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节

  大将军府司马傅干把平定辽东叛乱的情况作了说明。
  鲜于大人忠实执行了朝廷旨意,顺利招抚了乌丸人,并利用乌丸人的铁骑击败了鲜卑人、扶余人等胡族叛逆,以最小代价最短时间稳定了辽东,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让朝廷在预定时间内展开对中原的攻击变为现实。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原各方势力之间的征伐此起彼伏,远比朝廷当初预想的要激烈要复杂,尤其是益州刘璋、江东孙策、周瑜、西疆马超四个新势力的突然崛起,给朝廷尽快平定天下增加了很大难度。有鉴于天下形势变化莫测,纷繁复杂,朝廷决定明年的中原大战不但要如期展开,而且只能胜不能败。朝廷平定天下的步伐越慢,时间拖得越长,各地叛逆的实力便越大,这对大汉中兴大业非常不利。
  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对中兴大业阻碍最大的叛逆袁绍今年由于马超祸乱西疆而迅速解决了关中大乱,然后又因为孙策、周瑜的倒戈一击导致袁术在中原战场失利,迫使他不得不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江淮,致使他今年一仗未打,实力得到了很快恢复。
  袁绍在关、洛、豫一带推行的很多新政这几年已经开始发挥效力。关、洛、豫一带高门林立,士子如云,袁绍很多政策深受门阀士族的拥戴,这使得他有足够的力量实施和推广新政。袁绍的恢复速度非常迅速,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料。据说他今年大量募兵补充军队。粮食征缴和军械制作的数量也很庞大,洛阳武库和粮库已经屯满了各类物资。
  另外,据我们得到的最新消息说,袁绍在得知北疆胡族诸部叛乱,北疆军主力北上征伐,关洛以北的威胁大大减轻后,已经决定把明年的攻击目标定为中原。
  按照袁绍这个目标来推测,他极有可能在近期抛弃袁术,把袁术逼上绝路,然后迫使袁术展开疯狂反击,和曹操、刘备、孙策拼个你死我活。袁术败亡,曹操、刘备损兵折将,此时袁绍就可以趁机攻击中原,把曹操刘备压制到江淮徐一线,从而占据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再次成为各方势力的霸主。
  我们认为,袁绍这个计策完全可以成功。
  曹操、刘备今年为了夺回中原和徐州的下邳郡,一直在和袁术打仗,这期间青州的黄巾年还曾两次主动出击徐州,迫使徐州两线作战。
  自翼州大战后,曹操、刘备的实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复。曹操虽然也在募兵,甚至为了控制兵源的流失,他还模仿河北的新兵制实施了“士家制”,把部分屯田兵改成了世代军户。刘备也因为关羽在峥嵘谷大胜黄巾军而得到了兵力上的补充。然而,兵力上的恢复,并不能代表他们本身实力的恢复。
  曹操、刘备同时遇到了各自州郡财赋短缺的困难。兖州因为去年的旱灾以及袁术的掳掠而一撅不振,自保都显得勉勉强强。徐州因为连续两年为兖、徐两地的征伐大军提供粮草,再加上又受到袁术的重点攻击,导致徐州财赋严重透支。刘备为了支撑下去,不得不下令加赋,向徐州的门阀富豪赊借,徐州上下的矛盾因此变得非常激烈。
  在袁术要疯狂反击,袁绍要谋夺中原的情况下,曹操、刘备为了自身的生存,可能利用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停止对江淮的争夺,和袁术私下议和,转而一致对抗袁绍。
  我们和袁绍一样,不希望江淮之间的大战停下来,所以我们要在年后,主动攻击袁绍,把袁绍的兵力牢牢牵制住,让江淮大战持续下去。
  攻击袁绍的战场就在河内。
  河内战场要打得狠,打得猛,要把袁绍的主力吸引过来防守洛阳,让他暂时无力顾及江淮,这样曹操,刘备必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鼓起最后一丝力量击败袁术,抢占江淮,以彻底解决二人的后顾之忧。
  当江淮大战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我们就趁着曹操、刘备伤痕累累的时候,趁着袁绍被缠在河内的时候,集结二十万大军一泄而下,兵分三路,同时杀向中原,力争在各方势力没有结盟联手共抗河北之前,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拿下中原。
  “二十万大军?”王当瞪大眼睛,吃惊地问道,“大将军,河东五大营的兵力也要调到翼州,和我们一起攻打中原?”
