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求见
随着船队不断向北推进,沿岸所见,既有大片的平原,也有起伏的山地,有奔腾的大河,也有安静的小溪,野鹿穿梭林间,飞鸟遍布河泽,一切都显得那么原始,众人越发感叹此岛的广大和荒凉。
期间,也发现了几批原住民,从妆饰纹身看,除了最初的两批和当初袭击船队的部族似乎是一个族群外,其余各部都有差别。
船队甚至还和其中一部完成了交易,这部人的语言中明显带有汉语的痕迹,徐泽分析,应该是中原战乱期间,流落至此,退化回野民的华夏难民。
随着在海上飘的时间逐渐延长,船队里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徐泽不得不命令船队多次靠岸修整,安道全和几个徒弟忙得不可开交。
好在随着船队北上,气温也逐步降低到十度以下,倒是没有出现没有瘴疠症状,而且,出海的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治疗也及时,倒是没有出现亡人。
大部分人生病,是因为缺新鲜蔬菜和新鲜的饮用水,以及晕船,缺乏活动等,造成的身体免疫力下降。
一路走走停停,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船队终于到找到一条宽大的河流入海口,水流平缓,水质很清,徐泽估摸着这就是后世的淡水河——自然条件下,唯一可通航的河流。
对照蒋敬画的海图,位置也和记忆中的淡水河基本吻合。
徐泽下达了转向进入河道的命令,众人看到登陆定居的希望,精神振奋,奋力划橹驱船。
五日后,船队早已下锚,众人正在齐心建设永久营地。
对周边的探索也到了百里以外,期间发现了四个原住民部落,斥候都依照徐泽的命令,只是标注了地图,没有惊动对方。
在台南被抓上船的两个原住民,在武松的一番“认真教导”下,已经学会了官话,审问之后,才知道他们其实不算原住民,也是外来者。
根据其族留传下来的故老传说,该族原本生活遥远的南方大岛,遭遇大洪水,聚居地无法生存,一些人乘坐木筏顺着洋流,一路飘到台湾。
其后,经过很多代人的繁衍,族群逐渐兴盛,已成了台湾岛南部的霸主,并建立自己的国家——毗舍邪,其王自称卑南王。
随着毗舍邪国势力逐渐扩张,已与原本生活在山内的本岛生番产生摩擦,双方互有征伐。
当日,发现同舟社的船队后,其国的祭师通过祈祷,得出这是天神赐予毗舍邪国的神舟,可以带着族人重新回归祖先的故土。
由于国内的勇士大部分在山内和生番打仗,集结花了几天时间,才给了船队众人从容修船的时间。
其国缺铁,只有最勇猛的勇士才有资格配薄铁小刀,临敌用多镖枪,系绳十余丈,为的是投出后及时收回。
因生产力落后,毗舍邪人还不懂造船技术,遇水则缚竹木为筏,急则随便抱块木头泅水而遁,澎湖列岛居民讲的海东入侵者应该就是他们,居然靠木筏渡海,也是无知者无畏!
徐泽推测这帮外来蛮子应该来自于吕宋岛或者马来群岛,不过,这些人来自哪里并不重要,知道岛上有原住民,也有外来者,相互之间还有剧烈的冲突就行了。
徐泽暗自庆幸没有盲目立足台南,不然被这些熟悉地理的蛮子缠上,烦都要烦死。
目前这阶段,最主要的敌人还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趁着冬春季节,烧荒整地,消灭蚊蝇滋生环境,夏季来临后,才可以少一些疾病困扰。
现在移民的人少,还可以靠渔猎应付,但要看长期,只有保证岛上产出的粮食有富裕,才能大批量移民。
徐泽选择的这处定居点位置非常好,若经营得当,容纳数万人都没问题,有淡水河作为作运输通道,日后再要扩张也很方便。
不足旬日的时间,营地内的各种建筑拔地而起,营地周围的烧荒整地也相应展开,只待时节合适,即可春耕,梁忠看见远处仍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因为人手不足暂时不能开发就心痛,催着徐泽赶紧再送人过来。
其实,徐泽也想早点送人过来,只是受限于航海技术,此时渡台受到季节和洋流的影响太大了,一年仅很有限的时间可以利用,且海船投送量有限,急不来。
前几日,蒋敬标绘完海图后,经过一些列计算,提出了一条新航线——从扬子江入海,靠着风力和江流的冲击作用,直驶海东郡(没错,徐泽已经正式将台湾命名为海东郡了),将比走澎湖列岛登陆更方便,也更安全。
其实,后世就有人推算这条航线是古代航海技术下的最优方案,徐泽原本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没有海图的情况,就靠他印象中不靠谱的地理常识,哪敢尝试?
登岛的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回去的时候还是比较麻烦,比如,此时最安全的返回路线反倒是借台湾岛东面的黑潮洋流直入日本后再返程。
还要考虑用什么船送人的问题,不可能每次都由自己护送,太招摇了,再来几次,肯定会捅娄子。
还有澎湖列岛经营和应对毗舍邪国的扩张问题,经营岛北,短期内就顾不上岛南了,但为了今后的发展,彼处也不能放弃。
徐泽心中有一盘很大的棋,下属们却拘于眼界和接触到的信息,考虑的问题只能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不能怪他们,因为,徐泽有太多的秘密不能与人分享——穿越者注定是孤独的。
而且,徐泽也不能在岛上常待,他毕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此地只能委托给部属经营。
开发步入正轨后,徐泽连续几日留在屋内,集中精力制定《海东郡四年发展规划》。
正奋笔疾书间,武松传王进有事求见,来得正好,徐泽本也想找他。
王进进门就问:“及世,海东建郡是不是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