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匈奴远遁 十四
猎骄靡与冒顿道:“火萤谷已经得到增援,与我们当初假设不符,不如暂且收兵,再图良策。”
冒顿道:“这支援兵来得蹊跷。只要一鼓作气,我们还是能够拿下火萤谷,岂可半途而废。众将士随我奋勇拼杀!”
冒顿瞄准披戴红披风的刘辟非,用鸣镝瞄准,随着鸣镝声响,手持弓箭的匈奴士兵不假思索,拉弓搭箭,一波箭雨向刘辟非射来。
当年,冒顿的父亲头曼单于也是这样死的。
冒顿从月氏逃回匈奴后,被父亲封为万骑长,委派治理一方部落。
也是在那时,冒顿制作了“鸣镝”,也就是射出去之后会发出鸣响的箭。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几天后,冒顿召集骑兵们外出打猎,实际上是第一次对骑兵们进行调教。看准一头野猪,冒顿拉弓放箭,射出了鸣镝。有的骑兵把冒顿几天前的命令忘记了,呆呆地坐在马上没有任何反应,冒顿当即下令把这些没有射箭的骑兵统统杀掉。
过了几天,冒顿又把骑兵们召集了起来,进行第二次调教,这次不是打猎,冒顿把鸣镝射向了自己心爱的座骑。机灵的骑兵眼疾手快,跟着冒顿就拉弓放箭。
更机灵的骑兵想,射杀了冒顿心爱的马,如果他追究起来,那不就惨了?就在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冒顿的马刀也就架在了他们脖子上了。
又过了几天,骑兵们再一次被集合起来,他们不知道,这是冒顿对他们的一次残酷的调教,是对他们人性的挑战——冒顿把鸣镝对准了自己最宠爱的妻子。
经过前两次的教训,很多人学乖了,紧跟着冒顿把箭射向了这个可怜的的女人。
当然,也还是有一些骑兵知道野猪和马毕竟都是动物,而现在面对的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冒顿最心爱的女人,于是,他们迟疑了,于是,他们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经过了这一次最残酷的调教,剩下的骑兵都惟冒顿命是从了。但是,以上的目标都不是冒顿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为了解决自己的最终目标,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冒顿又一次把鸣镝射向了头曼单于的座骑。
对骑兵们来说,如果说这只是一匹马,那是不对的。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匹好马,而且是的头曼大单于的好马!
射?还是不射?这真是个艰难的决择!
冒顿已经射出了第一箭,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同时结合前三次经历,大多数骑兵还是把箭射到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少数人还是在迟疑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顿的刀下鬼。
经过这四次的调教,冒顿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剩下的骑兵已经完全听命于自己了。于是,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抬起了手中的鸣镝,把目标指向了自己的最终目标——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公元前209年,趁头曼单于外出打猎的时候,冒顿带着手下骑兵随行,这正是解决最终目标的最佳时机!冒顿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射出了鸣镝,目标——头曼单于。
经过那么多次的调教,骑兵们都学得聪明了,全部把手中的箭射向了最高领导,转眼间,头曼单于就被射成了刺猬。
头曼单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中,而且杀自己的“刀”{10000名骑兵}还是自己亲自送给他的。
如今,鸣镝之剑射向显眼的目标,披戴红披风的刘辟非。
刘辟非身边卫兵听见清脆的响声,随即看到匈奴人凡是手持弓箭者,都已经将目标锁定在刘辟非身上。
“保护辽东王!”桂枝怒吼,她率先拦在刘辟非身前。正在杀敌的赭离大吃一惊,好在周围的短兵纷纷张开盾牌,将刘辟非团团保护起来。
箭雨噼里啪啦,像是雨点一样落在卫兵的盾上。一名卫兵倒下去了,立即有另外的辽东士兵补上。刘辟非亲眼见到麾下的一名卫兵被射中了十多只箭,这才倒了下去,待卫兵滑在地上,他随即看清了那名卫兵的脸。
刘辟非曾向这名卫兵保证过,会带他们回家。可如今,卫兵战死异乡,回乡终究成了奢想。
刘辟非对桂枝喊道:“发射信号!让林溪包围匈奴军!”
桂枝领命,随即在塔楼竖起红旗,不久,一面面红旗沿着山脉高坡向林海沿伸,埋伏在林海的林溪带领数万部落勇士直接朝匈奴人的后背冲了过来。
匈奴人感到自己后方传来震动,向后看去,只见到不远处的林海仿佛活了过来,似乎要扬起滔天波浪。
很快他们看到了这些生番部落的勇士,手持木棍石棒便直接朝他们冲了过来。站在后方的都是匈奴弓箭手。很快被这些勇武的部落生番给击溃,溃散的匈奴弓箭手往阵内挤压。
匈奴军的军队,既有匈奴人自己的军队,也有西域联军,首先是西域联军,他们率先动摇了,朝西侧溃败,这一溃败,就形成了一个宣泄的口子,更多的匈奴士兵,都沿着这个口子一路溃败下去。
冒顿手中唯一的鸣镝已经射向刘辟非,现在他却要面对林木国弓箭手的射杀了,冒顿的亲兵为了保护冒顿,不得不带领冒顿转移,如此冒顿就无法对自己的军队下达任何指令。
刘辟非果断打开城门,贺连赭离亲自带队,率领自己麾下的勇士,蜂拥而出,对匈奴人展开猎杀。
最后,当激战结束,辽东俘虏匈奴人两千,杀死者不计其数,大胜。
对于如何处置俘虏的匈奴人,众人却有不同的意见。
贺连赭离认为,可以将这些俘虏充当奴隶,卖给贺连地各部落,也能抵偿辽东王的部分债务,毕竟他欠给贺连地的可是一笔巨款。
火萤扑则认为,这些匈奴人都是祸害,不如尽数杀死。
桂枝虽然比较同意赭离的看法,但是却不方便劝说。因为一个人的心中既然已经有了偏向,就难免心中有鬼,辽东王何其精明,被其发现端倪,就不好了。
辽东王还是问了桂枝的意见。
桂枝只得道:“胜负既然已经见晓,不如存怀柔之心,留下这些匈奴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