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此乃当朝之绝

  今夜,洛阳城的无论规格大小的诗会,都被赵惇这一《文渊阁序》震住了。从古至今,能够在文坛诗作上留下姓名的数不胜数,但是能够在骈文一道大展拳脚,被千百年后的文人所记住的唯有三篇,第一便是《临河序》,乃为王山阴所作,其二是北燕六一居士所著的《伶人序》,第三是文瀚麟的西齐先祖母为当时逝世不久的文家三世祖文丹青所撰的《金石后序》。
  在这三篇名序之后,文瀚麟仿佛看到了千万年后的孩童们拿着这篇《文渊阁序》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不由得感叹道:“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即“画栋”“珠帘”四韵,乃当朝之绝啊!”
  ……
  此时的赵惇正打着哈欠,跟姜枫坐在马车上,闭着眼睛,脑袋随着马车的晃动一上一下的点着。
  可惜的是,赵惇预见不了今夜里洛阳城中各大人物的神情,如果能够瞧见,不知道他还会不会为了在姜枫面前秀一秀文采而提笔写下这改编版的《滕王阁序》了。为了不让他人瞧出其中的一些毛病,他还纠结了好一会儿,这才改去了一些字眼。
  要说诗词,他是绝对不会的,这么多年来,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也就高中老师逼着背的《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了,剩余的早就忘到脑后去了。
  时间已经快过子时了,赵惇已经困得不行了,马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人群略微褪去的大道上,速度很慢,街道上凑热闹的人群依旧很多,各色花灯的灯光从帘外照了进来,姜枫望着打着瞌睡的赵惇,手上紧紧握着那张狗爬一样的赵惇亲笔。
  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她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赵惇平日里虽说也会写一些小诗小词,可是从未写过骈文,文采是有,但绝无可能在短短的三刻钟内便落笔写下一篇千古雄文。文成之后,那篇文章便被众人相传着来看,后来为了避免这篇文章被人弄失,便找出几位小厮誊抄了几分出来,传着看。姜枫自然也照着抄了一份,只是有着小心思的她,悄悄地把赵惇写得亲笔换了下来。
  姜枫品诗品文的水准不说有多高,但出身帝王家,至少不会差。对于他人写得一些诗词,觉得好的也只是会多瞧上两眼,也在私下里偷偷看过顶尖的文人挥斥方遒、落笔成诗的场景,只是觉得作诗的姿势很好看,那种笔落惊鬼神的感觉令人向往。
  私下也曾偷偷写过一些闺诗,只是小女儿家的诗,算不得数的。但是今晚,自家的相公居然写了一篇未来能与三大名序齐名的骈文,着实让她震惊了。
  说起来,自从驸马醒后,似乎变了很多,不像从前那般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了,也变得很风趣、爱开玩笑,虽然说有些玩笑自己并不懂,虽说性格有些变化,变得有些跳脱了,但给人的感觉依然很沉稳;也没有少时在宫中教自己读书认字的夫子那般,说起话来之乎者也个没完,总之……一切都不太一样了。
  马车拐过了前方的街角,赵府要到了。
  天上如水般的月光泼洒下来,院中一片安静,除了小楼两角的大灯笼亮着之外,赵府似乎也陷入了沉睡中。
  姜枫嘱托五经将赵惇送回房中,又让小柳打了点温水上楼,自己便坐在房中,就着火光一字一句的看着这《文渊阁序》。
  她口中喃喃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么……”
  小柳端着木盆,肩上搭着毛巾,轻轻推开了姜枫的房门,将木盆放在架子上,望着姜枫独自出神的背影,忍不住出声道:“公主,不早了,该休息了。”
  被小柳打断了思绪的姜枫,似乎并不恼怒,起身来对着她说道:“嗯,知道了,你也去休息吧。”
  “是。”门轻轻地关上了。
  姜枫低下头望着那篇文章,深深呼吸着,暖黄色的烛火还在房中晃动着,映着这位当朝公主的剪影……
  次日清晨,洛阳城又弥漫在了白色的雾气之中,朝阳从东方的山中一跃而起,霎那间满城都照射着金光,而赵惇又被五经摇醒了。
  昨夜睡得太迟,今早又被五经摇起来去参加早朝,迷迷糊糊的他被五经拉到了餐桌上。随意用勺子舀着碗中的肉粥,又匆匆嚼了几下,咽了下去。忽然发现姜枫似乎在偷看着自己,眼神之中有些复杂。
  初次以为是错觉,几次过后,赵惇无奈地放下勺子,和姜枫对视了一会儿后说道:“枫儿?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吗?”
  “没有呢。”姜枫低下了头,一口一口慢慢地吃着。
  “啊……哦。”赵惇也瞧不出姜枫脸上的表情,虽说心中有疑惑,但还是随意吃了几口,匆匆出门上朝去了。
  待赵惇出了门,姜枫这才拿起面巾轻轻擦了擦嘴。
  ……
  又来到了辉煌的宣政殿前,赵惇出奇的发现,朝中的文武百官早已经到齐了,就差他一个,原本还在交谈的人看见赵惇从门外进来,纷纷住了口,只是满眼笑意地望着赵惇。
  赵惇被这群人的眼神看得有些懵,不管他人的眼神,径直来到公羊宁的身后,左右望了一下,这才悄悄凑到公羊宁耳边,轻声道:“右相。”
  公羊宁仿佛炸毛一般,浑身一颤,嗖的一下跳出离赵惇一米远,见到是赵惇,他这才无奈地说道:“子昂切勿开这种玩笑。”
  赵惇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谁跟你开玩笑,我问你,他们干嘛呢?”
