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西向长安行

  top.wwwcom,更新最快的无弹窗网!
  中秋明德宫一场政治秀后,因洛阳水灾而四起的流言很快平息,彻底烟消云散。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百姓们都在谈论几种新作物,其惊人的产量已然惊掉了许多人的下巴。
  那些有幸参加明德宫晚宴的士绅和农夫,当然不让成为最佳发言人,在各处广而告之,绘声绘色地描述所见所闻。
  《悯农》诗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是学子,田间农夫和街头稚子也都背诵如流。以洛阳为中心,在整个大唐掀起一股悯农惜食,勤俭节约的风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风靡东都,文人墨客,闺阁小姐,甚至是青楼乐女纷纷抄写传唱,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毫无疑问,作者谢逸因此名满天下,几乎尽人皆知。
  淮阳县子带来了可以填饱肚子的新粮食,天下百姓感恩戴德;世家门阀的家主们都知dào
  ,皇帝重用了一位少年才俊,出身陈郡谢氏;不少闺阁小娘子则春心萌动,芳心暗许英俊潇洒,才高八斗的谢三郎。
  骤然间成为名人,谢逸还有那么点不习惯,走在洛阳街头被人认出,场面与后世当红明星见面会差不多。有人感恩,有人崇拜,还有不少年轻女子暗送秋波。
  看似很荣耀,烦恼也不少,为了低调,谢逸只好尽量不出门。好在是住在明德宫范围以内,粉丝们固然狂热,却也不敢擅闯皇家宫苑,这才让谢逸得到一丝难得的清净。
  李世民没有着急离开洛阳,而是一边组织救灾,一边在明德宫召见远道而来的百济王子一行。
  圣驾少不得在洛阳多耽搁一阵,身为人臣,谢逸只好乖乖留下来侍驾,同时为前往长安做准bèi。
  “不必收拾太多东西,轻装简行便是了,我们在长安城里有御赐的宅院,陆通已经去看过,规模不小……”
  谢逸笑道:“我已经叮嘱陆通,修缮打扫,并且采买侍从婢女,只等我们到长安。你们姑嫂便是大宅门里的夫人和小娘子(小姐)。”
  小蛮并不大懂,但觉得很好玩,杜氏的神情则相对淡然,没有兴奋可言,甚至还一丝不大高兴。
  “嫂子,怎么了,去长安不高兴吗?”些许神情变化,如何能逃过谢逸敏锐的观察。
  杜氏赶忙道:“没……只是觉得离淮阳越发远了,有些不习惯。”
  “你喜欢在淮阳的日子?”
  “嗯!”杜氏很想说让自己回淮阳去,但她终究没有开口,一来没有离开的勇气,二来谢逸也不会答yīng。
  “以后有空我们常回去看看,先去长安吧,那里比洛阳更繁华,去见识见识。”谢逸当真对这座名贯古今的隋唐第一大城甚感兴趣。
  “嗯……”
  谢逸盯着如花似玉,却神情黯然的杜氏,沉声道:“嫂子,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可以说与我听听吗?”
  “没……没有!”杜氏当即斩钉截铁地否认。
  “果真没有吗?一切有我在,我可以帮你。”
  “没有!”
  谢逸暗叹一声,依旧紧盯着杜氏,悠悠道:“嫂子,我们是一家人,无论发生何事,都有我在,你明白吗?”
  “嗯……”杜氏神情恍惚地点点头,不置可否。
  “对了,那天文会上,魏王要众人以秋、月、农事为题作诗,我有三篇腹稿,但只拿出了月、农两篇。”
  谢逸从怀中取出一卷文稿,柔声道:“《秋夜曲》在此,只与嫂子你一人。”
  说罢,将文稿放在几上,转身怅然而去。
  杜氏伸出芊芊素手展开文稿,只见纸上写着: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谁人轻罗已薄未更衣?何人心却空房不忍归?
  是她,也是他!一种相思,两人惆怅,彼此折磨,奈何?
  杜氏手中握着文稿,经不住黯然惆怅,眼眶泛红,泪珠将落未落……
  ……
  等李世民在洛阳显摆完,送走百济王子已经是九月多了。
  不过李二陛下并没有马上要走的意思,临走之前先是在校阅了东都驻军,随后又在邙山大规模围猎。
  一句话,展示一下大唐兵强马壮,皇帝英武赫赫。这是做给归途中的百济王子看的,也是再次给山东世家门阀敲警钟。
  明确告sù
  他们,我手里不仅有亩产惊人的粮食,首屈一指的人才,还有强壮的兵马。不服,尽管来试试!
  等到真zhèng
  打算返回长安时,已经是十月间。必须得走了,不然等冬雪降下,归途多有不便,说不定李二陛下还得留在洛阳过新年,宫中望眼欲穿的嫔妃们肯定不答yīng。
  皇帝回銮,并几位皇子女,一众朝廷重臣随行,少不得一支庞大的军队随行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从洛阳启程,向长安而去。
  谢逸也在随行之列,但他不是回归,而是初赴长安,初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
  因在文会上大放异彩,甚得皇帝器重之故,内侍省丝毫不敢怠慢这位谢县子,特意给谢家配备了两辆马车。
  不过谢逸很客气地推辞了,声称归途人多,皆须周全,一切从简,只用一辆马车就好。
  内侍省连声大赞谢县子简朴,谢逸心中却暗笑,如果有两辆马车,嫂子便有充足的理由躲着自己。此去长安,数百里的路程,怎能将这同车而行缘分拒之千里之外呢?
  除此之外,程知节还派来了五名禁卫军,声称途中多经荒野,恐有意wài
  ,特来保护谢县子一家安危。其中大都是当初御苑外站岗的兵卒,还有一个熟面孔,就是首先尝试马蹄铁的那个飞骑王永安。
  皇帝和卢国公一番好意,谢逸当然不会拒绝,“一家三口”共乘马车,欣然踏上西去长安路。
  原本想与嫂子杜氏多些共处时间,谢逸甚至制定了一套心理攻势计划,希望能够打开杜氏的心防,帮她解开心结。
  可是真zhèng
  上路之后,谢逸才遗憾地发xiàn
  ,别说深入交谈了,就连共处的机会也不多。
  一来是李世民总喜欢传召众臣议事,如此一来,少不得策马随侍龙辇之旁。时而有臣与谢县子亲切攀谈闲聊几句,自然不能不给面子。
  一众臣子,无论文武,只要年岁不老,基本全都策马而行。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天无雨雾,谢逸实在没有理由乘马车。
  倒是李治和晋阳公主,觉得待在父皇身边太闷,纷纷要求与谢家同行,在杜氏的照料下与小蛮玩耍。李世民生怕儿女途中太闷,并不拒绝,欣然应允。
  谢逸一番计划顿成奢望,难以实现。唯有夜晚宿营时,能够共进晚餐,众目睽睽下,同帐而眠肯定是不能。尤其是晋阳公主赖着不走,要求与小蛮同宿的情况下,谢逸只得独守空帐,甚至得小心护卫。
  不过大多数时候,谢逸都是呼呼大睡。毕竟,内有王永安站岗,外围有李孝恭戒严,程知节守在御前,河间郡王府二郎君李崇晦则率禁卫巡视营地。
  如此情况下,安全方面似乎没什么可担忧的……
  top
  www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