灵通有关。
  工部尚书杜楚客的神情就有些复杂了,他的思维略微慢了一点。但终究还是推敲出来龙去脉。
  几个月前,虞世南前往江都,归来时路过洛阳面圣,想必那时就向皇帝请辞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李二陛下便开始物色替代者。
  毫无疑问,这个替代者是出身陈郡谢氏的谢逸,当年的过江四大侨姓。“王谢”曾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名门,南方士族能够认可。
  唯一的缺陷便是年轻,但如果皇帝有意支持,加以培养,那就不同了。所以中秋文会上,李二陛下有意让谢逸名满天下,然后借着护驾有功加封为弘文馆学士。
  那时候,皇帝已经看准了这步棋,布好了局。
  不得不说,高明啊!
  如果是现在提出迁谢逸为弘文馆学士,阻力肯定会很大,所以皇帝提前悄无声息便开始布置。
  当时谁也没想到谢逸的官爵有此等意义,既然无关紧要,又是救驾后的恩赏,谁会冒着触怒龙颜的可能,轻易反对?
  结果,而今已然坐实了谢学士的名头,生米已成熟饭!
  也许这才是皇帝重视恩宠谢逸的真是原因,而非是其才学出众,医术高明之故,至少不全是。
  可以预见,作为南方士族的代表,谢逸将来的前程很远大,地位也很重yào。可魏王殿下不仅没有笼络此人,反而多加“谋害”,如此与圣意相悖,是否有风险呢?
  杜楚客心中不由开始思量,要不要劝阻魏王李泰……
  ……
  虞世南辞官,算是贞观十二年,朝堂第一声响动,让不少睡眼惺忪的朝臣彻底醒了过来。
  不少人还没回归神来,礼部尚书王珪出列了。
  “陛下,臣有本奏。”
  “叔玠所奏何事?”李世民客气称其表字,微笑着询问。
  王珪躬身道:“陛下,三品已上遇亲王于路皆降乘,非礼,请废之!”
  此言一出,朝堂上等若响起一声惊雷,让所有人心头一震。
  礼部尚书的意思是:三品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需yào
  下车马避让行礼,这事不符合礼制,请求废除!
  话音落地,魏王李泰心里便猛然咯噔一下。
  原因有二,其一,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是这项规定的最大“受益者”;其二,王珪是自己的老师。
  王珪突然提出这么一个请求,意味着什么呢?
  李泰尚在猜疑,御座上的李世民却微怒道:“卿等自觉尊贵,欲轻视朕的皇子兄弟吗?”
  “陛下,诸王位次三公,今三品以上皆为九卿、八座;依礼,为亲王下车马行礼,确实不合适。”这次,说话的却是善谏的魏征。
  谢逸远远瞧见,心中不免猜测,看来很多人不喜欢这条规定。
  废除也好,李渊和李世民儿子都不少,大唐的亲王一抓一大把。遇到一个便得下车马委实费事。平素还好,遇到雨雪天,岂非是自找苦吃?
  李世民眉头皱起,不悦道:“人之寿数难料,万一太子不幸早亡,谁能知dào
  哪个皇子他日会成为储君,为卿等君主?而今怎么能轻视他们?”
  李泰听到这番话,心中不由波澜起伏!
  可见父皇坚持,不想不让步,如此也好,亲王在礼节便不比太子差多少。至于朝臣们的怨怼,往后自己低调谦虚些就是,尽量免除重臣行礼,似乎还能落下谦和平易的美名。
  还有父皇提起,万一太子早亡……
  是啊!上个月太子遇刺,不就险些丧命嘛,能不能坐上龙椅,还得看命数,看运气。如果太子运道不好,倒台或是早早丧命,那么……
  李泰心中刚泛起一丝念头,王珪便躬身正色道:“陛下,自周以来,帝位爵位皆是父死子继,长幼有序,而非兄终弟及;此举是为杜绝皇子觊觎储位,堵塞祸乱之根源,保障江山稳固,为政君王当深以为戒。
  之前太子殿下虽然遇刺,却仅是受伤,身体康健无虞,且太子妃有孕,东宫即将有子嗣。依礼制,国祚传承有序,还请陛下慎言!”
  ……(……)
  top
  www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