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过了
爷等他考功名中童生中秀才都盼了几十年了吧?爹让他失望了,两年前自个从学堂回来说不读了,爷虽没什么,心里是很难受的吧?
他记得那个时候爷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瘦得十分吓人。现在想起来爷是为了他呀。
林东林望着祠堂里那个高大却又消瘦的老人,想起爹醉酒时无意中说漏嘴的话。他是有个姑婆的,只是很多年前在京城被许给了一个富商——
他现在突然就有些明白爷爷这么多年从不主动和京城二伯一家联系了,也许在姑婆的婚事上头,二伯一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林东林闭了闭眼,又睁开,似乎要把他爷的背影刻进心里,然后他转身毅然决然地回了书房,明日要考第二场,他要把五经再复习一遍。
第二场人少了不少,座位也是按照名次来坐的,林东林坐到了前排,一抬头就能看到县尊大人,他就激动无比。但只要想起祠堂里他爷的背影,他就出奇的冷静下来,做起题来如有神助。
傍晚交卷出来他高兴得找到他爹,“爹,这一场我又全做出来了。”
后头灰头灰脸的林东富脚下一个踉跄,心里忍不住想,难道九音妹妹教的真比学堂里的夫子好?
过了几日发榜,林东林又考了一个县第二,他狠狠的松了一口气,有这两场成绩做底,县试已经不成问题了。后面考的是诗文,他读书时学得还是不错的。
科举里成绩判定最主观的考试就是县试了,从出题到阅卷再到排名全都是县太爷一个人说了算。所以这并不是说你的文章做得越好名次就越高,而是看你的文章能不能对了县太爷的心思。
金九音也深知这一点,为了知己知彼,投其所好,她早就让人搜集了不少县太爷的文章,一直研究分析呢。文章的主题立意呀,文中喜欢用的典故呀,由此分析出他的治学思想和态度,喜欢的书,欣赏的人,然后再针对性的让林东林去读县太爷喜读的书,了解他欣赏的人物的生平和诗文。
林东富这一回榜上无名,难免有些垂头丧气。林东林便鼓励他,“你年纪还小,当初我还不如你呢,静下心来再读一两年书,肯定就能成了。”
三叔公等人全都认同,“对,二小子,这半年多你是没见你哥有多用功。咱农家子弟要跃龙门,唯有勤奋。这一点上头你不如你大哥,要向你大哥学习。”
紧接着话锋又是一转,“当然了你第一场能取中,可见天赋是不差的,来年再考便是。”
“爷,我知道了。”说起大哥的努力林东富是服气的,那可真是玩命一般,所以大哥要是不中才没天理呢。
林东富第二场虽然没过,但东林还是支持他把剩下的三场都考了,见见试题,积累一番经验也是好了。而且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
第三场考试,人比第二场又少了许多,许多似林东富第二场无名次的都不来了,坚持还来的多是想以后再搏的,比如林东富。
林东林拿到卷子看到文章题目便是一喜,这题目他做过类似的,在心里过了一遍,改了其中的几句便写上了。
再看诗题,更放心了,也是他之前练习过的,他只要挑最好的写上就成。
出了考场,回到林家庄,林东林就去找金九音了,特别感激,“妹妹押题真准,诗文还考到同题的了。”
金九音嘴角抽了抽,吟诗作赋哪离得开景?所谓的景不就风花雪月春夏秋冬这些吗?每一种景做个十篇二十篇,还能选不出一篇好的吗?
不过嘴上却不居功,“题压得再准,也得东林哥有真才实学。”要是没真才实学不是白着急吗?
第三场林东林的名次往后排了不少,二十三名,取中前六十,也算是中等偏上了。林东富也取中了,排在第四十九。
名次一出来他就懵了,这几日他都是大哥一起做文章的,虽不知九音妹妹的学问怎么样,但她一讲他确实能听懂,以往学堂上夫子讲的那些他吃不透的地方,顿时就清晰了。原来九音妹妹真有秘法。
他很后悔,早知道他还去什么学堂,直接回家和大哥一起复习多好,复习个大半年,说不定也能连过三场呢。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再等明年了。
第四场和第五场如期而至,林东林觉得一场比一场顺。第四场他考了他考了二十六,东富考了三十八。第五场他考了二十,东富考了四十五。
宜安是大县城,最终五场综合评定取中三十人有资格去府城参加院试。林东林综合评定取了第十四名,而东富则名落孙山。
对此林东富倒不太难过,他的后三场都考得还行,勤加练习诗词文章肯定还会更好,只要下功夫把四书五经背熟了,必是能中县试的。
林东林县试取中十四的好名次,林氏一族自然高兴,张罗着祭祖呀请客什么的。却都一致的没有麻烦林东林,除了必要的时候出来露个面,其他时候他都在书房用功,没人去打扰他。
县试虽取中了,还有府试和院试呢,府试取中才能获得童生的资格,院试取中了才是秀才。
谁敢打扰他用功?
金九音发现古代写文章和现在的作文其实挺像的,前世她从小学到高中那个语文老师没见过?作文选题必须高大上,思想内容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只有如此,阅卷老师才会眼前一亮,打分评定才会从高段起,要知道每个档次的评定直接就相差了五分啊!
五分,什么概念?高考的时候足以决定你能不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能不能选个好的专业。
------题外话------
和和在加快节奏,争取男主多点戏份。
感谢今天所有送和和钻石和票票的小仙女,新的一年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