  公羊宁望向不停朝赵惇看过来的官员们,这才恍然道:“哦,你说他们啊!我跟你说……”
  公羊宁正要回话,忽闻殿外金磬轻响,司礼官高呼道:“皇上驾到……”
  殿中的交谈声立刻停止,文武百官们纷纷面朝龙椅,端正站好。随着司礼官长长的尾音落下,姜武头戴冠冕,身穿龙袍,面容肃穆地从内间走了出来。待姜武落座后,殿中的百官皆下跪行山呼之礼。
  “诸位爱卿平身吧。”姜武威而不怒地说道,待座下百官起身后,视线扫过殿下站在前方的几人,淡淡地开口道,“可有何事启奏?”
  黎安手持笏板,神色正经地说道:“回陛下,对于近期旱灾,工部已有所措施,其一兴修水利,以通淤塞,便于各地运粮赈灾。其二,在疏浚旧渠故道的基础上开设新渠,在渠首设立闸坝,以有效控制进渠水量,只需三年时间,由工部征兆民工万人,便可疏通四百余里的北燕渠和二百五十余里南延渠,以及其他正渠十余条、大小支渠六十八条,待干旱地区的河渠都通利完毕后,预计可灌溉数万顷良田,如此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其三,修筑堤坝,防止河水漫溢。其四,设分洪区,以降低河水水位……”
  黎安洋洋洒洒,一连说了十余点,都是针对齐国的河渠问题。赵惇虽然不懂水利,但毕竟也拥有着现代人的视野,尽管不太懂其中的一些要点,至少知道黎安不是在糊弄人,他能够预见,这项举措实施后,齐国的粮仓又会翻上一翻。
  姜武也听得极为认真,待黎安说完后,才缓缓地点了点头,用着不高的音调,但却威严的语气说道:“黎大人所说皆为良策,如此良策自当施行。”随后他将目光望向了新任的户部尚书傅江,说道:“傅大人,户部需配合工部实施水利良策。”
  “是,微臣领命。”傅江躬了躬身子,低着头说道。
  “嗯……”姜武点了点头,他倒是不担心傅江记不住这些问题,因为朝堂之上百官所做出的一言一行皆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官员去记录,当然,皇帝的一言一行也有起居郎记录。姜武视线扫了一下下方的百官,继续问道,“其余爱卿可还有何事启奏?”
  “回禀陛下,微臣傅江有事启奏。”傅江抬起头,手持笏板走了出来。
  “准奏。”
  “陛下,江南旱灾,臣以为,目前首要自然不是修水利,而是赈灾。”傅江并没否决黎安的决策,只是提了一下救灾的轻重缓急。
  赵惇也微微一笑,的确,水利虽然重要,但是眼下旱灾已经发生了,自然要优先救灾,不能等到人都死光了才去救人。
  “嗯,言之有理,继续。”姜武微微点了点头。
  “臣以为,应当先根据各州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其二对江南旱区开仓赈灾,对旱灾之中有功人进行赏赐。其三,对各州差役的减轻免复。其四,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其五,限田以抑制异心之人。其六,为灾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其七,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其八,多召佃农以尽地利。其九……”
  傅江也洋洋万言,对于赈灾一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姜武自然也准奏了。救灾为先,这两位尚书过后,其余的官员自然也不敢提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早朝就这样下了。
  “下朝后,赵爱卿与公羊爱卿来御书房一趟。”姜武丢下这句话后,便踏着步子离开了。
  ……
  又来到这间奢华至极的御书房,姜武正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朱砂笔批着奏折,听见总管太监小福子用尖细的嗓音在门外唤道:“陛下,赵右丞和公羊丞相来了。”
  “宣。”姜武头也不抬地说道。
  “是。”
  很快,姜武便听到了几声轻盈地步伐,随后隔帘掀开,赵惇和公羊宁从外面走了过来。公羊宁作揖道:“微臣参见陛下。”
  “咳,臣赵惇参见陛下。”赵惇也跟着作揖,这也是他觉得无奈的一点,古代的破规矩太多。
  “行了,都这么熟了,整这些虚头巴脑的做什么,都平身吧。”姜武挥了挥手说道,随后将视线投向赵惇,笑着说道,“子昂,可以啊。”
  “什么?”赵惇一愣,不明白姜武说得什么意思。
  公羊宁呵呵一笑,说道:“赵兄可就别装傻了。”
  “就是,再装傻罚你俸禄三月。”姜武板起脸来说道。
  “这……”赵惇有些发懵,这都怎么回事啊?
  看着赵惇着实不知的样子,姜武和公羊宁对视了一眼,随后他耸了耸肩,说道:“哎呀,这人啊,摔倒脑子后记性也不太好了,昨晚发生的事情都忘了。”
  “呃……陛下指的难道是我昨晚在诗会上写得《文渊阁序》?”赵惇小心翼翼地说道。
  “废话,不是你写的还能是我写的啊?”姜武推开堆在桌上的奏折,啪的一声拍了一张纸在上面,笑吟吟地说道,“以前只觉得你文采斐然,没想到这么有才华啊?”
  赵惇汗颜,这可不是自己有才华,是王勃有才华,嘿嘿一笑道:“随便写的、随便写的……”
  “啧,过于谦虚就是自傲了啊。”姜武打趣道。
  见赵惇有些手足无措,公羊宁笑着说道:“陛下,不知叫我们前来有什么事?”
  “好问题,来,我们玩个游戏先……”姜武神秘一笑,从书桌的抽屉拿出几块木牌,依次放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