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家书
玄世璟点了点头,笑道:“接替是肯定的,但是认真说起来的话,许敬宗应该是来背锅的。”
“背锅的?”晋阳不解:“事情不是已经结束了吗?”
“是啊,事情已经结束了,但是现在郑家应该还不知道这事儿是谁在背后撺掇的吧?”玄世璟笑道:“没有目标的话,谁在这时候来洛阳,做后续的事情,谁就容易被郑家给盯上。”
“皇兄为何又将许敬宗给拖进来呢?”晋阳还是有些不明白李承乾的用意。
“可能是因为许敬宗这个人吧。”玄世璟笑道:“许敬宗这个人,做人,为官,不管是哪一方面,不好,也不坏。”
“这样有什么不好吗?朝中多少臣子,不都这样?”晋阳说道。
朝中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应该说,当官儿都是这样,要是你真的成了老好人,官做不大,做不长久,就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哪个是干净的?即便是他本身是干净的,那他的家人呢?他家的下人呢?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的,难道就真的找不出一点儿毛病?
他们的这些亲戚的有毛病是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势”字?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了。
但是许敬宗和别的官员,还是不一样的。
他是真的贪,为了钱,能把女儿嫁给南边的土著,长安城圈子里都知道他贪,但是他贪归贪,却是能办事儿,能为皇帝办事儿,而且事儿办的也漂亮,得了皇帝的欢心,所以位子稳的很。
这次许敬宗被派遣来洛阳,玄世璟自己捉摸着,李承乾应该是要试探一番许敬宗这个人,看看能不能放手去用。
“许敬宗这个人与旁的大臣还不一样,他比旁人更奸诈。”玄世璟笑道:“你也知道吧,许敬宗为了钱财嫁女儿的事儿。”
晋阳点头:“这我知道,此事在长安还传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这件事也成了别人病垢许敬宗的一个点了。”玄世璟笑道:“那时候陛下知道许敬宗贪,现在你皇兄也知道许敬宗贪,但是知道归知道,既然知道了许敬宗的性子,知道了他的弱点,那就可以利用嘛,许敬宗这个人还是有本事的,有什么本事,办什么事儿,陛下需要许敬宗这样的人。”
“但是别人也会知道吧,不会利用吗?”晋阳说道。
“所以啊,陛下把许敬宗派到洛阳,就是想要看看许敬宗的态度,要是洛阳的事儿办的没有让陛下满意,那许敬宗在朝堂上的路,也就走到头了,许敬宗这种聪明的人,他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倒是觉得,以后许敬宗的好日子要到了。”玄世璟笑道。
晋阳也知道,用人之道该当如是,但是知道许敬宗的为人,再想想朝堂,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儿的,也难怪之前自己的父皇一直说,身为帝王,要有一颗藏污纳垢的心。
要是连许敬宗这种可以用的人都容不下,还容什么天下呢?
“咱们也是时候要离开洛阳了,我可不想等许敬宗到了洛阳之后遇上咱们。”玄世璟笑道。
“嗯,妾身这就吩咐下头的人去收拾东西。”晋阳应道。
玄世璟已经能够猜想的到,等许敬宗到了洛阳之后,会有多少世家之中的人来洛阳联络他。
至于许敬宗,估计能够从中收取到不少的好处,至于收到好处之后朝廷会不会知道,朝廷怎么知道,这就是李承乾想要看的东西。
这对于许敬宗来说是一桩考验。
洛阳这边的事情也都已经处理完了,郑钧的宅子被查封了,所查抄出来的财产都已经装箱贴了封条,由军队的人运送到长安城,没入国库。
至于发配的人,也都已经上路了。
一时之间,洛阳倒是有点儿天朗水清的意味了,就是不知道等他们走了,许敬宗来了之后会怎样,还有许敬宗在洛阳,长安城派遣过来的新的洛阳县令到了洛阳之后,与许敬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儿。
至于这些,玄世璟也只是想了想而已,没有继续去深究,他在研究,接下来要去哪儿。
今年的这个元日,玄世璟过跟没过一样,不过也幸好带着晋阳一起出来了,不然身边儿连个作伴的都没有,那才是凄凉。
“老爷,洛阳城来的家书。”书房外头,管家敲门走了进来。
“嗯。”玄世璟应声。
从管家手中接过信件,玄世璟拆开来看,心中讲了家里一切安好,而后就是秦冰月已经生了,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说,玄家的次子出生了,这下玄家就不再是玄澈一根独苗了。
玄世璟看过家书之后直接在书房之中放声大笑,玄澈就是家里的二胎了,现在玄家又添了新丁,如何不高兴,家中人越多,人气就越旺,家里日子过的就越热闹。
“夫君,何事如此高兴啊。”晋阳在书房外头就听到自家夫君的小声了。
“夫人,家里来信了。”玄世璟扬着手中的家书说道。
“哦?”晋阳从书房大门走进来,接过了玄世璟手中的家书。
看完之后,晋阳笑道:“恭喜夫君啊,咱们玄家又添新丁了。”
“同喜同喜。”玄世璟脸上的笑意也是止不住,走到晋阳身边,揽住了晋阳:“这下好了,玄家算是要开枝散叶了。”
“夫君,妾身也想要再为夫君”
“今晚,就今晚。”玄世璟吧唧一声亲在了晋阳的脸,脸上的笑意荡漾了起来。
晋阳知道秦冰月为玄家生下一男丁之后,心里也有些不一样的感觉,虽然玄家的长子是她的儿子。
女人总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攀比心理,甚至在生孩子这方面上也是。
反正养的起,这是好事,玄家好歹也是大家族了,热热闹闹的岂不是更好?
“对了夫君,信上还说,要夫君给二公子起个名字呢。”晋阳依偎在玄世璟的怀中说道。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