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一章 秦桧的离心

  唐重迁翰林学士承旨权学士院,王庶以龙图阁学士权江宁府,洪皓迁礼部侍郎,辛炳任河西路经略安抚制置大使。
  最让人关注的是,钟离睿罢枢密都承旨,赐河阳县开国子,迁龙图阁侍制,权灵夏路经略安抚制置大使,兼差西北缘边制置大使,这可是把西北边务全给了这厮,让人眼红啊!
  一时间,朝野有些沸腾,人们不否认钟离睿的功绩,却眼红一步登天,那么好的一块肥肉,竟然被人家吞了。不过,有王秀这尊大神坐镇,也没人敢公开说三道四,何况李纲、秦桧的支持,更让人有心无力。
  对,秦桧坚决地支持王秀,没有半点迟疑,就在任命刚下来时,他却在家中接见万候卨。
  “相公,王相公设置西北缘边制置大使,把河西也扩进去,分明大有深意。”万候卨话中有话,原本是陕西缘边制置大使,竟然成为西北缘边制置大使,里面的说法可就大了。
  “王文实做事,往往未雨绸缪,却不知此番,他打的什么主意。”秦桧是全力支持王秀,至少在外人看来如此。
  如今,西北战事刚刚结束,南海也传来捷报,大宋禁军两条战线都是灭国告终,更是狠狠打击了虏人,让王秀的名望达到了新高度,暂时就无人能和其争锋。
  西北缘边制置大使,他自然是明白猫腻,整个的西北边防,全部给了钟离睿,不再局限于陕西路。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王秀有了谋划,对地方行政区域进行改良,灵夏路、河西路都要升格都转运使路。
  万候卨偷眼看秦桧,眼珠子转了转,低声道:“相公却无升迁,实在让人不平。”
  秦桧眉头微蹙,眼角深处划过一道不满,却掩饰的非常好,淡淡地道:“朝廷自有安排。”
  万候卨是什么人,自然能看出秦桧内心的不甘,换成谁也不会甘心,王秀不到四旬,已经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正儿八经的两府首相。
  如今,有了西北和海外的建功,竟然仅接受升迁一级,改开国公公爵的名号,明显是以退为进,这就有何问题。
  以王秀的年纪和官爵,要是没有大的变化,恐怕要担任首辅二十年之上,这就不是一般人能等待的了,秦桧的年纪不小了,更重要的是他也等不及了,心里定然跟猫抓一样。
  心下酝酿良久,才低声道:“相公,王相公声望剧增,对于家国天下都是好事,大王也时常说起。”
  秦桧神色微滞,目光闪烁,淡淡地道:“嗯,的确是不错,难得文实谦恭,也算是朝廷的好事。”
  万候卨眼珠子一转,也就改变了话语,闲聊几句告退,王氏却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老汉,这个万候卨坑人啊!”王氏瞥了眼沉思的秦桧,又道:“又动心了?”
  “说什么呢?动哪门子心思。”秦桧从沉思中醒来,忍不住翻个白眼,近几个月王氏改了称呼,老汉实在有些难听。
  “怎么,王相公当政二十年,老汉就坐不住了?要是稳坐朝堂三十年,你该如何是好?”王氏冷冷地笑道。
  “说什么话,谁能做到三十年宰相,那也太玩笑了。”秦桧摆摆手,表示嗤之以鼻,蔡京秉政二十年,却也是几起几落,王秀要能一直干三十年,岂不是逼大臣造反?
  “老汉你却相信了。”王氏脸色一变,没好气地道。
  “你妇人家不懂。”秦桧有些烦闷地道。
  “我要不懂,早年你就出了两府,不知在哪里当留守。那个万候卨一来,我就知道准没好事。”王氏见秦桧不耐烦,忍不住抱怨起来。
  “老汉,你可给我听好了,无论如何,决不能和王相公对面,哪怕这个心思也不能有。”
  “婆子就是呱噪。”秦桧一阵心肝跳,忍不住翻个白眼。
  “我看,万候卨分明投靠了大王,里面还有大长公主影子,你可要把持住,别被人给当枪使了。”
  “哦,你倒是说说,怎么被人当枪使?”秦桧脸色不善。
  “要是让我说,你就赶紧回家种地算了。”王氏狠狠地瞪了眼秦桧道。
  “好了,我想静一静。”秦桧靠在椅子上,拍了拍额头。
  “明个,我再去钟山。”王氏说完话掉头就走。
  秦桧摇了摇头,王氏和李清照走的很近,本来就是表姊妹的,经常走动也是好事。
  李清照时常和朱琏、友琴莫言走动,王氏能拉近关系自然好,也能获得很多消息,让他受益匪浅。既然王氏明天去,看来太后或是友琴莫言,总有一人要去书院,他也不去阻拦,各人有各人的路子。
  话说,通过万候卨搭桥,能和赵构建立联系,也不是坏事,赵构屡屡创造机会拉拢他,却被他委婉地拒绝,就是不想和王秀走到对立面。
  不过,万候卨的话让他有所触动,王秀的地位无法撼动,代表着要长期占据首相位置,这就让他很不甘心,他可是野心勃勃,想要位极人臣,绝不愿意当几十年老二。
  不能不说,万候卨真的击中他的忌讳,让他的别样心思被扩大,最终再也压抑不住,逐渐把王氏的话,当了耳旁风。
  如果说,江右的三月是春暖花开,景色怡人,那四月就是不冷不热,最适宜人们出行。
  正午时分,整个江宁都笼罩在明媚的阳光中,人们无不尽情享用难得的好节气,成群结队的士子出城踏青,为数不少的妇人,也毫不避讳地穿红戴绿,嬉笑于江畔湖边,尽情释放自己的美丽,花草田径边尽是人群。
  东南风气本就比北方开放,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无论是世家贵妇还是市井妇人,哪个不穿上最喜爱的衣物,带上平日里深藏的首饰珠玉,或几人同行,或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外尽情享受属于她们的季节,江南美景在她们的点缀下,显的更加春意盎然。
  钟山书院,此时,离夏灭国次年。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