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 窦娥冤

  第二百一十八窦娥冤
  真的是比窦娥还冤啊。
  柴瑞和那个文文什么事情都没有。柴瑞见文文只是希望得到文姜的下落,可是无论是李可馨、梦菲等人还是杜甫、谭伟林等人都认为柴瑞这是在自讨苦吃。已经有三个美丽异常的红颜知己,还要在外面招惹新的花魁。
  被李可馨等人恶整,柴瑞不但没有得到人的同情,反而认为柴瑞是活该。
  “六月飞雪啊。”
  柴瑞无奈的仰天长啸。
  突然一个词,闪入柴瑞的脑中。
  《窦娥冤》。
  柴瑞记得语文课本中曾经节选了一段,而且还要求背诵。“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欺软怕硬,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有一个奇怪的念头,从柴瑞的心里突然产生。
  文化。
  没有百家争鸣的文化,儒家思想只会走入死胡同。而且一直以来,文人只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又有几人为百姓真正谋划过。儒家思想,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罢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儒家思想更符合统治的的要求。让百姓成为乖乖的顺民。窦娥,不过是百姓的一个缩影而已。有多少百姓和窦娥差不多。含冤莫白,可是又投诉无门。
  对……
  就以《窦娥冤》为切口……
  柴瑞连忙找到杜甫,王昌龄等大文豪。柴瑞虽然会写什么古文,怎么说前身也是个历史学家。可是柴瑞自己知道,自己那点水平连一般的秀才都比不了。
  杜甫、王昌龄等人被柴瑞的想法彻底的震撼了。没想到柴瑞会想用歌剧的方式来表述百姓的疾苦。
  二人很快就答应帮柴瑞谱写《窦娥冤》。
  虽然和关汉卿的不同,但是以杜甫和王昌龄的才华,想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窦娥冤》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可是柴瑞看了之后,非常的头痛。
  写的是太好,不过是赋的形式。虽然可以唱,但是平常百姓绝对听不懂。而柴瑞只是想让百姓听的懂,让百姓知道,社会是如此的黑暗。那些官吏是如何用自己手中的权利逼迫百姓的。
  “杜先生,王先生,这篇窦娥赋写的是非常的经常,相信也会被万世传颂。可是……”毕竟对方都是名动天下的文豪,柴瑞也不敢轻易的去批判。
  杜甫和王昌龄二人对视了一眼,如此精彩的文章,他二人再也无能为力去写更好的。
  “怎么?还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这下杜甫和王昌龄二人更加不明白,好有什么不妥。
  柴瑞这才慢慢的说:“我想让目不识丁的百姓都能记住。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严谨的结构,更不需要完美的对仗,我只需要让百姓听的懂就行。”
  这下杜甫、王昌龄才明白:“好吧,我知道该如何写了。”
  当天下午,几乎没有文言,而全是百姓能够听懂的白话文。
  当柴瑞看到剧本之后,感叹文豪就是文豪,如此精彩的剧情,如此犀利的笔锋,把封建官吏那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把百姓的疾苦也描述的入木三分。
  柴瑞相信这一定能够轰动。
  柴瑞拿着剧本,急忙的跑去找文文。
  “什么?叫我演出窦娥?窦娥是谁啊?”文文大为奇怪柴瑞会找她来演窦娥。
  柴瑞慢慢的把窦娥冤的剧情说给文文听。文文大为吃惊,作为一方军阀之首的柴瑞,竟然可以如此看重这部窦娥冤。
  “好,我演。”
  有了文文的支持,美锦馆里的人不少都去参演《窦娥冤》。这些人大多非常有着非常熟练的演技。文姜就轻易的假扮文文,而且还骗的柴瑞团团转。
  当《窦娥冤》出演的那一天,在场的观众都情绪激动不已。尤其是在窦娥被斩的那一刻,不少百姓就想冲上台去。好在舞台搭建的稍微比较高,才没让人冲了进去。
  “我要我血溅白绫、我要这天六月降雪、我要这地大旱三年。”文文此时完全就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双眼充满了怒火,却又无可奈何。满腔的怒火顿时化为了对现实的诅咒。
