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这事儿有点大

  这事儿有点大!
  作为全国最好的综合性高校之一,燕大的面子确实挺大,不少艺人和歌手,都会以接到燕大的演出邀请为荣,甚至自带干粮主动上门的也不在少数。可是这里面,绝对不会包括国家交响乐团——人家那都是满世界飞着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
  就算来燕大表演,也需要学校层面很正式的发出邀请函,还要看别人的档期……
  现在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学生会能决定的事情了。于是乎,三个人加上刚刚跑过来的赵菲儿的辅导员,一块找上了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这事儿您老人家看着办吧!
  一个小小的迎新晚会,居然弄出这么尊大神,副校长同志一下子也有点回不过来神。Dz最f新Z章'节F上酷Eh匠|网0
  所以他先花了些时间,了解一下龙一同学究竟是何许人也,是不是真有那个能耐请出国家交响乐团;还有,这个《梁祝》,究竟是怎么回事。
  结果听完更糊涂了,貌似……分歧有点大。
  对于龙一的才华,四个人都没什么异议,而且对于这次准备表演的作品,有国家交响乐团的背书,谁也没资格提出质疑。
  分歧主要出现在对龙一这个人的认知上面。
  宋文休当然力挺自己的学生。中午一番交流之后,他先跑回家,把网上能找到的龙一作品,以及网上抨击龙一的言论重新复习了一遍。
  有了先入为主的立场选择,他很容易就发现,其实自己这个学生,从头到尾就是个只挨打却还不了手的倒霉孩子。可以说他啥都没干,就莫名其妙的被搞的不人不鬼。反而龙一嚣张的切实证据,他一点没看到,这自然令他对自己学生的印象大改,甚至有向包子发展的趋势。
  两个学生是龙一作品的拥趸,但对于龙一的人品,两人没有刻意了解过,自然没办法给出有意义的评价。不过由于网络舆论对龙一几乎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他们更倾向于认为,龙一的人品,不见得就像外界传言的那么不堪;或者只是个性强了一些,至少得罪的人够多应该是真的。但有没有网上说的那般夸张,他们多少有些保留;而赵菲儿的辅导员,对于龙一的印象很差!
  他其实也没见过龙一,可是从报名那天开始,龙一这个提前叼走了新晋系花、而且公然跑来示威的混蛋,基本上就成了法学院的公敌。反正只要是男生,不管几年级的,说起龙一俩字基本没啥好话。军训一个月,他满耳朵装的,都是报名时候龙一如何如何目中无人的评价;再加上网络上把龙一的人品喷的一片糟烂,他对龙一能有好印象才有鬼。
  副校长看着几乎快要吵起来的宋文休和赵菲儿的辅导员,相当的无语。他轻轻拍了拍桌子,“一场表演罢了,只要节目精彩就好,跟人品无关;而且,你们也都说了,这个龙一同学,才华水平没问题,那就行了嘛!还来找我干什么?”
  “咳咳……”刚才俩博士差点吵起来,立场中立的学生会副主/席,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着,他清了清嗓子,“是这样,原本迎新晚会只针对新生,所以我们选的场地,是北区那个带舞台的小操场。现在有这么个节目,规格一下子高了许多,我们觉得,是不是也允许老生来听一听啊?如果向老生开放,小操场恐怕就不够了!”
  “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换成主体育场,在草坪上建个临时的舞台,开放三面看台,基本上可以容纳大部分老师学生了!”学生会副主/席脸上带着一点为难的神色,“可是用主体育场,需要学校特批的。”
  副校长恍然大悟,他斟酌了一下,“你们能确定,这个节目不会让大家失望?”
