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去根
赵遹负责调拨整编夷丁所需的钱粮,抽调官吏编造夷丁名册;
徐泽负责对夷丁进行挑选和分组,以及其后的整编和训练;
丁升卿,咳咳,负责监督,并实时向远在东京的天子报告工作进度。
徐泽将自己的“行军书办”蒋敬安插进编造夷丁名册的官吏队伍,美其名曰是跟随学习,实际也确实学到了不少工作经验,真正的任务却是抄录名册副本。
有了名册,徐泽对夷丁的挑选和编组就简单了很多。
虽然向赵遹和丁升卿献了毒计,但他并不想把这些优秀的兵员培养成随意消耗的炮灰,在夷丁的挑选上,就并非以身体强壮作为唯一标准。
一是孤儿优先,夷人村寨生活水平很低,能活下来的孤儿绝对有过人之处,而且孤身一人,更容易与原本的社会关系割裂。
二是社会底层优先,这些人一旦由“万恶的旧社会”进入“团结友爱的军营”,体会到做人的尊重和快乐,再与原本的生活对比,更容易对军队产生依赖心理。
三是为了稳住部族高层,适当招收了少数部族头领子弟,优先选用长子,这些人本是部落头领的继承人,长期服役自然失去了继承部族的权力,只要不傻,为了自己在军中的安全和前途,他们也会极力怂恿家人拥护朝廷改土归流的“好政策”。
夷丁整编成军后,自然不能再使用原本五花八门垃圾的武器,但也不可能照搬禁军标准,徐泽结合蜀地特点,建议暂时只装备白蜡杆短枪、木盾和短弓。
这种配置训练简单,结阵容易,可以有效对抗夷人叛军,却不能对正规禁军构成有力威胁,可以说,是为此战和夷丁身份量身定做。
对这种“有用”还能让人“放心”的装备方案,赵遹自是完全赞同,立即调集物资,不足十天就将武器装备全部配置到位。
在夷丁编制上,徐泽并不想离经叛道,他照搬了大宋禁军的营(五百人)都(一百人)两级制,共编十二营六十都。
都以下,只设置了什、伍两级,这相对于采用三人一小队,三小队合一中队,五中队合一大队,两大队合一都的禁军精细编制,实际上是组织结构上的退步。
没办法,对于缺少相应武器和训练,会识字和算术者比率都极低的夷人来说,难以执行的复杂编制,反而会影响战斗力。
不过,即便这种简单的编制,对付组织更为松散的夷人乱军来说也足够了。
夷丁全部打散后,蒋敬按照徐泽交代的原则,“随机”编成什、伍。
什长和伍长由本什、伍自行推举产生,徐泽只需要挑选营正和都头即可,就两条挑选原则。
一是会汉语者优先,能写汉字者必取。
且不说会写汉字的夷人,不管是家庭条件,还是个人悟性,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绝不会是废物。不会说汉字写汉语也不要紧,日后通过学习掌握了相应能力,每月还可以统一申请一次职务调整。
此举就是要树立接受汉化才能有前途的导向,为的是对夷丁去根变种,如此有用的“教化”手段自然得到了赵遹和丁升卿二人的极力支持,夷丁名册编造完毕后,赵遹又特意抽调了一批“教授”,供徐泽差遣。
二是公开选拔,能者必取。
夷丁对组建以后,最初的半旬时间,由登州营出人代理夷丁的都头,这对登州营各级官兵来说也是一次公开选拔,干得好,下步代理夷丁营正;干砸了,就只能回登州营,看着别人风生水起。
半旬过后,各代理都头对自己麾下的夷丁大致有数,根据徐泽的用人标准,各自提供了一份若干人的名单,他却不急于任命。
徐泽要进行公开比试。
夷丁们起初以为是角力之类的“比武”,到了比试这天,才知道比试内容就是前面半旬的队列训练,以及都头的指挥旗语。
只有烂命一条的人最是不惧生死,常年与虫蛇野兽为伍,生活条件恶劣的夷人天然的比生活更为舒适的汉人更凶悍,徐泽不需要再放大这种凶悍,如此选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传递另一个导向——不一定要最强壮,但一定要最听话!
听话守纪,老实训练,叫干啥就干啥的人才会有出路。
对几个首领子弟还是给予了照顾——直接参与比试,若是通不过就不要怨别人,要么留下做什长,要么灰溜溜回家换人;其余人若觉得自己做得更好,也可以现场申请比试资格。
虽然这些都头的位置只是临时的,干不好还会再下去,但大部分部族底层夷丁争取到这个位置后,就暗自定下决心再也不要回到以前的部族生活了。
徐泽向赵遹提出的整训和作战方案,总时间约两个月。
前半个月,让夷丁熟悉金、鼓和旗语、手中武器,习惯编队,基本做到令行禁止。
再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两营一组,轮流下乡“宣传官府抚民善政”,实际就是以短途拉练形式继续练兵,外加骚扰未归顺夷村的秋收——这项任务很重要,夷人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缺少粮食,抵抗意志将大幅削弱。
期间若有战机,则以消灭叛军有生力量为主。
拉练结束,整编夷丁休整三天,同时征召完成秋收的夷人义从,再会合官兵,重新编队,而后兵分三路,由东向西一线展开,逐一拔除夷人村寨,彻底平息暴乱。
预计参与平乱的禁军、土丁、义兵、整编夷丁和夷人义从,全部加起来,将超过三万,持续时间约一个月,还有对被征服的夷人的必要救济,平乱所需的消耗将非常惊人。
战前就必须将粮秣、军械等物资筹集转运到位,赵遹自是无法安坐乐共城等待徐泽练兵完成,在整编夷丁编组基本完成,义从遣归各部后,他就和丁升卿带着大部官兵返回了泸州城。
大战将起,利州传来消息,迟迟未到的秦风路参与平乱兵马终于进入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