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刘仁轨自请留守百济 1

  永徽十三年,七月,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刺史刘仁轨,以及被降职为长史的郭待封大破百济叛军于熊津之东,攻破百济叛军的真岘城。
  捷报传入长安,李承乾当即大喜,但转念一想,如今苏定方已经将大军从平壤撤回中原,就留刘仁轨他们独居百济。
  要是百济叛军联合东瀛倭国、高句丽一起进攻他们的话,凭他们孤军奋战,肯定会全军覆没,即便大唐想要救援也来不及。
  于是李承乾便下了一道敕书,让他们也班师回朝,以免孤军奋战,如果金法敏那边需要帮助,就去新罗,要是不需要,就渡海返回中原。
  自接到皇帝的敕书之后,思乡情切的将士们都想要西归中原。
  刘仁轨得知之后,劝说将士留下继续对抗百济,为以后消灭高句丽而做准备。
  众将士这才答应留下继续对抗百济叛军,为朝廷坚守海外的据点,誓要消灭高句丽。
  刘仁轨当天便写折子上表朝廷自己留守百济的决心,让使臣将他的折子带回长安去。
  ……
  长安城,太极宫内,从百济回来的使臣正在和等他的宦官会面,他要去面见皇帝,向皇帝李承乾汇报这次百济之行的情况,以及将刘仁轨给皇帝的奏表呈上。
  “内官,陛下现在身在何处?”两人相互见礼之后,使臣王进问道。
  “陛下!现在正在两仪殿与诸位宰相议事,询问民生民计,王公还是快些随我去面圣吧!”宦官说道。
  “好!有劳内官引路。”使臣王进做了个请的手势。
  宦官转身迈步便走,王进急忙跟上,和宦官一起并肩而行。
  “哈哈……”
  二人来到两仪殿外,便听见里面传来爽朗的笑声。
  发出这道声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唐皇帝李承乾。
  也不知道里面聊什么,居然让圣人这么高兴,王进心里猜测着,里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二人停在殿外,宦官回头对王进道:“我就只能带你到这里,接下来这里的内官会引你进殿。”
  “有劳杨内官了!”王进拱手道,在来两仪殿的路上,他已经打听清楚眼前的宦官姓名。
  杨宦官转身对殿外的宦官道:“劳烦兄弟将王公带进去面圣,王公从百济回来,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向大家禀报。”
  “知道了!”殿外宦官应了一声,杨宦官转身朝王进点头示意,便离开这里,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了。
  “陛下吩咐!要是王公到了,便直接进入大殿。”王进上前,不等他开口,宦官先张嘴说道。
  王进道了一声谢,整理一下衣冠,这才走进大殿。
  “微臣王进拜见陛下!”王进向李承乾叉手行礼道。
  “王爱卿免礼平身!赐座!”李承乾斜坐着笑道。
  “谢陛下!”王进谢恩后到一旁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周围都是横七竖八,以各种姿态随意就座的大臣。
  两仪殿位于内廷,是大唐的内朝,属于禁内,是皇帝和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
  并非什么人都能够随便出入,一般只有少数的大臣才有资格进入两仪殿和皇帝议事,说话举止都较为随意。
  本来以王进的身份,没有皇帝的特别准许,是没有资格踏进这里半步,因为他出使百济,才有了这次进入两仪殿的机会。
  “王爱卿不必如此拘谨!就像各位爱卿一样,随便便好。”李承乾看着正襟危坐,一副诚惶诚恐的王进笑道。
  众人听后,一笑置之,他们这些人当初第一次进入两仪殿的时候,不也像王进一样,坐的中规中矩,就怕自己会失礼,徒增笑料,心里面还有些紧张。
  可时间一长,便会发现,大家其实都坐的十分随意,就连皇帝也没有个正形,不是斜坐,就是侧卧着,有的时候,干脆直接趴着,让宫女给捶背挠痒等。
  只要不做的太出格,随意你怎么做都没有问题。
  王进听了之后,也按照众人的姿态,选了一个让自己更舒服的坐姿来坐。
  “王爱卿这次出使百济一路辛苦!”李承乾先是客套一下,毕竟,人家为你跑了这么远的路去了百济传敕书给刘仁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总要说几句宽慰的话,来慰藉王进疲惫的心情。
  “这是臣应该做的。”王进说道。
  “百济的情况如何?刘仁轨等人接到朕的敕书之后,作何反应?现在是否已经撤出百济,是班师回朝,还是去了新罗?”李承乾问道。
  他现在想要知道百济的局势和刘仁轨他们的去向。
  “启禀陛下!自陛下的敕书到了百济之后,臣宣读完敕书,孤悬海外的将士们都想要回来。”
  “但是,带方刺史刘仁轨却劝说众人留在百济,继续坚守消灭百济叛军。”王进说道。
  “你是说,刘仁轨违抗朕的敕书,要留在百济孤军奋战,不愿回到撤回中原。”李承乾道。
  “是!刘仁轨还让微臣将他奏折带回来,呈给陛下御览。”王进说道。
  “刘仁轨的奏折在哪?拿来朕看看。”李承乾说道,示意王泉去拿。
  王泉来到王进面前,王进急忙从衣袖中拿出刘仁轨的奏折交给王泉,由他转交到李承乾的手里。
  王泉接过奏折,转身回到李承乾身边,将奏折交给李承乾御览。
  “刘仁轨都跟那些将士说了什么?明明想要回家和亲人团聚,最后他们却能够死心塌地留在百济。”李恪回头看向王进。
  李恪很好奇,刘仁轨到底是怎么鼓舞这些将士,为大唐守住百济的。
  许以高官厚禄,又或者其他什么好处,就算是许了什么好处,怕是许诺给的不少。
  不然的话,这帮离家这么久的将士,凭什么心甘情愿的留在百济,冒着有可能会被百济叛军、倭国武士和高句丽联军消灭的危险,继续镇压百济叛军。
  李恪问的话,也是在这里的所有人的心声,他们也想问这个问题,只是被李恪抢先一步,替他们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