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捷报频传
卢县城中的零星战斗尚未结束,治中华彦和主簿孔顺便向袁谭提议立刻拟文上疏,要向邺城的袁绍报功。
正巧辛儒从城下返回,听闻之下连忙阻止了袁谭,说道:“使君,如今卢县尚未完全平定,似不急于上疏,且此事若由使君上疏,不如由张将军上疏为美。”
袁谭虽然子粗疏,但也不傻,经过辛儒提醒,立刻反应了过来,问道:“那当如何让张将军代为美言”
辛儒道:“张将军在此战之中多有辛劳,眼下又甘愿为使君佯攻,实有大功,使君当速遣人召张将军于城中相会,并大开卢县府库嘉奖张将军所部。”
袁谭对金银财货并不太在意,在意的只是袁氏嗣子的份,当下便应道:“合当如此,便由伯宁前往致意如何”
辛儒刚要答应,治中华彦抢先道:“辛君方才在城下辛苦了,不若下吏前往一行”
却原来华彦先前的提议本已经得了袁谭的准,但被辛儒一个小年轻当面反驳,心想你族叔辛评资历老倒也罢了,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孺子也来出风头,当下便出来抢了这交好张郃的差事。
辛儒瞥了华彦一眼,知道此人是袁谭的亲信,便闭口不言。
袁谭对下面之人的心思毫无察觉,说道:“如此也好,有劳治中前往。”
卢县城内的残余抵抗很快被平息,袁谭与张郃分从两边入城,当晚便在原有济北国相府邸里设宴相会,至于原来的国相季阐则已经沦为了阶下囚。
袁谭是青州刺史,又是袁绍长子,份比张郃高了不止一点两点,所以自然是袁谭设宴相请。
宴席的安排工作是由青州主簿孔顺负责,袁谭、张郃、中郎将文浦、治中华彦、主簿孔顺及两边军中将校依次而坐。
辛儒虽然也有份列席,但他的座位被安排在了十分靠后的角落里,与几个主张兵械粮草的主事为伍。
虽然辛儒只是一介白无官无职,但好歹辛儒是辛评遣来的信使,且在先前建言献策立下功劳,无论怎么说都不应当被安排在如此末尾的座位。
辛儒受到严重的不平等待遇,虽然心里十分不忿,但也能压下怒气,冷眼旁观堂内众人的表现。
他能感觉得到华彦与孔顺对他的敌视,自己先前阻止他二人上疏的建议绝对是出自公心,根本就没存了私念,但华彦就要抢着去张郃面前报信,孔顺又故意羞辱自己,实在是有些过分。
莫说自己尚且不是袁谭的手下,即便是,不也应当先助袁谭夺下嗣位,再论功行赏么就因为自己表现显眼,便受到排挤,而袁谭也浑如未觉。
有如此蠢劣的手下,又有如此愚钝的主上,看来这袁显思难成大器,前途堪忧。
宴席之中袁谭与张郃十分和睦,张郃既然十分配合地让出了破城首功,自然也没有理由此时再拂了袁谭的面子,答应如实上疏表功。
见张郃答应了此事后,袁谭更异常大方地表示准备引军回平原郡内的祝阿县,将卢县交给张郃驻扎。
这酒过了七八巡后,袁谭仿佛才想起辛儒来,召辛儒近前问道:“伯宁此番专程前来,实是有功于我青州,我辟伯宁为簿曹从事,不知伯宁意下如何”
簿曹从事是刺史属吏,掌州中财谷簿书事,虽然不比治中、别驾、主簿显赫,但也算是个美差,对辛儒一介白而言,可以说袁谭开出的条件并不差。
若是袁谭早一些提出征辟,或许辛儒便也就答应了,但他想想刚才华彦、孔顺等人的举动,这心里便有些膈应。
辛儒分别扫了一眼华彦、孔顺,然后揖礼道:“在下奉族叔之命前来,自当回邺城复命,恐暂时难以应下使君的辟命。”
袁谭道:“那也无妨,伯宁回邺城复命之后再前来青州不迟。”
辛儒却不肯就此答应,只是推脱要问过族叔的意思再说。
