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议事
到了长安的时候,天还没亮,这会儿长安城的城门都还没有开,玄世璟和常乐两人干脆绕过了长安城,直接到了龙首原,从北面的重玄门进大明宫,因为有李承乾的急诏,所以重玄门的守门兵士验过了令牌之后,就将大门打开了,玄世璟和常乐直接骑着马进了大明宫之中。
虽然是深夜,但是整个宣政殿之中却是灯火通明,到了宣政殿外的时候,玄世璟才下马,而宣政殿外的空地上也有不少马车候着。
看来,李承乾不仅仅是召见了玄世璟一个人,只是玄世璟人在庄子上,赶到这里的时间自然会长一些。
常乐在外头等着,玄世璟则是进了宣政殿,宣政殿之中,李承乾坐在上首,两侧则是安置了不少桌案软榻,而三省的一干朝臣们都聚集在了殿中,不仅仅有三省的重臣,还有之前刘仁愿与玄世璟说过的三省提名的武将,包括刘仁愿在当中,都在殿中。
“臣,拜见太子殿下。”玄世璟走进殿中,拱手行礼。
“玄卿无需多礼,入座吧。”李承乾说道。
玄世璟的座位在殿中末座,毕竟他的官职品级摆在那里了,而在宣政殿之中的大多朝臣,不管资历还是品级,都在玄世璟之上,所以,即便是李承乾想将玄世璟安排在自己的下首也不可能。
“这么晚将诸位爱卿召见到宫中来,先前已经说过了,玄卿才刚到,所以,本宫再说一边,熊津那边已经起了战事,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扯旗起兵,想要复国,新罗在暗中支持,与倭国联络,共同参与其中,想要在这场战事之中获取好处,先前因为得到消息及时,熊津那边,薛仁贵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毕竟熊津那边兵力有限,如今熊津那边,面对的是内忧外患,因此,朝廷决定,增兵熊津。”李承乾说道。
“吐蕃那边可有消息?”玄世璟问道。
“暂且还没动,但是熊津那边一旦打起来,吐蕃就会紧随其后,兵犯大唐。”李承乾说道。
“大唐与吐蕃结姻亲之好,这才短短几年的功夫,吐蕃就敢生出如此不臣之心,现在臣下算是明白了,当初为何玄公会如此厌恶这桩婚事。”崔仁师无奈笑道。
吐蕃如此,着实让人恶心啊。
一边儿享受着大唐的优待,一边儿还想要从大唐身上劫掠。
“现在崔大人能够看清楚这些狼子野心的东西也不晚啊。”玄世璟笑道。
难得三省之中还有开明的人,玄世璟以为,三省之中的宰相们,都是些腐儒呢。
不过若都是些这样的人,大唐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贞观初年的那些大臣大多都已经淘换了一批了,但是能进入三省之中,又哪儿来的庸人?
“既然吐蕃那边还没有动,就肯定是要先安排熊津这边吧?”玄世璟问道。
从庄子上到长安城,当中这段时间,估计在这宣政殿之中,李承乾都已经与这些朝臣们商议过了,所以玄世璟干脆就直接问结果。
“没错。”李承乾说道:“熊津那边,薛仁贵已经在熊津待了这么多年了,因此,经过商讨之后,熊津那边依旧是以薛仁贵为首,任命薛仁贵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吴王李恪为副总管,程处默为前军。”
把李恪和程处默放到熊津,这估计是出李承乾的手笔,不过也没有超过三省大臣们的预计,本来这两人就在名单当中,所以现在正式的任命下来,他们也没有反对。
“刘仁愿与苏定方,带领水师,由登州北上,协同卑沙城水师,共同作战。”李承乾说道。
“此次大唐将士出征人数几何?”玄世璟又问道。
李承乾将目光看向了兵部。
李靖说道:“加上熊津的驻军,总共二十万大军。”
“那若是吐蕃那边有动静呢?陇西那边能够集结的军队,加上长安这边集结的军队,能有多少人?”玄世璟问道。
吐蕃不动,就如同一块巨石一样,一直悬在大唐的头顶上,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这样的情况,还不如一开始就让石头落地,而后想办法怎么阻止这块巨石向前滚动。
未知的才是最让人害怕的,万一吐蕃冷不丁的趁着大唐在东面与高句丽还有百济的余孽加上新罗和倭国这四处实力纠缠的时候,在背后捅一刀,也是够受的。
“陇西原本就有十五万府兵,一旦吐蕃有动静,短时间内便能迅速集结起来,长安这边,能够派遣的不多,三万。”李靖说道。
在李靖看来,东面战场的局势比西面要复杂的多,至少西面就只有一个吐蕃,而东面,可是四处势力的纠缠,而且还有水陆之分,而西面呢?全都是地面上的军队,步卒、骑兵,这样就兵种上来说,单纯一些。
十八万的军队,够用。
玄世璟点了点头,他的想法倒是与李靖有些不谋而合,在人数上,西面这边,不必在多,打吐蕃,难度不在人数上,而是大唐的将士们打不到吐蕃本土的高原上,因为没有专门训练过,应对高原反应,军中九成的将士是应付不过来的。
上一次李靖打吐蕃,将吐蕃的军队都给引了下来,这才一波收了个大的,过了一把瘾,但是同样的计策,吐蕃人还会上第二次当吗?
所以就西面来说,打起来,可能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得了的,或者说,根本打不起大规模的仗来。
兵部的意思也是明显要将精力暂且先放在东面,这样做也没错。
东面二十万,西面十八万,一旦运转起来,这军中的后勤供应,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啊。
“臣觉得,兵部关于兵力上的划分,没有什么问题。”玄世璟说道:“若是西面打起来呢?不知诸位大人,可商议出合适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