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3章 自古天家无小事

  建文帝已经做好了准备,能参与进来的人肯定是自己认识的人,只是没想到居然是二王叔,他愣了,瘫在椅子上,似乎一下子被抽掉了精气神,就好像已经认可二王叔参与进来一样。
  “你刚刚说,至少有一位王爷参与,那还有谁?”虽然心痛,但是并没有抹灭他的理智,这个问题一针见血。
  “先晋恭王可能也参与其中。”中愈看见他的样子,实在是不忍心继续说下去,可是又不得不告诉他,这个事实,很残忍,却很现实,自古无情帝王家,有这么点破事也在情理之中。
  听完后,建文帝自嘲的一笑:“不用说,我的四王叔也是其中之一吧。”
  “这个,暂时没有消息指向燕王爷。”中愈紧张的脸色已是缓和了下来,这也是中愈奇怪的地方,按说燕王造反,心属大位,若是早做准备,也说得过去,只是,目前的消息居然没有一点点指向他。
  朱允炆听后脸色不太好看了,他是不相信的,狼子野心之人,怎么可能一点猫腻都没有,肯定是有人隐去了所有消息。“有具体的证据吗?”
  说道这里,中愈就有些尴尬了,收到的消息到是暗指着王爷,可是居然没有实打实的证据,“没有,都是猜测,现有的蛛丝马迹都指向他们,说完全是他们操作的可能不妥,但是他们至少是个知情人,所以,从他们身边的人入手,可能会有帮助。”
  “你想怎么做?”建文帝脸上抽搐了一下,心里隐隐有些作痛。
  你老问我干啥啊,他们可是亲王,现在爵位都还在呢,我一个小小的百户本来就战战兢兢的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你还要让我张这个嘴,传出去不是要我的命吗。“陛下您的意思是?”
  “朕给你授权,还是查吧,朕想知道真相,那是朕的父亲,是朕的王叔,若他们没做,也得还他们个清白。”
  中愈听着,心里想着:“没做还个清白,若他们做了呢,你又该怎么办呢?”
  中愈现在的感觉,就如全身赤裸的走在冰天雪地之中一样,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出口气都能冻成冰雾,自古天家无小事,伴君如伴虎,这次自己似乎玩过火了,建文帝好像也不是那样的仁慈。
  中愈称是,他在想,只能让莫大人这边加快速度了。
  君臣之对,似乎告一段落,这时小太监上来奏报,给陛下熬得粥做好了,是否传上来。
  建文帝绝口不再提二王之事,“那就盛一碗来,不,两碗,让方卿也尝尝。”他也知道,皇家之事不是那么容易查察的,所以就看中愈的本事了,看看中愈到底能有什么办法在最快的时间内查出事情的真相。
  中愈也是饿了,中午草草的吃了一顿,宫里熬的粥没尝过,他也想知晓这粥是什么味道,待小宫女们将粥呈上来,中愈也没有客气,拿起勺子便吃了起来,只是进来的小宫女们发现,皇帝居然与方大人坐在了一起,眼睛还有些红,看见后立马低下头来,心乱乱的,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只是,中愈喝了几口后,发现,这味道,也不过如此。
  中愈对此有些失望,不是说宫里的御厨都是精挑细选的大师傅吗,材料也是精挑细选的,花费昂贵的,怎么感觉也就那样,不咋地啊,狼吞虎咽的将粥吃完,与朱允炆到是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他才吃了几口呢,皇家的教育不错,就是规矩太多了,吃个饭都不得安生。
  慢慢的等待建文帝吃完,中愈便起身道:“陛下日理万机,今日也耽误了陛下不少时间,臣就不打扰了。”
  朱允炆拿着巾布擦了擦嘴,说道:“今日之事,朕感谢你,希望你好好做,给朕一个交代。听说上回,你碰见了太子?”
  不是说交代吗,怎么又转到太子身上了,不过还是颔首点头,“臣确实是偶遇太子,太子殿下,活泼可爱,隐隐已有王者之风,实乃陛下之福,大明之幸啊。”
  不管怎样,先大帽子扣上,反正是他的儿子,怎么夸都不为过,况且太子本就是人中龙凤,也担得起,这马屁拍起来,真真是无形无影,中愈突然发现,自己怎么有些像那些溜须拍马之辈啊,这本事是啥时候会的,自己怎么不知道。
  朱允炆的脸上,果然露出了大喜之色,毕竟有人夸自己的儿子,在这个家里,他首先是一位父亲,然后才是大明的皇帝,所以喜悦之色难以抑制。
  “好了,大话就不要说了,太子还小,夸过头了,以后还不知道怎样呢。今天你已经够累了,早日回去休息吧,朕交代的事情,好好做就行。”
  |“臣遵旨,臣告退。”中愈的脸皮愈发的厚了,他倒是没有意识到陛下刚刚的意思,不过没关系,人在这里,又不会跑,以后该知道的还是会知道的。
  离开了大殿,天已经黑了,宫里就要落禁了,中愈是外臣,不能留宿,不过若是值守,有固定的宿处休息,所以他乘坐马车离开了,一上车,就瘫在了车上,今天真是太累了,打了一天的机锋,口干舌燥,浑身乏力,就好像身体被掏空啊。
  身体在休息,头脑里却没有休息,他想着史书上的记载,还有近些天查看的关于太祖时期的实录,还有民间野史传说,想从里面打开一个突破口……
  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小贫困,给地主家放过牛,后来又出家去做了和尚,再到后来参加红巾军起义,东征西讨,一直到有自己的地盘之前,他都没有受过正统的诗书礼乐的教育,说白了就是个半底子文盲。
  但是这位传奇皇帝很聪明,自己没大学问,就找有学问的人来帮他。他很崇尚孔孟之道,年轻时也写过不少诗词,崇尚读书人的知识与气度,还有大局观,谋略,所以他的身边宋濂,高启,刘伯温等人物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