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7章 国公爷府辩忠良
成长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改变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事情都在突然之间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预料到意外和幸福,哪个先来?
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
人们一直希望把事情能够做到最好,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没有那么好。
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最后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差异性会让人们发现,这就是事实。
因为我们不曾看见,有些时候,人生真的是可以改变的。
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付出努力是很难得到的,就算是如今也是这样。
建文六年的日子并不平静,各种事情都来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和一干大臣还在源源不断的讨论。
解决了之前的诸多问题之后,他们开始讨论了关于卫所制的问题。
这个问题呢,相对于其他的事情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军国之事从来都是整个统治朝廷的重中之重,之前太祖高皇帝使用这个政策的时候,尤其是经过了一番考量的。
道理也是非常的简单,养活兵马需要钱粮,而这钱粮就是来自于赋税。
如今朝廷征税还是比较简单的。
没有征太重的民税,然而加大了商税的征收,不过相对于之前来说,现在商税已经真的很少很少了。
“还请都督细说?”
“如今各地卫所糜乱,虽然明面上看来五军都督府辖管的卫所都还保持着之前的威望,但经过调查,还是有不少地方兵员逃逸严重,残留的卫所兵都不堪重用,所以在前线的都督们经过讨论决定建议朝廷更改兵役制度。”
“是不是太着急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感觉到还是非常的着急的,因为他听出了大都督们的意思,他们要改变众多卫所。
“陛下其实也没有那么着急,但是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做,之前户部已经在全国开始查查户籍,甚至是进行新的户籍登记,同时又鼓励各地的妇女生育,相信不久之后,朝廷的人口将会大幅度增加,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精良的军队,来保卫大明的国土和百姓,再加上之前的政策,相信事情一定会得到改变,所以现在做好准备,等具体的事项定下来之后,差不多户籍登记事情也告一段落,这个时候再开始正式的改革,将有助于朝廷做后续的发展。”
魏国公徐辉祖首先向建文皇帝朱允文解释道。
他们之前商量过,这样做,也是因为,既然朝廷已经提出了五年计划,如果这一个五年不能改变军制的话,那下一个五年必须要做。
所以现在就必须准备了,对于他们来讲现在执掌着朝廷大军,如果能够帮助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军功,对于他们来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可以,既然跟户部的业务有相关联,那你们具体和户部商量吧,不过朕还是觉得不要太过着急,既然北方军团已经在你们的掌控之下,把什么事情都想得通透一些,计划具体一些,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朕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现在大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建文皇帝朱允文深刻的知道,如果他对于自己的橙子做一些什么限制的话,恐怕会影响的是整个大明朝廷的进步,所以在这一刻,他选择了放弃,他要支持这些人做很多事情,他相信现在皇权是掌握在他手里的,至于他的子孙后代,还有没有能力限制臣子的权力,那有依靠他的培养和政策的合理性,也就是制度。
“臣等遵从陛下旨意。”
在一旁听见皇帝朱允文讲话的武将们都站起来向陛下行礼,其实之前他们也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没有想到建文皇帝朱允文会如此的果断,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想到看来方中愈确确实实让皇帝变了许多。
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之前,他们还担心建文皇帝朱允炆,会因为这件事情对他们产生忌惮,毕竟军国大事,如果太随意的话,往往会让陛下觉得他们在威胁。
大明有很多英才,现在都进了黄明军事学院,那是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亲自担任院长。
而这些人以后都会去军队,也就是说成为他们身边的人,这就足够让他们增加更强的力量,建文皇帝朱允文非常的放心,让这些人跟着他们。
所以他们还是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些,虽然之前心里也有一些担心的。
“诸位之前讨论的这些计划都是之前有过一些征兆的,而且各部门的计划只是在完善之中,但具体要怎么操作,还要依靠你们自己来弄,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正在北方巡视,相信等他回来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东西告诉朕,希望那个时候,在座的诸位还能给朕一个好的交代。”
“臣等遵旨。”
建文皇帝朱允文说完这句话之后,底下的大臣们都纷纷起身,向皇帝行礼,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话,不仅仅是说给这些武将们听的也是说给他们听的,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到底去做什么?
谁都不知道,但是多少还是能猜到一些部分,如今各个部门都在大力的开展各自的计划,现在地方上到底执行的怎么样?
不可能,仅仅的只依靠那一份工作,则还需要大量的人去监督,去勘察,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现在做的就是这一份工作。
也就是说等他回来的那一天该算账的,该表扬的都会出现。
站在下方的诸位大臣,脸色不一,他们都在想着各自的部门,如今在各个地方执行的怎么样?
