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反击

  不等复国军这边收拾好残局,达旦真塔率领的土番军就又押着近万头毛牛,直奔宇文统帅的二十万大军过来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宇文浩天不及细想,立即下令让大军向怒江边上撤退,他想让部队涉水渡过怒江河,这样就可以避免遭到土番火牛阵的攻击了。
  可当宇文军队撤至怒江边上时,已是傍晚卯时,河水已经涨至水深近人高了,如果此时强行渡河的话,根本来不及,会把近大半的部队暴露在河岸上,让土番军队肆意攻击,损失将极为惨重。
  宇文浩天这时看着河岸上站着的黑压压一片的平番复国军的将士们,虽然表面上很镇静,但心里却焦急无比,此时该怎么办呢?难道让将士们跟土番的火牛群拼死一战吗?他知道那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
  难道我宇文浩天今日就要葬身在这怒江河畔吗?
  他一边思考着,一边叫来楚总兵,用一根枝条在河畔松软的沙土上划出排兵布阵的阵型,作好迎敌准备。
  突然间他拿着枝条的手在空中停住了,一个念头在他头脑里闪现。他立即从地上站起来,让楚总兵马上招来十多个将士。
  宇文统帅对这些将士作了一番交待后,让他们立即分头将他的指令传达下去,让全军将士照指令执行,不可有误。
  土番军队此刻越逼越近,达旦真塔将军已经能远远地看见宇文军队密密麻麻的矗立在怒江河畔,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束手待毙了。他心想着这下可好了,剿灭宇文军,活捉宇文王的机会就在自己眼前,他一边在心里暗自佩服德拥可汗的神机妙算,一边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当土番部队推进到距河畔不足百丈之远的时候,达旦真塔一挥手,土番军队停止了前进,士兵们将牦牛集中在阵前,作好了点火的准备。为了绞杀宇文部队,土番军这次也算是豁出老本了,就算再烧死上万头牦牛也再所不惜,只求能将宇文军消灭于此。
  随着达旦真塔将军一声令下,刹那间,近万头牦牛被点燃,在一阵瘆人心魄的嚎叫声中,牦牛群如洪流般地卷着火焰和黑烟向着河岸边的宇文军队冲了过去。
  达旦真塔将军此时志得意满地看着冲向宇文军队的火牛群,期待着它们瞬间就将对面的宇文军队碾压殆尽。他抬眼向远处的宇文阵营望去,却很奇怪地发现矗立于怒江西岸的复国军们面对呼啸而至的火牛群,竟然还保持着完整的阵型,整个队伍列队整齐,岿然不动。
  难道宇文军已经抱定了赴死的决心,连抵抗都放弃了吗?他有些搞不明白。
  紧接着,土番阵营中擂响了进攻的战鼓,十多万土番将士们跟着牦牛群,带着胜利的呐喊着冲向河岸,这些土番军并不是想冲上去与宇文军队撕杀,只是想着冲上前去斩杀残兵,收拾战场而已。
  转眼间,牦牛群带着火焰和滚滚的黑烟就将河畔前的宇文军队全部掩没了,一时间,除了遮天蔽日的火光和烟尘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了。
  冲在前面的牦牛已经越过了河岸冲进了怒江河中,跟在牦牛群后面的冲锋的土番士兵看见牦牛群们碾压过的宇文军阵地上并没有什么残兵败将,甚至连个尸首都没有看见。
  宇文军队凭空消失了吗?冲锋在最前面的土番士兵满腹疑惑地放慢了前进的脚步,有些莫名惊诧。
  这时,从河滩的地下突然冒出了成千上万的宇文军将士,举着刀枪,杀向冲上前来的土番士兵。顿时怒江河畔一时杀声震天,冲锋的土番军队被杀了措手不及,根本无力抵抗,被杀得丢盔卸甲,一溃千里。
  二十万从地里冒出的宇文军队,如潮水般将冲锋过来的土番军队反噬掉,猛烈的反攻让土番军队难以招架,节节败退,被宇文军队追杀出十多里,死伤无数,直到在后方压阵的土番军用箭雨阻击住宇文追军后,双方才各自罢兵熄战。
  此役土番军队被斩杀了三万多的兵士,损失惨重,而宇文的复国军反败为胜,士气大振。在阵前观战的达旦真塔怎么也没弄明白局势咋会突然间就逆转了。
  原来,宇文浩天发现河岸的沙土较为松散,比较容易挖坑,就当即下命全军战士在自己的队列前各自挖出一条战壕,战壕不用深挖,只须一尺来宽,半人来深,确保人能够中蹲在其中藏身就行。
  战士们立即用刀枪在自己队列前面挖好了战壕,并在战壕前保持列队不变,待敌人的火牛群冲将至面前时,纷纷跨入身前的战壕藏身,待火牛群跨过河滩,冲进怒江河中,纷纷落水淹死后,再从战壕中突然杀出,给追击上来的土番军队予以迎头痛击。
  大胜之后,复国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当晚楚为天将军就带着手下几名大将,信心满满地来到宇文统帅的大帐中,请求次日凌晨向土番军发起进攻,将土番军队一举消灭。
  众人却发现宇文大统帅正满面愁容地坐在中军帐中,楚总兵十分不解地上前问宇文统帅为何事发愁。
  宇文统帅叹了口气说到:“今天我们已经丢失了消灭这股土番援军的机会,兵书上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天我们再发起进攻已经很难快速消灭达旦真塔的部队了。
  宇文统帅又扭头向众人问到:“你们发现没有,达旦真塔所率部队对津阳县城围而不攻,不像是前来救援的,似乎另有所图,我怀疑这是准备给我们布下个口袋阵,反将我军围歼在此,所以此地不易久留。”
  略作思考后,宇文统帅对楚总兵下令道:“明日一早,你率两万人在土番阵前佯作准备进攻状,我则率大军于午时前江水落潮时,涉水渡过怒江,绕道撤回西域,保存实力,以待日后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