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杨烈的谋算!
杨烈很冷静,所谓洋人的报复不外乎两种,一是武力征伐,即从本土或者从殖民地派遣军队前来征伐。
这一点,杨烈根本就不怕,甚至巴不得洋人前来武力讨伐,不是说杨烈希望挑起战争,也不是说杨烈有极强的仇外心理,非要中二地屠日灭米,而是为了终极目标固化时空虫洞。
要固化时空虫洞,必须完成终极任务: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个“天下”不仅仅是指在我大清,而是要在世界各国扬名。要在世界各国扬名有很多种办法,包括成为什么数学家、科学家、甚至发明个青霉素成为医学家等等,但这些并不符合华夏的利益。
目前最符合华夏利益、且能在最短时间内扬名世界各国的最好办法就是战争,以战扬名。
洋人的第二种报复方式就是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我大清向杨烈施压,甚至洋人会希望我大清对杨烈下手。
杨烈更不怕。这个时代,在我大清,是个比烂的时代,八旗、绿营根本不堪一击,只能依靠地方团练对杨烈进行围剿。而此时的地方团练,湘军已经没落,当年曾国藩为了对清廷表示衷心,愣是将一个强大的湘军集团拆的七零八落。
而淮军体系,也就是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体系才是整个大清最有力的的军事作战体系。
纵观整个清末民初的历史,其实也是北洋集团的历史,甲午海战、南北议和、袁氏称帝、府院之争、黄浦北伐、中原大战、武昌起义等等,绝大部分都是北洋体系的内战,甚至到了二战,中华大地上也能看到北洋体系的身影。
对于以李鸿章北首的北洋体系,杨烈的应对策略是以战促和。为什么不是全面占领我大清,而是与北洋以战促和,还是那句话:利益。
以华夏的军事力量要想全面占领我大清,也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这会消耗掉华夏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会消耗华夏大量的时间以及杨烈的时间。
华夏的目标是多元宇宙,是星辰大海,有更多的位面需要杨烈去开拓,所以殖民才是最符合华夏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华夏要想达到利益最大化,必须要扶持一个稳定且离不开华夏的政权,这个政权既要稳定、还要开明,首先,我大清就被杨烈排除了,不止是个人感情因素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大清是以满人为统治阶级的政权,太固步自封,根本不可能与杨烈这样的汉人合作,而且也不开明。
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体系则进入了华夏的视线,李鸿章够开明,有着极大的世界观,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同时,他对国内的社会行情有着更深的认知,更有着根深蒂固的力量能够快速接手我大清被干掉后的权力真空。
这简直是一个还算是完美的合作对象,唯一的缺点就是,在历史似乎他对我大清还是比较忠心的,这一点杨烈也有考虑,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斩着战术即可:
轰炸紫禁城!
将满清的遗老遗少来个全锅端即可,到了那时李鸿章不接手这块权力空白也不行了。
至于说李鸿章会不会与华夏合作,以及合作后做出不符合华夏利益的事情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其实也很简单。
这个时代是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阶段,我大清出现如此大的变故,李鸿章势必要与列强对上,不说欧洲那伙,毕竟路程比较远,单单说与大清一衣带水的倭国,它对大清可是虎视眈眈。
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还真不是倭国的对手。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个时代的倭国也算是厚积薄发,自明治维新开始,倭国人才呈井喷式发展,像伊藤博文、山县有朋、陆奥宗光、黑田清隆、松方正义、井上馨、西乡从道、大山岩、桂太郎、西园寺公望等人,可谓一时之人杰。
这个时期的明台天皇也是非常开明,是类似我国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时代的勾践,是典型卧铺尝胆的代表。
公元爆发了清日长崎事件。我大清国北洋水师在倭国长崎耀武扬威,不仅做大宝健不给钱,还砸了当地警察局,最后用炮舰逼得倭国当局赔礼道歉还赔了大笔的钱。
长崎事件深深刺痛了倭国人脆弱的神经,特别是刺痛了明治的自尊心。明治痛下决心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大清国一决雌雄。
倭国是小国,国弱民贫,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明治天皇就捐出私产,宣布一天只吃一顿饭,省出的钱都拿出来买军舰。
在明治的带动下,倭国掀起了捐款买军舰的热潮。为凑钱买军舰,倭国全国公职人员都捐出了十分之一的薪俸,倭国皇妃连金银首饰都变卖了,甚至还有数万倭国女人跑去南洋做生意换外汇给国家买军舰。
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就在倭国举国凑钱买军舰的同时,我大清的慈禧老佛爷正在耗费巨资修建颐和园,仅仅修缮了下颐和园就足足花了六百万两白银,大部分是挪的海军军费。甲午海战开战时,慈禧太后竟然无视战事,大张旗鼓的过六十寿诞,一个生日下来竟然花了一千多万两白银。
这两项费用加起来能买铁甲舰十几艘,定远舰才多少钱?据史料记载,定远舰造价仅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十几艘铁甲舰足以打的小倭国怀疑人生。可惜,我大清虽然有钱,但都被糟蹋了。落后要挨打,败家同样也要挨打!
这样,怎能不败?
外有甲午惨败,内有大清高层被杨烈干掉,到了那种情况,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体系除了与杨烈合作之外没有他法,除非他愿意看着举国沦丧,到了那时,李鸿章不合作也得合作,就算李鸿章不合作,他手底下的北洋各方大佬恐怕也会逼着老李与杨烈合作,毕竟,怎么说,杨烈也是汉人不是。
至于说以后北洋体系会不会脱离华夏的掌控,杨烈表示丝毫不担心,这个时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体系的各方大佬都是人杰,但来自华夏后世的智囊团可真不是吃素的,吊打他们还是轻而易举的,何况智囊团们还有先见之明,最重要的是,华夏不管是科技、军事还是民生,是全方位、立体式地辗压北洋……
这些念头只是在杨烈在脑海里转了一下,杨烈就关注起眼前的事情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