建文皇帝朱允文提到了五年计划,不管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现如今都在慢慢的做着。
小会议结束之后,大家都慢慢的走着,几位统帅却被建文皇帝朱允文留了下来。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没有跟他们说其他的什么。
只是随意的聊聊,因为这些人在边关久了,如今看着都非常的有精神。
晚间的时候建文皇帝朱允文还吃了晚宴给他们,和他们一起进餐。
在晚宴上,建文皇帝朱允炆也只是粗略的问了一下他们如今的想法。
按照他们之前的解释,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明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儿出生。
也就是说大明各地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但是如今却没有一个好的行业,能够容纳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涌入,当然军队除外。
军队是可以容纳众多的年轻人的,因为军队是会消耗的,只要打仗,就会有无数的人死去,但是卫所制却不能保证这样的变化,因为他们还要种田。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不给他们一份好的出路的话,那些生出来的孩子们可能就会成为村子里的隐患。
但是老百姓们对于土地的情节又太过严重,劝他们改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当义务兵役制这样的政策出现之后,可能会强制执行。
当然,这些观点都是他们说给建文皇帝朱允文听的,也是因为之前他们都跟方中愈聊了聊,所以倒不显得特别的突兀,不过道理在这里只有他们几个人知道,其他的人能不能知道,还不一定。
户籍制度正在全国不断的进行,山西,陕西,山东,川蜀,浙江。
各地都在源源不断的做着这些事情,当然有些地方没有办法做的也列入了时间表,也就是说以后会要做的。
关于扩军的事情,其实之前也有过争论,那些文官们认为军费现在开支实在是太大了,军费像流水一般涌了出去,朝廷财政更加紧张,但是他们却又发现没有被拖垮,也就是说,财政还能支持下去。
大明报和逊志报上如今非常慷慨的公布了现如今朝廷各方面的收支情况,当然里面有多少水分,没有人知道。
本来很多官员是反驳朝廷这样做的,就算是他们心里认为那些事情是可以帮助朝廷的。
但是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如果皇帝穷兵黩武任用武将,甚至是频繁的对外征战的话,可能会造成国库空虚,甚至是百姓们流离失所。
所以他们不得不不断的上书劝谏建文皇帝朱允炆。
当然,这个劝谏也是有技巧的,他们不可能胡乱说,不过有些词还是要提,因为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所表现的态势越来越像那一种只知战事,不知百姓的皇帝了。
有些事他们搞不清楚,并不代表那些年轻的学子们不清楚,其实他们早就发现了问题,那就是朝廷不断的花钱花钱给了军队,而军队又用它来采购物资,甚至是发给那些新编战士们的军饷。
这个时候那些心边战士们又把自己获得的饷银寄回老家给自己的父母。
父母们总要生活吧,所以就需要把钱拿出来去买朝廷现在所生产的物品,物品既保证了他们的生活,然后又让商家向朝廷交了税在之后,这沿途的工商脚夫,甚至是那些船夫们。
从这个时候开始,南来北往的行商们总是会去廖氏货站所存在的驿站休息,沿途的酒肆饭庄,也就有了很多的生意,最后大家都有银子花。
总的来说就是一样产品,厂家把它生产出来,商家把这个产品卖出去,卖出去之后就有百姓要买,百姓要买就给朝廷交了税,所以循环罔知,朝廷的赋税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就算是那些百合花需要大量的银子,但是依然有源源不断的进项。
年轻人没弄清楚了,自然会解释给家里的父辈们指导,家里的父辈们知道了也就会侃侃而谈,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把这样的话传出去了,当然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渐渐的也就懂了,所以只好闭嘴。
这个时候被御史们盯上,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御史们个个都不怕,甚至死在皇帝面前也没有什么,所以大家都非常的小心谨慎,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犯在他们手里。
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在京师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回去了,不过魏国公徐辉祖倒是留在了京师一段时间,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更重要的是,把他留在这里,是为了跟户部和其他部门做好交接,也就是他们现如今的改革计划,也要从他们手中获取一定的补助。
这件事情也是他们之前商量好的,毕竟魏国公徐辉祖的威望在京师里完全绰绰有余,很多部门都得看他们为国公府行事,当然这是在之前,现如今虽然有各种制度限制着,但是也丝毫不影响魏国公徐辉做这样的事情。
朝廷现在正在做各种改革,魏国公徐辉祖,身为勋贵之家第一人,自然是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所以回到府中之后,他就招来了府中的各位亲属,跟他们讲述了现在朝廷所面临的情况。
“老四,之前的事情,陛下不再追究,这两年大哥一直在外没有对这件事作出处理,现如今大哥回来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虽然之前在信中,魏国公徐辉祖和老四徐增寿,已经沟通了多次,虽然之前他也指责了他,但是那只是在信中的教训,现如今他回来了,自然要把这些事情搞好。
魏国公府人数太多,不仅仅是他们的亲属,还有旁系,甚至是那些家将们,个个都有后代,都看着魏国公徐辉祖了,四爷做了这样的事情,其实大家心里多少,还是听到了一些风声,再加上后来朝廷打败了燕王朱棣的军队之后,四爷那一段时间精神不整,甚至还偷偷的出去喝闷酒,很多人都知道下人们也私自讨论了不少,但是国公爷一直都没有回来,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现如今魏国公,徐辉祖回来了自然要把这件事情弄一个交代。
不仅仅是给徐家先祖一个交代,还要给建文皇帝朱允文一个交代。
这件事情谁都有错,但交代还是要给的。
(=一秒記住)166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