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的寿宴
曹操是对刘协很好,可曹操的手下就不是那么忠心了。刘协与这些人斗智斗勇,才会有今天的能力。这也是刘协的一个成长吧。
如果在太平盛世,刘协倒是可以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可惜他生错了时代。
董承离开皇宫的时候,刘玉察觉到了董承的神色甚是激动与兴奋。从侍卫的口中得知,董承表面上爽快大方之人,实际上是因人而异,像侍卫这种下等人,根本进不了董承的法眼,得罪了董承,董承一定会报复的。以前都不知道有多少侍卫被董承呵斥过。
但董承兴奋地从刘玉的身边通过,连理睬刘玉的意思都没有。侍卫们大为惊奇,在董承走远之后,一个个都在议论纷纷,都说董承今日是转性子了。
只有刘玉和李贵才感觉到董承估计是得到了某种满意的答案了。
刘玉有点担心起来,因为他不知道董承在谋划什么,会不会给刘玉的计划产生影响。
“仲允,你通知外面的探子,务必将董承最近的行踪给监视起来,一个细节都不要漏了。”刘玉悄悄地向李贵下达了命令。
李贵急忙应是。
时间不留情面的流逝,在寿春城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最后的安宁时光。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荀攸已经将荀彧说的那个策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天刚刚亮,寿春城中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官员或者世家大族族长都收到了荀攸的请帖。
荀大人邀请众人来参加他的寿宴。
所有人都是懵逼的,在这样的时候,荀攸要搞什么寿宴?实在是有点耐人寻味。
不出意外的,董承也是收到了荀攸的请帖。
而且荀攸还是派出了一队士兵前来派请帖的,看样子是不愿意看到董承推脱了。
在如此紧张的时期,刘军大军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杀到寿春,荀攸作为寿春镇守的主将,居然有心情办什么寿宴?这绝对是不正常的。
“这肯定是鸿门宴!”董承心里已经将荀攸的心思给猜到了。
去参加的话,肯定是有危险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刘邦,有着逆天的运气和高强的应变能力,可以安全地从鸿门宴中离开。可不参加的话,董承面前一队士兵手中的刀子肯定不会客气的。
好汉不吃眼前亏,董承立刻笑道:“没有想到今日居然是荀大人的寿辰。本官早就想和荀大人多多亲近,今日正好有此良机。还请诸位回禀荀大人,本官略备薄礼,就立刻前往府上叨扰。”
领头的一个士兵看到董承如此爽快,拱手说道:“国舅客气了。国舅能到,我家大人肯定十分高兴的。我等就告辞了。”
完成任务的士兵鱼贯而出。
董承在整个过程都是面带微笑,等这些士兵都离去之后,董承的脸才变得阴沉起来。
“想要先礼后兵,还真以为我董承一点本事都没有?”董承自言自语道。
已经答应要去给荀攸贺寿了,董承也不能空手而去。于是董承就在自己的府库之中拿出一匹蜀锦作为礼物。
别小看这一匹蜀锦,在中原,蜀锦可以稀罕物,珍贵着呢。董承府库之中的蜀锦是刘协赏赐的,他除了拿出一匹送给曹操之外,就只有这次拿出来给荀攸作为礼物了。
曹操给董承的俸禄是极低的,基本上只能维持董承一家人的基本开销。董承倒是没有太多的门客、仆人要供养,以曹操给的俸禄,董承是足以应对。无奈董承要为刘协做很多事情,这里里外外都是要花钱的,要不是有刘协帮衬着,董承还真的没有办法去做刘协吩咐的事情。
拿出这一匹蜀锦,董承很是肉疼。
为何董承要拿出对他而言那么珍贵的礼物呢?除了可以用厚礼塞荀攸的嘴之外,董承还想挑拨一下荀攸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因为蜀锦,曹操和荀攸会有误会发生也说不定。虽说这个几率很低,但董承还是抱有一丝的希望。
准备完毕之后,董承就摆出最好的车架,缓缓地向着荀攸的府邸进发了。
此时的荀攸府邸,门外已经停好了大量的马车、牛车。几乎所有寿春之中有头有脸的人都到了。唯一例外的就是王越师徒,他们倒是没有收到荀攸的请帖。
荀攸没事也不会找他们。有事更不会找他们了。
荀府的下人不断地高声叫着来者的性命、官职与带过来的礼物。这个时代就是这么一个规矩,叫做唱名。
只是现在的世家家主和官员是今非昔比,他们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档次就有点低了。金银器具算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个份量倒是不多。董承听到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一个官员送来的一对玉佩了。
送的礼物有多重算是代表着你的诚意。什么千里送鹅毛之类的礼轻情意重。完全都是扯淡的。要不是有大大的后台,你送根鹅毛来,就不怕主人家当场暴怒么?
所以送出玉佩的那个官员就是一脸的得意,成为众人的焦点。
当董承拿出一匹蜀锦的时候,荀府负责唱名的下人眼前一亮。由于是战乱,益州的货物已经很多没有大规模运到豫州了。其中像蜀锦这种奢侈品,几乎都是靠着从刘玉那边走私过来的。一匹蜀锦,在寿春城是有市无价,珍贵无比。
董承拿出这么厚的礼物,连仆人都知道董国舅的诚意了。
“国舅董大人,贺蜀锦一匹。”唱名的荀府下人高声将董承的大名叫了出来。
四周所有人都被董承的大手笔给震惊到了。他们家中也是有蜀锦的,可那都是留着自己用的,加上现在那么贵,怎么可能拿出来送人呢?