袁谭见他不愿,便也只得作罢。
宴席过后,华彦、孔顺随袁谭回到内室后,华彦说道:“使君,我看那辛儒为人着实倨傲,居然不识好歹拒绝了使君征辟,无礼之至。”
孔顺也火上添油道:“怕是辛伯宁看不上在青州任事,一心想要回邺城吧”
袁谭虽然迟钝,但大致好歹还是分得清的,只说道:“辛氏叔侄也是一番好意,此些话便莫要再提了。”
辛儒在卢县待得甚是无趣,当下便要直接返回邺城,不料城西的张郃却遣人请他过去一见。
辛儒还以为张郃找他有什么大事,却没想到张郃只是向他打听常山之事。
张郃带兵南下之后,与北边的消息传递便不那么通畅,此刻还不晓得颜良在常山花活一又一,搞得风生水起。
虽然辛儒是从邺城来,好歹离开常山近多了,便顺道打听打听。
辛儒在离开邺城前,孙轻、周麻脸之事还未发生,他只听说常山在搞募兵比武以及获准推行盐铁酒专卖制度,便把所知的消息告诉了张郃。
张郃闻言之后感叹道:“还是立善逍遥自在,远胜过我在卢县餐风露宿。”
辛儒也跟着感慨道:“我亦听闻颜常山到郡后地方上气象一新,大大刹住了黑山贼的气焰。”
张郃道:“立善兄有勇有谋,解决黑山之患料也不难,届时可再提兵南下,共击曹逆。”
辛儒道:“但愿如此,只是战事恐迁延久,劳师动众。”
辛儒作为一个旁观者,认为袁曹之间的这一场大战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济北取得了些许成果,但在济、陈留、河内等地连连败退,形势显然不怎么乐观。
张郃对此也一清二楚,便略过这话不提,说道:“本将有个不之请,还望辛君此次回邺城时,为我带一户人家回去,若是方便,代为安排这户人家北上常山,送至颜常山处。”
辛儒道:“些许小事,儒自当效劳,敢问是何等人”
张郃道:“乃是我兵围卢县之时发现的人物,曾是一户东平陵铁官的匠师,因着立善曾托人带话,嘱托我代为寻觅精通铸冶之事的匠人。前些时此户人家父子被我征入军中修补兵械,其手艺颇有可观之处,留在我军中亦无大用,问过彼辈意思后,这户父子倒是答应举家迁去冀州。”
颜良在刚刚进入常山剿灭王当后,经过陈正提醒房山铁官之事,当时便遣人往兖州、青州之地寻觅铸冶工匠,前些时又让回家省亲的毕轨再度带信给文丑、张郃、苏游等人。
如今毕轨还在路上没到,不过张郃却在心里记挂上了,寻到个人才就要给颜良送去。
辛儒道:“这却简单,我听闻田别驾之子田灿见为常山主簿,如今正在邺城为常山招募人才,我将其送到邺城往田伯然手里一送便可交了差。”
张郃拱手道:“如此便谢过辛君了。”
辛儒告别了张郃,捎带上了张郃托付的胡姓铁匠一家就往邺城赶。
人还没进入邺城,辛儒在道上便听闻常山又传捷报。
贼帅孙轻、周麻脸大举进犯赵国,为祸中丘。
赵国郡兵与常山郡兵闻讯之后并力合击大破贼人,击溃贼人五千余,斩首千余,生俘两千,阵斩贼帅周麻脸,生俘贼帅孙轻。
其后又乘胜追击连破逢山与赞皇山两处贼人屯壁,斩首生俘各数百。
赵相夔与常山相颜良共同上疏言事,并押解孙轻等贼人头目百余人至邺城,听候大将军发落。
尚在病中的袁绍听闻消息后,心舒畅了不少,毛病立刻好了三分,十分难得地在府中召集冀州臣僚,当场叛了孙轻等贼人头目斩立决,悬首传边,并嘉奖赵国、常山有功将士。
夔与颜良关于在沿山边区设立军屯的请示也顺风顺水地获得了批准,还让两地推荐合适的人选担任相应职务,不过屯垦所需的屯客、农具、种子等均需两郡国自筹。
辛儒入城时候正当午时,经过城外校场时遇到好大一群人,正挤在校场附近看斩决。
