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公平竞争

  鲁淑想要利用职务之便替兴汉军将士争取转业机会,但是却让科考舞弊的隐患就此埋下了。
  名额内定式的科考,简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好在科考的目标是替各方寻找合适的人才,倒也不至于危及选拔人才的根本。
  韩安等人的补考在两天之后顺利的结束了。
  鲁淑带着重新汇总的成绩单向刘正汇报。
  “庄主,这样的人员构成,真的有利于兴汉国的长治久安吗?”鲁淑问道。
  “有什么问题吗?”刘正问道。
  “问题大了!”鲁淑回答说。
  按照鲁淑以前的布置,兴汉军方面获得复试资格的将士应该超过一百人,才能确保最终的优胜比例以及在地方上的话语权。
  可是经过补考的冲击之后,兴汉军方面的复试资格不足二十人。这样的比例根本就无法保障兴汉军将士的绝对优势。
  若是兴汉军无法在西平城的官员席位上具备优势,很有可能丧失主导西平建设的决定权。这会直接导致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剧发生。
  兴汉军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能放心吗?敢放心吗?公平竞争的尺度如何把握,已经成了当前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刘正也处于矛盾之中。若是强行让兴汉军将士与术业有专攻的读书人公平竞争,这样的竞争结果对有功将士极不公平。
  兴汉军中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给有功将士,转业地方的配额坚决不能减少。这就使得鲁淑必须要凑够五百多个岗位给转业将士。
  竞争上岗是必然的选择。有功将士的专业水平不高,转业再就业的话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适当给予照顾理所应当。
  然而兴汉军转业地方之后就不再是军人,而是各类岗位上的专职工人。倘若没有专业技术将会寸步难行。
  兴汉军高层可以给予转业军人特殊照顾。可是到了地方的转业军人变成了产业工人,当他们与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同台竞技的时候,就没有理由再接受地方企业新的照顾了。
  与其以后受委屈,还不如在一开始就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可是兴汉军的训练模式定型多年,此刻推行新的训练模式,让刘正的心里没有底。
  “庄主,这样做会不会动摇军心呀?”鲁淑问道。
  “阵痛会有的!”刘正说道:“转业军人的问题,将是梅园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军队年轻化才能永葆活力。没有战争加速新陈代谢,就只能依靠转业的办法来解决人员流动问题。这就要求各镇帅军的新兵训练,不仅要保证军事技能的传授,还得增加生活技能的培训。
  同样是为期一年的新兵训练,训练内容却翻了一倍。这就要求新兵们的接受领悟能力,必须要有历史性的突破。
  “庄主,这调整新兵训练计划,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鲁淑忧心忡忡的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兴汉军每年会有一成的编制人员,需要转业地方。”
  超过三十万的转业军人,一旦与产业工人们公平竞争,结果肯定会惨不忍睹。至少有九成的人会在竞争中失利。这会对地方的稳定形成新的压力。
  更何况兴汉军将士的军饷和健全的福利制度,也会让转业军人在对比中形成心理落差。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不好,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鲁淑,咱们可以分两步走!公平竞争的基本格局不能变,否则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刘正说道:“转业军人可以特殊照顾,那么每年从各州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呢?那庞大的基数,是咱们有能力照顾的吗?”
  对于如何解决产业军人的生活技能,刘正决定分两步走。
  其一是修改梅园的新兵训练体系,增加生活技能培训内容。争取让每位将士都拥有一项以上的生活技能,从而规范转业军人的就业安置。
  其二是增设转业军人再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转业军人的生活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不得低于六个月,从而确保生活技能培训的效果。
  同时对于那些安置转业军人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多管齐下,尽可能保障转业军人的根本利益。
  鲁淑听了刘正的介绍,心里觉得兴汉军在地方的话语权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没有转业军人参与地方的核心权力机关,兴汉军军方所寻求的话语权就是一句空话。
  “庄主,地方权力体系的构建,兴汉军方面必须要有参与权和决策权,否则就会导致军政矛盾一发而不可收拾。”鲁淑说道。
  “那你如何保证不会发生外行指挥内行的问题?”刘正问道。
  鲁淑摇了摇头,毕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在其位谋其政。那些只享受福利却不干活的人,必定会受到天下人的鄙视。
  外行参与内行的事情,帮忙就是添乱。这也是刘正担心的问题。兴汉军将士的军人作风,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地方建设的具体方案上保持沉默。
  无论对与错,都得发出自己的声音。沉默太久了,会在无形中丧失话语权。文武矛盾,其实是军方力量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介入地方建设的产物。
  梅园大政已经开始由军事优先原则向军政并重原则转变。这就导致了资源配置方面的调整。准确的说就是兴汉军拿到的资源配额不断的减少,从而推动军人转业步入正轨。
  部分兴汉军将士必须要转业地方另谋出路,才能确保各镇帅军的良好运转。当初兴汉军没有固定的驻地,对于编制的标准配额不会太过于在意。
  可是如今的兴汉国太大了,各处战场环境的特殊性,要求驻军的训练侧重点各不相同。再要实行异地驻防就会增加相应的成本预算。
  “庄主,兴汉军所属的资源配额不能一减再减,否则就会导致军力衰减。”鲁淑说道:“军费投入看似浪费钱,其实是向其他人展示实力的一种手段。用质量取代数量,其实是一个谬论。”
  质量的提升可以增加单兵作战的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兵的装备成本将会迅速的增加。质量可以决定兴汉军的战斗力,却没有办法保证战争的胜利。
  以一当十的精兵政策,确实可以名垂青史。就拿当年横扫百万黄巾军的汉室北军来说,不过数万精锐却可以所向披靡。
  然而精兵政策的战损成本也会水涨船高。牺牲一个精兵,想要补充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损失十个普通的兵丁,补充起来只需要一个命令就能完成。
  兴汉国当前的精兵有陷阵营,特战营,玄甲骑。总编制数量包括预备役也不到三千人。
  据刘正所知,玄甲骑的单兵训练成本,超过了一千名普通士兵的训练成本。
  玄甲百骑,可挡万军。这对于小规模战斗来说,百骑既出,天下可定。
  军队的数量才是根本保障!玄甲百骑式的精锐,只适合震慑。没有人会长期动用万军保护,被玄甲百骑盯上的人,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