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神童是吹出来的

  第377章神童是吹出来的
  冥夜望着皇上吃瘪的表情,暗暗失笑。却审时度势,忽然站起来向皇上请求道,“相公,我与陌玉,公子乃同母异父的兄妹。请皇上看在冥夜的面子上,给陌玉大哥留几分薄面,让陌玉大哥能够长驻帝都,与他的父皇能够团聚。”
  一席话,同时惊呆了陌玉和夏爝。二人的目光同时射过来,仿佛冥夜说了什么惊世骇俗的逆言一般。
  冥夜笑道,“相公,征战沙场的人,都是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他们并非十恶不赦之徒,相反在他的民众心里,他们也是英雄好汉。输赢是战争的必然结果,而善待战俘,是对对手的尊敬,不仅可以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拜服在皇上的宽广胸怀下,还能加强安县的子民和大夏子民和平共处。皇上,何乐而不为?”
  陌玉眼底闪过一抹激赏,对于冥夜,赞不绝口道,“大夏有冥夜,可统五湖四海,扬天下之兴。皇上,此乃大夏之幸,天下之幸。”
  皇上眉梢眼底都流露出自豪之情,“言之有理。不过兹事体大,朕做决断前,需得征求臣子们的同意。”
  善待战俘,皇上刚透露出这么个苗头,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朝野上下的轰动。
  于是三日后,臣子们写的复兴大夏的奏折里,便以各种理由劝阻皇上取消善待战俘的决定。
  所有文章写得都荡气回肠,华丽恢宏,却流于形式,忠于个人情感。
  独独常侍郎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却精辟的指出善待战俘的诸多弊端,甚至旁征博引,含沙射影的指出其最终结果就是寒了大夏军人的心,那些惨烈牺牲的将士的血白流了。
  皇上看到这样的奏折,不得不暂停善待战俘的心思。
  于是常侍郎的大名一夜之间不胫而走了。
  常侍郎一篇短小精悍的奏折,竟然让那个刚愎自用的皇上改变了主意,能不火吗?
  这日,皇上刻意宣常侍郎和秦少卿入宫。
  常侍郎正待在秦少卿的府上,与他畅谈自己的文章。“我常玉衡自幼读四书五经,六岁成诗,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习武,不然以我的聪慧绝伦,怎么可能只做一个无权无势的侍郎?”
  秦少卿最是了解自己这位密友,笑道,“常言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你别高兴太早,小心乐极生悲。”
  常侍郎翻一个白眼,“什么意思?”
  “你不是吹嘘自己六岁成诗吗?你不是神童吗?什么意思自己去想!”秦少卿揶揄回去。
  常侍郎气结。
  这时候宫里的公公来传话,“宣常侍郎,秦少卿两位大人立刻随老奴入宫面见皇上。”
  常侍郎和秦少卿面面相觑,随即常侍郎咧齿一笑,“想必是皇上看到了我那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后要嘉奖我,特意召我入宫。”说罢站起来人模狗样的整理了下自己的锦袍。
  秦少卿却皱眉,“皇上为何召我入宫?”白了一眼沾沾自喜的常侍郎,“别弄了,赶紧回去换官服去。”
  这时候公公上前几步,笑盈盈道,“两位大人无需换朝服。皇上说尽管穿私服便可。今日只是寻常聚会罢了。”
  秦少卿抠了抠脑袋,纳闷不已,“不穿朝服?莫非是……”心里似乎有点明亮。
  常侍郎却一头雾水,推了推秦少卿,“莫非什么?”
  秦少卿白他一眼,耸耸肩,“你不是神童吗?自己去想。”
  常侍郎气的够呛。
  他如果真的是神童,他妈的也不至于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一个小小的侍郎。
  此刻已近晌午,两人上了马车,匆匆往宫里赶。
  半路上,常侍郎忽然想起一个严峻的问题。他抱着肚子后悔莫迭道,“完了,我饿了!”
  秦少卿斜了他一眼,“谁让你早晨不用膳?”
  常侍郎低头望着自己略微壮硕的身材,一脸郁猝道,“坊间有传,皇上的身姿犹如芝兰玉树,你秦少卿也是玉树临风,凭什么轮到我这里就变成矮挫胖?”
  咬咬牙,痛定思痛道,“我哪里矮了?明明和你们一样高,就因为我胖,一胖毁所有。所以我一定要发愤图强,摘掉这个耻辱的绰号。”
  秦少卿摇摇头,“那你继续绝食吧!大夏刚好粮食短缺,待会我就在皇上面前替你美言几句。”
  常侍郎眉开眼笑。
  两个人来到宫门口,便从马车里走下来,原本轻松的两人此刻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毕竟,伴君如伴虎。皇上忽然毫无预兆的召他们入宫,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公公将他们带到御花园,皇上在御花园的莲池旁恭候多时。
  常侍郎和秦少卿走过去时,皇上忽然转身,因他习惯性背着手,即使年纪相仿,可是他看起来分外的威严。
  “臣常侍郎见过皇上!”
  “臣秦少卿见过皇上!”
  “都起来吧。”皇上向旁边的凉亭走去。
  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春日到来,莲池里的荷叶浮在水面,一片又一片,还有一两只含苞待放的荷花挺出水面,景色优美宜人。
  通透凉亭里清风徐来,吹得水面波澜起伏,更是添得御花园的美景多了分生动。
  皇上撩起袍摆坐下来,抬眸望着对面小心翼翼的两个大男人,“坐下。”
  常侍郎和秦少卿一左一右坐上去,这时候宫婢端来烈酒,老远的味道就能嗅到浓酒的芳醇。
  可是除了烈酒,再也没有任何下酒菜。
  常侍郎和秦少卿脸色瞬变,看来此行凶险啊!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每每有分歧的时候,就会用喝酒的方式来决定话语权。”皇上望着二人,唇齿轻启,少年的模样再次映入脑海。
  可惜,曾经帝都最耀眼的少年们,后来却淹没在皇权的更迭风浪里。
  秦少卿不愿意同流合污,整日浑浑噩噩的度日,放弃殿试,还是秦父用银子为他买了官。
  常侍郎为了保护家人,走上了阿谀奉承忍辱偷生的不归路。
  如今,风浪骤停,可是他们却迷失在风浪里。不知未来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