  整个剧情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在昏官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百姓只能被压迫,被欺凌。
  不少的百姓纷纷的看着落下了眼泪。
  从此,窦娥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有了《窦娥冤》的成功,柴瑞同样把另一部经典的戏剧《白毛女》也给搬了过
  杜甫一直以为自己的笔,已经充分的反应了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疾苦。可是没想到戏剧也有同样的作用,而且还传遍的更广更深。无数的老百姓都深深的感受到社会可以如此的黑暗。
  有了这一部《窦娥冤》的成功,杜甫也接受了这种白话文的形式。大贤之人往往不会守旧。而且当柴瑞又把白毛女的剧情给杜甫讲了一番之后。
  杜甫也非常乐意的为柴瑞编写。
  《白毛女》,杜甫更是用心的去写。这部《白毛女》完全就是歌剧,一路而来都是唱。虽然杜甫对歌剧不甚了解,但是杜甫对词还是涉猎。杜甫就从一些词当中摘些合适的曲调来填。
  在杜甫创造《白毛女》的时候,《窦娥冤》已经慢慢的传开。几个戏班都开始学习《窦娥冤》,而且不少戏班已经开演《窦娥冤》。不过《窦娥冤》一出,李隆基和安禄山都感到非常的不安。
  这是赤luo裸的攻击朝廷。而且安禄山已然称帝,也非常害怕自己控制下的百姓情绪不稳。一旦被人煽动,极易产生反抗的心理。无论是安禄山还是李隆基,都希望百姓是乖乖的顺民,逆来顺受。谁都不希望百姓难以驾驭和控制。
  当《窦娥冤》传来之时,安禄山和李隆基连忙进行封锁。只要有戏班演出这个剧目,马上就会遭到逮捕。而且这些戏班的班主更有牢狱之灾。
  不过这也挡不住《窦娥冤》的传播,既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演出,可是却不住一些内心充满了激情的戏子的热情。他们可以去乡村里搭台演出。
  有了这些戏子的舍身传播,安禄山和李隆基最终无法阻止《窦娥冤》的传播。不过一部戏剧能够带来多大的影响,哪怕就算是轰动一时,最终也会被时间所遗忘。而留下来的《窦娥冤》不过是一部比较出名的剧目而已。
  可是不久,另一部鸿篇巨制《白毛女》歌剧也问世。
  此时引起的轰动更是远远大于《窦娥冤》。
  不过这个《白毛女》只有上阕,就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这段。不过只有这段也就够了。
  朗朗上口的句子,哀婉悲沧的曲调。
  地主恶霸黄世仁,样子猥琐不堪,更是蛮横霸道,充分的表现出地主的残忍。
  杨白劳,勤劳善良,对生活几乎没有要求,但是却默默的忍受地主黄世仁的剥削。没有反抗,只能最后买女,而痛苦的自杀。
  喜儿,天真美丽,善良纯洁。可是却受到黄世仁的百般虐待,最终逃入深山当中,最终满头白发。
  这三个形象,在大部分地方都有原型。有太多太多的地主恶霸,像黄世仁一样,欺凌弱小的百姓,更有非常多的百姓就和杨白劳一样,默默忍受着痛苦。也有非常多的美丽农家女子被地主恶霸看上,不死死于非命,就是被强抢入府过着非人的生活。
  当《白毛女》一出,顿时引起了轰动。
  不少人都在剧中似乎看到了自己,不少人差点把自己当成了杨白劳,在卖喜儿的时候,七尺大汉也流下了泪水。喜儿,更是让不少女人心痛不已,哪怕是原本的大家闺秀也有了反抗之心。
  “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
  喜儿的怒火,化成高歌,让每个观众都充分的体会了喜儿的满腔怒火。
  这部喜剧,让非常的达官贵人心惊肉跳。黄世仁就是他们的写照,甚至他们比黄世仁更加无二不做。当《白毛女》的歌剧流传开来之后,不少人都开始被人叫陈世仁、李世仁、王世仁,暗骂他们毫无人性,就是现实版的黄世仁。而且百姓对他们的恨也被点燃,他们把对黄世仁的怒火和对那些陈世仁之类的怒火融为一体。
  百姓被煽动了,开始闹事了。
  李隆基和安禄山身边的谋士已经意识到他们所奉献的愚民政策已经受到了挑战。可是他们回击却是那么的无力。因为在他们的治下,百姓的日子也过的苦不堪言。御用文人也纷纷的编纂一些歌颂皇帝英明的曲目,想平息这场戏剧风波。
  可是此时百姓的情绪都在激昂的状态,有怎么可能轻易的被那些御用文人虚假的歌颂皇帝英明的剧目所欺骗。除了达官贵人去捧场之外,百姓更是看到没去看。虽然这些御用文人也采用了柴瑞所用的露天舞台的形式。但是场场冷清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