国舅就是不同啊,有着陛下作为后盾,家底果然丰厚。
董承面不改色,完全看不出他内心现在是多么的心疼。
荀攸出身大世家,颍川荀家可是大汉数一数二的世家存在。虽说颍川荀家本家已经向神武朝廷表示了效忠。可刘玉并没有对荀家有太多苛刻。
刘玉还幻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将荀彧和荀攸这样的大才收到自己的麾下呢。
荀攸府邸中的仆人侍女众多,是所有被邀请过来贺寿的世家家主和官员不能比的。
仆人们将所有的来客都安排进了大厅,按照官职大小、家族的影响力给他们安排座位。对于这样的安排,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荀攸对他们的重视。到哪里都是论资排辈的,世家有世家的规矩,官场之中也是一样的。
而作为身份最高的董承,就坐到了主位之后的客席首位。
没有人会有意见。论官职,董承的官职是在场众人最高的。论身份与家族,刘协的岳父身份,就是任何人不敢坐在董承前面的主要因素了。
董承倒是不想坐这个位置,可其他人都谦虚地让给董承,董承不想坐下也不行了。
没过一会,身穿盛装的荀攸就嬉笑连连地走了出来,高声笑道:“让诸位久等了。罪过啊。”
“荀大人好。”宾客们都起身向荀攸示好。
荀攸大大方方地坐在了主位上,脸上的笑意不停,环视了所有人。
一个仆人将记录好的礼物清单送到了荀攸的面前。
荀攸只是淡淡看了一眼,就知道个大概了。
“今日乃是在下的母难之日,本是不想庆贺。但无奈家中众人苦苦劝说,在下就召集诸位一聚,算是走个样子。未曾想诸位如此诚意,还大大的破费,在下心中不安啊。”荀攸说道。
“荀大人孝感动天,我等区区薄礼,何足挂齿。”当下就有不少人开始奉承荀攸了。
荀攸简单地说了几句漂亮话,算是应付了这些人。
董承则是沉默不语,他打定主意,今天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很快的,荀府的侍女们就把酒菜给端了上来。其实现在寿春实在找不到什么珍馐美味,所以荀攸这次的寿宴顶多就是羊肉多一些。
羊肉是这个时代比价常见的肉类,一般的官员都是可以吃的。比较上档次的猪肉倒是一点都没有看到。不像后世的猪肉那么常见。这个时代的猪肉可是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吃的。
为何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时代的猪是没有经过阉割的。整个中国,直到明清时期,饲养的猪才被阉割过。没有被阉割过的猪,其肉有股很重的骚味。这样的骚味比羊肉还要重。加上这个时代的烹饪技术实在是少得可怜,想要能够好好地吃猪肉,就要加入很多的香料。
要知道,香料这东西,到满清也还是上等人才可以享受到的。这个时代的香料实在太少了,而且贵比黄金,只有有钱人才能够吃到。也只有有钱人才能够养得起猪。
这也是为何汉朝的时候,杀猪的都是一方的富豪。以前的大将军何进、现在的张飞,家里就是杀猪的,富甲一方啊。
荀攸惭愧地说道:“没有什么佳肴美味,还请诸位见谅啊。”
众人还能说啥,能够有肉吃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会嫌弃呢。
荀攸好好地和所有人对饮了三杯酒。
酒过三巡,荀攸就要准备说正事了。
董承等一些心理有鬼的人,他们刚刚都在暗中观察着荀攸的脸色。一看荀攸的脸色严肃起来,他们就知道荀攸有事要做了。
“诸位为了陛下殚精竭虑。在下在此多谢了。”荀攸拱手说道。
“大人何出此言。我等都是陛下的臣子,自当为陛下效力的。”有些比价正直的官员当场就回应了。
董承和一些人就冷眼旁观了。
“几位大人的忠心,想必陛下和丞相是清楚的。可在下最近听到了一些东西,似乎有人暗地对陛下很是不满!甚至传说这些人要投靠洛阳那边。”荀攸淡淡地说道。
所有人心中一紧,荀攸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那就是说他今天是要将这些想要投靠刘玉的官员和世家都给抓起来处置了。
“果然是鸿门宴!”董承应证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从门外涌入了一堆拿着刀剑的曹军士兵,他们脸色十分的不善。
在场的宾客都慌了,对于荀攸这种不动声色就动刀子的行为,他们都快吓尿了。特别是那些心中有鬼的。
荀攸微笑地说道:“都说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在下一直以来都不相信这样的话。可昨夜传来了一些消息,让在下感慨人心的黑暗啊。陈大人,王大人,何大人,你们说是不是啊?”
御史陈恢,司农郎王步,少府执事郎何坦,三人的冷汗瞬间就流下来了。
他们三人就是暗地里和神武朝廷秘密联系的,一直以来都没有断过。平时他们都是很低调的,加上官职比较低,寿春朝廷都没人怀疑他们。谁曾想,荀攸早早就知道了这些,今天就要拿他们来开刀。
陈恢、王步、何坦三人立刻就被士兵拿着刀子架在脖子上了。
“荀公达,你这是何意?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你这是冤枉我们!”陈恢比较镇定,当场就反驳了荀攸。
“就是,荀公达,你有何证据?”王步和何坦也是抓住这一条不放。
他们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将所有的证据都给处理掉了。荀攸根本找不到证据的。
“想要证据是吧。就让你们死个明白。来人,将那几个人带进来。”荀攸淡淡地说道。
很快的,就有几个人被带了进来。陈恢、王步、何坦面如死灰。因为荀攸带进来的人,都是他们的心腹,知道他们的一切。
何坦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直接瘫软在地。
陈恢和王步强撑着内心的恐惧,即便他们知道接下来他们会遭遇些什么。
荀攸面无表情地说道:“诸位可以看看,这些人就是陈恢、王步、何坦三人的心腹,知道此三个败类的所有事情。”
剩余的官员和世家家主都沉默,他们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发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