  “我中午查了一下,国庆期间,燕京大剧院演出不少。不过国家交响乐团,一共就三场表演,曲目是一部新的原创交响乐,名字叫《梁祝》……这次是首演,三场加起来,也不到2000张票,早就卖光了,”
  宋文休接过话头,“梁祝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以交响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这还是第一次。虽然海报上没写,但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龙一。他是刻意要求隐去姓名的,原因……自然是网上有人诋毁他,他不想因此影响到首演的顺利进行。听龙一的意思,他这次在迎新晚会上的表演,形式和国家交响乐团可能还有些不同。因为节目时长的限制,会浓缩一些精华进行表演……”
  “我个人觉得,让大家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欣赏到这个曲目,非常有必要,也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至于龙一的水平,配不配让国家交响乐团来给他当伴奏;或者说,凭龙一的人品,人家国家交响乐团会不会给面子……我觉得那都是咱们咸吃萝卜淡操心,国家交响乐团的团长自己会看着办……”
  副校长一愣,对啊,人家专业人士都没意见,我们担心个屁啊!
  一时间,副校长同志信心大增,当即拍板表示同意,还额外给晚会筹备组多批了一块经费,用于舞台的搭建和宣传。甚至他心里还有些小算盘。原创交响乐啊,这个规格还是很不错的……是不是给校长提个建议,把华清还有其他几所大学的校长们都请过来一块欣赏新曲目啊?嘎嘎……羡慕死这帮老家伙!
  ……
  就在燕大的副校长因为又有机会踩华清大学一脚而得意洋洋的时候,龙一和国家交响乐团的沟通也有了结论。乐团团长、著名指挥家何树青见了龙一,简直比见自己亲儿子都亲热。听罢龙一的来意,他连想都没想,直接叫进来一个副团长,让他从轮休的人员中遴选一套乐队阵容。至于什么国庆假期之类的,提都不提。
  甚至他还不停的向龙一道歉,如果不是龙一这次有新的编排,需要提前合练几次,他都准备直接把国庆首演的原班人马搬过去给龙一撑场子了。
  龙一晕了,这待遇简直了……
  您老也是拥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了,矜持点好不?您这么热情反而弄的咱有些不自在了。也许在何老头子看来,龙一无偿贡献《梁祝》,这是一份大到没边的人情,可只有龙一自己明白,自己真的受之有愧。
  反倒是陪龙一过来的钱玉芬,一点没觉得违和,何树青有这反应才是正常。
  她还清楚记得,当初她把《梁祝》交给这何树青的时候,老头子最初还有些不屑一顾,结果拿起曲谱看了个大概,就傻眼了。然后拎起小提琴,刚拉了个开头,直接老泪纵横……
  多少年了,Huaxia的音乐人终于拥有了一部能够为Huaxia音乐界正名的原创曲目(这个时空根本没机会打抗战,《黄河》自然没有了诞生的土壤……)。
  交响乐毕竟源自于O洲,这个时空的Huaxia,虽然在各个领域都很强势,但在交响乐的领域,依然像是差着一口气。Huaxia不缺拥有国际声誉的指挥家、演奏家,原创作品也有不少,但偏偏缺少一部真正拥有国际声誉的代表性交响乐作品。
  Huaxia各支古典音乐乐团,演出的节目单上也总是以欧米的经典曲目为主。虽然这些年Huaxia的音乐人也努力想将一些经典的Huaxia民乐古曲或者戏曲作品,用交响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似乎很难解决“兼容性”的问题,总有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违和感,很难成为一个乐团压箱底的经典。
  《梁祝》是不同的。
  它是正宗的管弦乐表现形式,但任何人、哪怕没太多音乐素养的人也能听出来,它属于Huaxia。
  其实何树青也知道,如果严格按照西方经典的作曲理论来分析《梁祝》,里面有很多反传统的东西。当然,它反的这个“传统”,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传统”,换一个西方的作曲家,是绝对不会、也不敢这么写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梁祝》才真正拥有了那种挥之不去的“Huaxia味”,也才真正拥有了成为传世经典的可能。
  当他听说这部作品的作者之一,是一位年不及十八岁的孩子,何树青险些心脏病发作——这怎么可能?难道偌大的Huaxia,那么多玩了一辈子古典音乐的人,爬上巅峰的居然是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