黑山贼肆虐冀州多年,当年邺城也曾被贼人攻破过,因而不少百姓与黑山贼有切肤之痛切齿之恨。
看到一颗颗贼人的首级在刽子手的大刀下滚落,围观的百姓们纷纷叫好,
但随着被斩首的贼人越来越多,那血腥的场面和漫天的血气却引得不少百姓感到不适,面色发白地退了下来。
辛儒只是站在车板上遥遥看了一眼便没了兴趣,匆匆进入邺城找族叔辛评复命。
由于辛儒要回邺城,张郃一事不劳二主,把报捷文书也交给辛儒一同带了回来。
一般而言,正式公文都是要封缄,但自古以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报捷文书不封缄,非但不封缄,还要晓谕沿途郡县,以彰军威。
辛评得知袁谭顺利拿下卢县后,击节长叹道:“好青州果然不负众望,此番定能得到袁公嘉奖。”
辛儒知道族叔支持袁谭继嗣,但这回卢县之行却让他对袁谭的前景并不看好,此刻也不愿搅了族叔的兴致,索闭口不言。
辛评见辛儒兴致不高,还以为他长途奔波有些疲乏,便说道:“伯宁此番辛苦了,显思公子定会有所提掖。”
辛儒道:“青州曾辟除愚侄为簿曹从事,不过愚侄婉谢了。”
辛评听辛儒这么说也觉得奇怪,问道:“噢伯宁不在青州为官。”
辛儒不愿当着辛评的面说袁谭不是,只说道:“青州虽好,可同侪却不易相处。”
“同侪可是华治中与孙主簿”
辛评一下子便想起了华彦、孔顺二人,因着辛评年纪和资历都要远超华、孔,袁谭也十分尊敬辛评,故而每当辛评在场,华、孔二人便极为低调,但辛评却知道二人私下或多或少有些不满。
此刻辛儒闭口不言,他便知道多半是此二人作怪,便道:“显思公子手下亦有王叔治这般高洁之士,华、孔二人不提也罢。”
辛儒道:“叔父不必开解愚侄,小小簿曹从事而已,毋须可惜。”
辛评道:“伯宁大才,自是不会囿于州郡掾吏,你佐治叔父如今见在常山,且常山大有用人之处,不若伯宁去常山看看”
辛儒却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说道:“我此来之前,正巧张将军托付我送几人前往常山,我正去找田伯然。”
辛评急着去把报捷文书呈递袁绍面前,便说道:“也好,你且去见见田伯然,待我从大将军府邸回来再说。”
辛评持着报捷文书来到大将军府邸,自是从上到下各种欢喜,毕竟自官渡之后,南边的战事就一直十分被动,攻克济北国治卢县这样的名城大邑绝对算是最为光辉的战绩。
袁大将军闻听之后,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气了不喘了,哦不对气还是要喘的,总之是捏着报捷文哈哈乐了半天。
辛评更是在一旁借机说道:“先前文将军、苏都尉力阻曹军北上,此番显思公子与张将军又一举克定卢县,将战火引至济北、泰山,足以使曹阿瞒顾此失彼,再不敢小觑了我河北将士,明公还当重重嘉奖为宜。”
这两天捷报频传,袁绍说话的中气也比前几天足了不少,笑道:“自当如此,当署张郃济北相,令其再接再厉,争取攻克济北全境,文丑、苏游等人也各赏财货,至于显思便不必赏赐了,仲治代我拟信一封加以勉励可也。”
文丑、苏游各失了一两个城池,但也成功抵挡住了曹军的攻势,先前对二人的是非功过一直多有争议并未有结论,如今辛评趁着此番捷报一举把他二人摘了出来,也算是趁机示好。
而最令辛评在意的便是袁绍让他拟信勉励袁谭,这不赏之赏才显得与众不同,辛评忙应道:“下吏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