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阵斩
他们的弓箭手辅助步兵,然而正面火力不足以阻挡神卫军冲锋,神卫军的可怕之处在于,火器与重装骑兵的配合猛攻是无间歇的。
这种攻势的可怕之处,他根本不给敌人喘息的时间。
一种阵法不行,立刻调换另外一种阵法。
而且是无间断攻击,女真人的士气在高,也撑不住这种轮番的攻击。
要命的是,神卫军的火器过于密集,女真人根本无法发动有效的反攻。
被动防御不能反攻,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很快,女真的抵抗开始被神卫军瓦解,最要命的是被突破一面之后,冲入中军的神卫军很可能就顺势将女真的指挥官阵斩。
阵斩,试想一下。
双军对垒,其中一方依仗强大的军事优势,直冲对方阵营。
这一冲不要紧,轮番有效的冲击将对方的阵型冲乱,然后,精锐之师居然冲到了敌方指挥营阵前。
强大的火器和弓箭手的配合,使得女真毫无还手之力。
燧发枪一排射过去,后续部队迅速的填上。
紧接着,又是一排火枪,后面的弓箭手对着零散冲上来的敌人全覆盖式的箭雨打击。
神卫军直冲阵前,竟然冲破了敌人指挥大营,将敌方指挥官,当场击毙。
这有多可怕,完颜乌古乃麾下三个部落的族长毙与阵前,他们都是被猛冲进来的神卫军,冲到了指挥所跟前,直接将指挥官阵斩。
这种仗没法打,自北上以来,宋军第一次与敌手展开如此大规模的鏖战。
尽管督战队尽力的约束,可是女真还是开始了全线溃退。
打仗就是这样,一个人带跑一百个,一百个带跑一群人。
要命的是,督战队也在溃退。
完颜乌古乃自以为傲的方阵队形,在神卫军面前,不堪一击。
完颜乌古乃大怒,拔出弯刀怒喝:“胆敢后退者,杀!”
身边的卫队弓箭手对准了溃逃的女真人,在射杀了几十人之后,溃终于被遏制。
剩下的,拍马掉头,准备和宋军不死不休。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宋军的攻势太猛。
打仗,我们总在奇怪,为什么一个强盛的王朝,二百年之后就很容易亡国。
亡国的原因是什么,是人口大爆炸,还是社会矛盾突出,或者真如史书所言,出了昏君。
可有些并不是昏君的皇帝,他们还是丢了江山。
一个国家的灭亡,固然有着其多方面的原因。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军备的松弛。
一般开国之初,那时候一个国家的战斗力是最强悍的时期。
盛世久了,远离战争的人们,就会忘却了曾经的勇敢。
还好,赵祯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大宋朝承前启后的一个时代。
禁军战斗力犹在,加上这些年边关的磨练,大战不多,小战不断。
尤其是神卫军,并没有缺少战争的历练。
而完颜乌古乃撞上的,正是禁军的精锐。
这个时候的女真,尚未达到全盛时期。
直到完颜乌古乃的孙子,完颜阿骨打时期女真才真正的强大起来。
尽管女真拼死抵抗,可终究是抵挡不住潮水般的神卫军。
这次,是女真的整个防线全线溃退,一支宋军轻骑,如入无人之境的竟然直冲着完颜乌古乃的大营冲了过来。
这下让完颜乌古乃身边的侍卫大惊,他们纷纷纵马抢上:“保护大王!”
神卫军的攻势不可谓不猛,完颜乌古乃身边的将士大惊,纷纷上前劝道:“大王快走,我等掩护大王。”
关键时刻,这下死士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完颜乌古乃见势不妙,调转马头,不顾一切的往身后的森林退去。
幸亏大战伊始,完颜乌古乃就做好了战败的准备。
一旦宋军厉害,就带着部下撤进丛林。
白山黑水之间,对地形不熟系的宋军是追不上他们的。
这个时候的东北,人烟稀少地广人稀。
大片的森林,绵延的深山。
女真人若是钻进了森林,是不容易找到的。
“砰”的一声,身后的燧发枪声响起。
完颜乌古乃只感觉左臂一麻,当下顾不上疼痛,亡命的奔逃。
是役,女真大败。
完颜乌古乃左臂受伤,女真部族全线撤退。
如惊弓之鸟的完颜乌古乃,一度带着部族退到了长白山部和东海女真部苟延残喘。
这一战,辽北大片土地归于宋人之手。
只是,退到极北的完颜乌古乃,依旧没有归降的意思。
完颜乌古乃负伤之后,他的妻子唐括多保真开始带着部下,不时的滋扰驻扎在北方的宋军。
这种游击战让宋军颇为头疼,因为唐括多保真带着的女真部落,都是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伏击。
他们打完就跑,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对于大宋来说,百姓财产损失巨大。
虽然这些此地的百姓大多数都是异族,可既然归顺了大宋,那就是大宋的子民。
石小凡大怒,也曾组织过几次大规模的围猎。
可是收效甚微,这些女真散兵游勇神出鬼没,极难对付。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女真部的唐括多保真才是个最难对付的角色。
通州,位于辽阳府北。
这里是被女真人滋扰最多的地方,宋军和女真之间,就一直在这么拉锯战中互相折磨。
转眼到了开春,从南方调拨来的种子作物,已经抵达辽北。
一别一年有余,石小凡想家想疯了。
他想赵嫕,想儿子也想女儿。
还好有曹小梅陪在身边,可依旧让他思念如狂。
他数次上书,要求回京述职。
辽北局势基本稳定,狄青更是给力,带着宋军半年时间平定了西北草原各部族。
整个草原部落,都表示效忠大宋。
仿照唐制,朝廷在各部族中设置了都护府。
由这些朝廷官员,协助各部落的族长处理本部事物。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来使得各部族服从朝廷管理。
再者,可以监视他们不敢谋反。
石小凡不知道给赵祯回了多少封信,辽北局势稳定,除了女真偶尔作乱成不了气候之外,一切都很安宁,他想撂挑子回京。
赵祯就回两个字-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