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故交元叹

  老狐狸一出手就是他最擅长的玩弄人心战术。贾诩说的没错,现在曹操的势力太过强大,天下除了孙权以外,没有人敢再与曹操争锋。但是孙权与曹操交战,自身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毕竟江东士族的利益都在他孙权的身上,若是孙权真的没有希望了,江东士族自然会抛弃孙权,投奔曹操。
  以现在的情况,曹操的势力强大,再加上曹操刚刚拿下了建业。建业城内有许多孙权部下的家眷,包括孙权帐下的士兵,他们的家眷都在建业。若是让这些人些书信给正在孙权大营的人,如此一来,将士定然无心恋战,如此便可是孙权不战自溃。
  “文和此计甚妙,诸位意下如何?”曹操问道。
  “果然还是文和先生技高一筹。”这时候荀攸笑着说道。
  “不敢不敢,老朽只是顺势而为,怎比得上公达算无遗策。”贾诩赶忙说道。以贾诩的性格,自然是不愿意这么出风头。
  众人都知道贾诩的性格,所以也没有人在多言了。
  “只是江东士族中,何人可为我所用?”曹操问道。
  这句话反倒是难住了众人,毕竟他们对于江东士族的了解也不多。
  “并呈现,臣有人选。”
  这时候倒是邵景明有了主意,前世的时候,史书上著名的吴之四姓,那便是顾陆朱张,代表人物便是顾雍、朱桓、陆逊、张温。张昭张纮两人并非江东之人,所以他们不在其中。当然现在四姓已经缺了一个,因为陆逊被邵景明给挖走了,所只剩下三家势力最大的家族,那便是顾雍、朱桓和张温。
  这三人当中,到底哪家最适合策反呢?邵景明选择的人是顾雍。至于为什么会选他,因为顾雍曾经与蔡邕有旧。顾雍年少的时候曾经仕学与蔡邕,邵景明小的时候还见过他,只是两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交集而已。顾雍是168年出生,比邵景明大了两岁,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同龄人,所以邵景明自己去跟他联系的话,分量还是足够的。
  “哦?速速道来。”曹操眼睛一亮,急忙说道。
  “此人便是顾雍。”
  “顾雍此人,吾亦有所了解。他乃是江东士族,自孙家掌管江东以来,便是孙家的肱股之臣,此人如何策反?”郭嘉说道。
  “你知道的都是一些表面,有些更深的关系你并不清楚。”邵景明道,“顾雍年少之时曾经仕学于我老师蔡邕,我也曾与他有数面之缘,我想平这层关系,至少能与他说得上话。”
  众人听了以后倒是觉得可以一试,毕竟他们跟江东世家都没什么太大的联系,邵景明有这一层关系,能够利用起来是最好不过的了。
  “既然如此,此时便交予你了。”曹操说道,“城中百姓名册可造好?”
  “已经造册完毕。”郭嘉说道。
  “那便派人于百姓中寻访,找到家中有人于孙权军中从军之人,然后命他们写家书与众士兵。”曹操按照贾诩的计策安排道。
  “诺!”
  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实施了。邵景明回去之后开始写信,这封信是要交给顾雍的,但是邵景明不敢保证自己的信一定会奏效。邵景明这封信里面,只是单纯的寒暄叙旧,并没有直接策反的意思,毕竟上来就策反,任谁都不能接受。况且这么明显的策反,要是被发现了,那再想策反就难了。
  写完之后,邵景明就把信送了出去,这次邵景明是派的专人送信,否则的话很容易被人发现。这一切都做完了,邵景明就在这里等候结果了。
  吴郡与建业不远,送信的人快马加鞭,半天就到了。顾雍这时候正在休息,刚刚与孙权等人商议了对策,但是情况很不乐观。因为曹操的势力太强了,孙权这边的军心都不太稳。
  “老爷,外面有人送了封信过来。”顾雍家的仆人此时将邵景明信使送来的信交给了顾雍。
  顾雍看到这封信就觉得不寻常,因为这是纸质的书信。曹操大范围启用纸张以后,现在整个大汉都在用纸张,除了江东。毕竟江东不是曹操的地盘,曹操是严格控制纸张向非曹操势力流入的。
  顾雍觉得这封信菲比寻常,于是说道:“你先下去吧。”
  “诺。”
  顾雍拆开了书信,上面的是流畅的行书,顾雍看了以后赞叹不已。信中的内容,顾雍很快就看完了,这时候他也明白写信的人是谁了。但是信里面只有寒暄和叙旧,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所以顾雍有些不明就里,不知道邵景明些这封信的意义。但是出于礼貌,顾雍肯定是要回信的。
  顾雍拆开信封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有两张空白的纸张,顾雍看了一眼就明白了这纸张是让他回信用的。看到这里,顾雍不禁哑然失笑。虽然曹操这边的纸张质量非常好,但是纸也并非他曹操独有,造纸之术早就有了,只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寻常人家用不起而已。顾雍作为江东士族,怎么会用不起纸张呢?
  但是白给的纸张顾雍自然不会客气的,顾雍回到书房,然后开始给邵景明回信。不过邵景明给的纸张质量实在太好,所以顾雍使用的时候连连感叹。
  很快顾雍就将书信写完了,然后顾雍便找来亲信之人,将信送回到邵景明那里。现在邵景明是敌人,所以顾雍绝对不敢大张旗鼓地将信送出去,否则让孙权知道了,那就有大麻烦了。
  邵景明收到顾雍的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他不怕顾雍拒绝他,就怕顾雍不理不睬。只要顾雍肯回信,邵景明就有机会策反。顾雍信里的内容也是寒暄,并没有别的意思。于是邵景明接着回信,这次在信里面,邵景明便开始说一些曹操这边一些很好的东西,比如学校,比如纸张,这些东西都是吸引文人最好的东西了。只是邵景明的心中之子不提投降的事情,邵景明没有说这个的原因,是因为邵景明觉得时机味道,说早了容易起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