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北地生民寒苦,颛顼冬过春秋。
  百匠循令千夫走,獏行治,水争流。
  渭水不洗口赋,诸侯奔走同仇。
  阿房不靖法墨斗,钜子名,震沙丘!
  ……
  不知不觉,发书都这么些天了,钜子的收藏算是不错。当然,这个标准是按了历史圈新人来说的,没法跟大能们比,咱也不比。
  感谢编辑虎牙,虽说至今只说了三句话,但全赖她的厚爱,钜子才能出现在这么多读者面前。
  也感谢追读的书友们,拾荒文笔不佳,你们的包容和支持,始终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一直纠结该怎么定义钜子这本书。
  历史文来讲,穿越是大类,穿越融合,半个土著身份大概是小类;工业是大类,偏写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改革应该是小类;秦汉三国是大类,这当中,秦文又是其中的小类。
  所以,《大秦钜子》可能是一本搭了热门题材顺风车的小众文章,再加上我那种被人长期吐槽的表述方式……
  还是那句话,能得到大家的包容和支持,我的心里只有感激。
  秦文难写,一因史料散失,二为学界争论。
  举一个例子,闾左。
  太史公一句“发闾左,适戍渔阳”,奠定了这个词对于秦王朝的意义。
  陈涉揭竿而起,大秦毁于黔庶,继成为华夏大地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十五年后,又成了伟大农民起义的首个牺牲品。
  更重要的是,陈涉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言,因为刘邦的一场帝业,最终成长为萦绕华夏两千余年的终极梦魇。
  所以古往今来,谈秦史必谈闾左,闾左代指何人,也向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从词源来说,闾左应该是汉代始现的新造词,首见于《淮南子》,后见于《史记》,最初都是为了讲述秦末的这段历史,专用来妆点陈涉的身份,所以不排除太史公用词,参考了《淮南子》的可能。
  对于闾左,最先的说法是闾左代指居地,即闾门之左。
  这点没啥好说的,干脆利落,也避重就轻。毕竟只是住在村子左边而已,历来惜字如金的太史公根本没必要特意点出来。
  这就好像我们听评书三国,关羽第一次出场,单田芳老先生赶紧一拍惊堂,张口就来:“此人姓关名羽字云长,出生于河东解县猫儿乡狗子里,入里左拐第三个胡同第二间,现年二十八岁,未婚,丹凤眼,卧蚕眉,长髯垂胸,仪表堂堂……”
  总之,若是排除水字数的可能,太史公的闾左几乎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学界很快便有了第二个说法,穷苦民众。
  为什么会有穷苦民众的说法?
  首先,太史公在《陈涉列传》中说过陈涉小时候的故事。陈涉家贫,给人家做雇农,位卑不忘大志,还留下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名言,由此可见,陈涉必定是穷人,那么以陈涉为代表的闾左,也必定是穷人。
  唐代司马贞所作的《史记》注释《史记索隐》中进一步点明了这个观点。
  他说:闾左谓居闾里之左也。秦时复除者居闾左。今力役凡在闾左者尽发之也。又云,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也。
  于是乎,闾左就这样成了穷苦人家的代表,又因为大秦征发闾左,而社稷翻覆的关系,闾左被特指为不必服役的特殊穷人。
  这个立论很奇怪。
  复除算是秦朝常见的一种特权形式。迁民实边,举国之战时,国君经常拿这个来犒赏普通民众,以激励他们来为国奔命。秦朝建设云中的时候整过这事,长平战前也整过这事儿,如此说来,复除者穷似乎是说得通的。
  但犒赏毕竟不会构成一个群体的主流,秦朝大规模复除平民就那么几次,复除者的主要来源依旧是爵位福利,即第四阶不更自免更役,到了第九阶五大夫,全家免役。
  说白了,贫民复除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爵位复除才是实实在在靠拼命挣来的荣耀。怎么到头来,爵位复除者未见造反,贫民复除反倒先反了呢?很奇怪吧?
