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八局
朱厚照当然知道祖制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文官的裹脚布,需要的时候拿过来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到一边去了。轻声笑了笑,朱厚照是说道:“祖制只是给一些田地免税,不是让他们所有的田都不交税。”
“父皇,天下人口这么多,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可是赋税却越来越少,儿臣查过,永乐4年,天下户口968万,口5152万。赋税3070万石,布锦136万匹,丝绵29.9万斤,课钞766万锭,铜2549斤,铁82000斤,铅46600斤,朱砂2080两,茶199万斤,盐139.7万引,军屯粮食1979万石。”
“到了弘治一年,天下户口911万,人口5020万,田赋米1956万石,麦677万石,丝36700斤,棉265万斤,布115万匹。军屯粮食293万石,减免税粮798万石。”
“永乐四年到弘治元年,天下户口不但没有增多,反而还减少了五十万户,咱们大明是糟了什么大灾了,还是遇到什么兵祸了?这些人口都哪里去了?儿臣上街的时候,大街上的人可是非常多的,还不是被藏匿了起来了,做了他们这些士人的家仆。”
“人不在了,可是地还在吧?这些年了,开垦了多少田地,户部应该都有记载吧?可是田赋呢?永乐四年收3070万石,弘治一年呢?米1956万石,麦677万石,加起来也不过两千六百万石,还减免了差不多八百万石,比永乐四年少了四百万石。”
“军屯粮,用了四年是接近两千万石,现在呢?八百万石,粮食呢?”
“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可是粮食呢?揣进谁的腰包里面了?”
朱厚照说的数目触目惊心,不但让朱佑樘心神巨震,实际上朱厚照在看到的时候也把自己吓着了。永乐年间两千万石军屯粮,弘治年间八百万石,可见卫所已经崩坏到什么地步了,军镇之中,除了将领的私军,怕是都去种地去了。
粮食自然是揣进了自己的腰包里面了,说大明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也丝毫不为过。
朱厚照现在算是明白了正德皇帝为什么被黑的那么惨了,登基之后估计就收拾这个烂摊子了,后面还打了蒙古小王子,平灭了宁王之乱,现在朱厚照可以给历史上的朱厚照点一个大大的赞,干得好,只是死的早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改革君主,或者是厉害的君主,大多都是颇多非议,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清的皇帝里面最有作为的是雍正皇帝,是他一举扭转了康熙末年大清的颓势,但是他也是被黑的最惨的。反而是乾隆这个享受改革成果,并且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家伙被吹捧为圣君,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父皇,汉室五世而兴,传位到汉武帝,大汉国力之盛,冠绝大汉一朝,即便汉武帝穷兵黩武,汉室依旧能撑下来。大明如今传位到父皇,以历六世,理应是兴盛发达,国力鼎盛,可是如何还不如开国之时?”
朱厚照语气有些低沉的说道,小脸上也全都是哀愁之色。
“小小年纪,想的还挺多!”朱佑樘看着朱厚照,笑着说道:“你以为父皇就不知道?整个天下就你聪明?你以为父皇不想革新?可是革新哪有那么容易,天下之事要是这么简单的就好了,宋有范仲淹,有王安石,我们大明有谁?”
“再说了,改了还未必有不改的好,何况父皇想改,但是有些是不能急,得慢慢来。”
事实上朱厚照也知道老爹想改革,因为历史上弘治皇帝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还没等他大展拳脚,身子先撑不住了,自己就躺下了。正德皇帝上位之后,改革继续,也算是继承了老爹的遗志,只不过先打小王子,后灭宁王,正德皇帝所做也有限。
军队刚收拾完,还没等收拾内政,自己先掉水里了,然后挂了。
“其实也没什么难的!”朱厚照看着老爹,笑着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皇家有钱了,朝廷有钱了,那就没什么做不了的。”
朱佑樘看着儿子,没好气的说道:“父皇也知道有钱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问题是去哪里弄钱,民不加赋,国用充足,这可是每个帝王都想做到的。”
“简单!”朱厚照笑着说道:“这一次盐政就能让朝廷大赚一笔,简单的很。”
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随后笑着道:“你要是能让朝廷大赚一笔,你说说,想要什么,朕满足你。”
沉吟了片刻,朱厚照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然后笑着说道:“如果成了,儿臣想要八局!”
所谓八局,其实是二十四衙门之八,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朱厚照要的就是八局。
二十四衙门并非宦官体制,其主官太监也无硬性规定必用宦官,是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后多派宦官掌其职,因此常被现代人误解。甚至藉清代野史证明明代有宦官十万人,事实上这些单位绝大多数是由南京乔迁来的工匠。
十二监是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十二监在宫里面,这是真正伺候皇帝的衙门,司礼监和御马监更是位高权重,朱厚照根本不可能染指,他也不想要。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惜薪司管薪炭的,钟鼓司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管粗细草纸的,混堂司管洗澡的,四司对朱厚照来说就更没用了,他更不想要,可是八局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