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胡宗玉
盛夏感慨地说道:“广田爷,我才离开半年,咱们村变化可真大呀。我记得,咱们现在走的这条道,半年前坑坑洼洼的。
每逢下雨那些牛粪、鸡粪之类的脏东西,全都往这条道上灌,我都不愿意往这条道上走的。
现在这条小道用碎石子铺过之后,不单是看起来干净了,咱们走在上头也不怕踩到水坑啦。真好!”
徐广田笑呵呵地说起村子改变的起源:“咱们村变化这么大啊,属你胡叔叔的功劳最大!最初是他提议修一条从养殖场直达村口的大道,不仅是方便咱们村自己人走,而且啊,方便军区那边过来收牲畜的卡车过来。
后来见那条大道那么好,乡亲们觉得既然咱们连大道都能修了,干脆把村里的小道也一起修了。咱们村老的小的,但凡是能干活的都参与进来了。所以说,不单是现在这条道,咱们村里的小道全都修过了一遍!甭管走到哪儿,道路都是平坦的。”
有些话老爷子没说出来,他口中的“胡叔叔”也就是胡宗玉,家里是做生意的,家大业大,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资本家族”。
胡家的对家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借了歪风起了势。
对家盯胡家这块大肥肉好多年了,抱到了大腿后便开始仗势欺人,胡家连连遭遇对家的打压,日子很不好过。
胡宗玉的是胡家年轻一辈的领头人,为了保住胡家的根,家里的长辈想方设法把他送出首都,远离风暴中心。
即便有一天胡家真的倒了,只要有胡宗玉在,他们胡家还有希望。
向群的三位同学张国斌、梁元栋以及胡宗玉,他们从首都来到向阳村这偏僻的小山村里,为的是避祸。
张国斌和梁元栋谢绝了林大为的好意相请,没有去公社当干部,而是来到向阳村的小学教书。
而胡宗玉为了在向阳村站稳脚跟,他主动帮助徐铁柱规划向阳村的经济发展计划,同时他拿出一笔钱来做基础建设。
胡宗玉打小就跟着家中长辈经商,耳濡目染之下,颇有经商的头脑和天分。
八十年代有位“路县长”曾提出一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
此时的胡宗玉经过考察发现,向阳村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向阳村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除了高产优质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产量逐年提升,蔬菜种植面积增多之外,还办了规模逐渐壮大的养殖场。
单单是向阳村一个村的产出,不但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还能就近给军区提供粮食、蔬菜、鸡蛋和肉食。
来到向阳村之后,胡宗玉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做调研,不单是考察向阳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把周边的村镇县市都考察一遍。
在这方面,胡宗玉得到了以林大为为首的公社领导的鼎力支持。
先前提到过,林大为从盛夏身上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启发,同胡宗玉接触过后,因着对向群的信任以及对胡宗玉的赏识。
林大为当机立断地决定,请胡宗玉通过实地考察后,能运用他的眼光和见识,帮助他们公社规划一条经济发展的路线。
这一决定非常的大胆。
林大为冒着风险将胡宗玉引荐给市政府的一把手,得到领导的准许后,给胡宗玉大开方便之门。
有关于胡宗玉的事情,徐广田只知道一些皮毛,他没有打算跟盛夏提这些。
此时的盛夏并不知晓胡宗玉肩上扛着多大的压力,她笑着对徐广田说道:“胡叔叔天生就是块经商的料,有他给咱们村指引方向,咱们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听到盛夏这些话,徐广田提着心放下来了。
他提到胡宗玉的事情,并非是随口一提,而是想借盛夏一点福气,罩着胡宗玉,让他的路好走一些。
提到胡宗玉,徐广田不免有些感慨:“你胡叔叔这些日子忙得像只陀螺,十天有九天是在外头奔波,要不是他正当壮年,只怕扛不住。”
事关整个公社经济发展的大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规划的,胡宗玉必须要花费巨大的心力。
盛夏安慰了老爷子一句,“胡叔叔只怕是早就习惯了。”
祖孙俩边走边说。
盛爱国推着自行车跟在他们后头走了一会儿,见插不上什么话,他干脆先骑着车回家将盛夏的行李放好,之后便去地里将父母叫回来。
盛夏和徐广田走到盛家时,盛利和李香香也从地里回来了。
夫妻俩见到半年没见的闺女,自是一番激动,略过不提。
得到消息,林满仓、刘根他们一下工就来到盛家帮忙,杀鸡宰鸭,准备丰盛的晚餐。
这天晚上,盛家又热闹起来了。
院子里摆了三桌,徐铁柱跑去钢铁厂请了向群夫妻回来,盛利则是请来了胡宗玉、张国斌、梁元栋,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享用晚饭。
桌上酒菜充足,个个吃得满嘴喷香。
向阳村的红火日子,由此可见一斑。
徐广田兴致高昂,又是辈分最高的,没人敢拦着他不让喝酒。
老爷子喝高了,一改往日的沉默,拉着胡宗玉的手就说:“小胡啊,咱们村能变得这么好,你功劳最大啊。”
听到老爷子这一声夸赞,胡宗玉很是不好意思,他并没觉得自己有多大功劳。
胡宗玉谦虚地说道:“老爷子,我最多就是提个几个建议,真正落实下去还得靠林大为等领导以及乡亲们的大力支持。”
徐广田大着舌头说道:“你这话说的不对!要是没你当船长,咱们这些撑船的不晓得往哪里使力咧。铁柱,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听到自家老叔点名,徐铁柱连连点头:“对对对!胡老弟,老叔说得很在理。自从你来道咱们向阳村,咱们村变化多大啊。每天走在那么干净的道上,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