  带着这个疑问说回立论之基,陈涉真的是穷人吗?
  随着《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的发掘,太史公治的秦史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也该有个判断了。大体的走向应该无错,但涉及到某人某事,盖棺定论,却充满了个人情感与政治考量。
  首先,陈涉少有大志的故事原型是《庄子.内篇.逍遥游》,从这部巨著的成书时间和普及度来看,要不陈涉是抄袭者,要不太史公就是抄袭者。
  假如答案是后者,则陈涉少时贫穷的说法同样不可信。二世征发闾左,他和吴广都是屯长,可见那时候,他已经是乡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混得至少不会比刘邦差。刘邦一生有贵人相帮,开挂开得飞起,陈涉呢?
  而假如答案是前者,则说明陈涉小小年纪就学通了《庄子》。我十多岁的时候反正是看不懂《庄子》的,他看得懂,又穷得给人帮佣,实乃是贫而敏学的典范。
  其次,看看他起义前的准备,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这两件事大抵是真的,这说明陈涉在造反前夕,有小弟,有大志,胆似虎豹,不惧鬼神,这样一个人物居然是苦哈哈的自耕农……不得不感叹一声,秦朝的自耕农不愧是农民起义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再次,陈涉的籍贯在楚地,并不是苗红根正的老秦人。吴广是阳夏人(今河南太康,不是司马欣那个夏阳),也不是真正的老秦人。
  贫民复除出自天恩,考虑到楚国灭亡的时间,身为穷人的陈涉是通过什么途径,又是以什么方式撞到这份天恩的?六国都几近一统了,按照始皇帝的性子,应该不会乱施恩义才对吧?
  基于以上种种,近代开始,学界逐渐有了第三种论调。
  闾左是一种特权的象征,以复除者居闾左,并不限定贫富。
  汉代的户律规定:“自五大夫以下,比地为伍,……”,也就是说,爵位不到五大夫的,要依照官府的安排择地居住,就如同现在,农民要由国土部门来规划宅基地一样。
  把复除者集中安置显然更利于官府管理徭役的征发,而闾左被征发,则意味着二世时秦法破功,百姓惶惶,由此才会天下大乱。
  兴于法,亡于法,这就是我书中的闾左,贫者有,富者有,不是承露天恩,就是爵过不更。
  遗憾的是,如此有趣的考据过程,我没法放进正文里去和你们细说,因为那样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感,本章偶尔会到提一点,但因为篇幅的关系,也不可能太过全面。
  整本钜子里都是这样细小的考据过程,一如“公子”这个称呼,一如第二章里,田典的婆姨郑氏骂人的那段闲话,以后还会有更多。
  他们不见得在文中会体现出多大的意义,更多的只是一闪而过,不沾因果。
  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历史写手该有的操守。对与不对另外去说,我既然选择把他们写在文里,标新立异也好,因循守旧也罢,总归该有我的出处和思考包含其中。
  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是对你们的不负责任。
  写文嘛,本就该是一个不枯燥的学习过程,嘛,则该是一个能回味的享受经历,我身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业余历史爱好者,之苦,之乐,皆在其中。
  说了这么多有的没的,现在绕回正题。
  4月26日中午12点,《大秦钜子》上架,上架期间更新安排如下。
  上架头三天,每日三更,9:00,17:00,20:00。
  第一天会有些特殊,虽说12点才上架,却没必要为此打烂早先的更新安排,9点还是会有一章,另外两章则考虑惯例,会在上架通道开启以后,第一时间放出来。
  同样是上架头三天,均订每三百加更一章,更新章节会在每天的22点以后放出来。
  我一直不大擅长说什么虚头巴脑的话,只能说,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我以及钜子的认可,每一份订阅都是编辑来日决定推荐的唯一考量,我想让钜子更进一步,所以拜托大家。
  李恪的路还很长,我唯有以百分的力来琢磨文字,争取写出更有趣的故事,以此来回馈给大家。
  如此,让我们明天见。
  暗夜拾荒,写于2019年4月25日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