  “河东五大营的兵力不能动。”傅干摇手说道,“河东的兵力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是最主要的牵制兵力,同时也是将来攻打关中,关西的主力大军,所以现在朝廷不可能把他们征调到中原战场。另外,这种大范围,几千里的调兵行动,没有任何保密的可能性,这会让我们攻打中原的意图过早暴露,对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非常不利。”
  “那哪来的二十万大军?”高顺望着坐在对面的魏延,疑惑地问道。
  这位翼州战场的俘虏突然以大将军府主簿的身份出现在诸将面前的时候,翼州七大营的统帅个个都很惊讶。魏延刚刚投降的时候,情绪低沉,高顺常常安慰他,这让魏延一直感激在心。此次见面,魏延很是感谢了高顺一番,两人因此显得很亲近。
  “青州臧霸即使愿意跟随我们攻打中原,但由于管承、吴霸不久前在峥嵘谷大败,青州损兵折将。这次他能出二万兵就非常不错了。”想到大将军刚才说要去青州面见臧霸,高览马上想到了大将军此行的目的。也许大将军要说服臧霸,随北疆大军一起攻打中原。
  “翼州七大营有七万兵力,南、北两军有六万兵力。”魏延笑着对诸将说道,“另外七万大军就是北疆的寨外铁骑。大将军今年北上大漠巡檄边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胡族诸部征兵南下参加中原大战。”
  诸将大吃一惊,人人目瞪口呆地望着大将军李弘。
  “七万?”徐晃急忙问道,“这七万大军有几万是我们自己的塞外铁骑?”
  “胡族诸部的铁骑南下后,大漠防守兵力可以减少,所以这七万大军里,有三万是我们自己的铁骑。”魏延解说道。
  “四万胡骑南下中原?”
  诸将非常震惊。
  “大将军,大汉四百年来,从来没有胡族铁骑踏足中原。”张辽担忧地说道,“大将军,此事要慎重,要三思而行啊。”
  “看到胡族铁骑踏足中原,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郡县官吏,甚至北疆军将士,一时间都很难接受。”张郃也优心忡忡地说道,“胡人也是一样,他们可能因为仇恨、恐惧、自卑或者其他等等原因,和大汉的百姓,和我们的军队将士发生冲突。征调胡族铁骑南下参战,后果实在堪忧。”
  王当等人各抒己见,对此事都持反对态度。
  为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我们需要铁骑,但大将军担心塞外铁骑南下后,驻防大漠的兵力严重不足,竟然想到用征调大漠胡族铁骑南下参战的办法来达到大漠汉胡兵力的平衡,维持大漠的稳定,这种办法是不对的。
  胡人就是胡人,他们不是大汉人。
  李弘摇摇头没有说。
  大将军府的长史贾诩站了起来,他把朝廷剥夺胡族诸部藩属国地位和胡族诸部向朝廷呈递户籍一事所衍生的诸般政事上的后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影响和将来它对中兴大业的意义做了详细而透彻的解释。
  诸将听明白了,但心中对胡族铁骑南下参战一事依旧耿耿于怀。大汉人内部的事,应该由大汉人自己解决,为什么一定要拉上胡人?就算胜了,也胜之不武,胜得不光彩。难道朝廷说胡人入了汉籍都是大汉人了,大汉人就能接受胡人?胡人就能顺从大汉?两者之间延续了几百年的仇恨就能一笔勾销?胡扯蛋嘛。
  “这事是天子和朝廷的事。”李弘不愿在此事上过份纠缠,“天子和朝廷的决策都是为了大汉中兴的大业,有些事你们不懂,不明白没关系,你们只要打好仗,诛杀叛逆平定天下就行了。朝廷的事如果你们都能想明白,那还要三公九卿这些大臣干什么?”
  诸将笑了起来。也是,白己这帮武人没有治国的本事,只要把仗打好打赢就行了,想许多没用。大将军自己都不在晋阳待,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人了。
  “你们不要太担心。”李弘笑道,“胡族铁骑大军集结后,将由我亲自统率南下,不会出什么问题。”
  接着他指指张辽说道:“河内的战什么时候开始打,怎么打,直接关系到中原大战的开局。我回晋阳前,你把河内战策拟好交给我,我带到晋阳去。”
  张辽躬身应命。
  接下来,李弘、贾诩等人详细交待了有关兵力集结、部署、粮草军械的屯积等事,嘱咐诸将务必做好中原大战的前期准备工作。
  十一月中,李弘在翼州刺史郭策、高览、高顺等人的陪同下,到达甘陵郡的甘陵城。
  甘陵国相许混、河间国相卫政、渤海郡太守宋文、平原郡太守祢衡赶来拜见。
  自从臧霸把平原郡位于黄河南部的郡县交给河北后,朝廷便任命了一位太守。李弘在晋阳时就认识祢衡,当时他是朝中的议郎,非常有才华,所做辞赋在晋阳士子中广为流传,向有“天才”之称。此人恃才傲物,口锋犀利,常常语出惊人,在朝堂上屡有谏言。因为他那张嘴太厉害,朝堂上下的人对他都很冷漠,相反,晋阳大学堂的诸生们倒是很喜欢他。
  长公主认为他太骄狂,不堪重用,连带举荐他的孔融都遭了殃,只能在兰台屈就。丞相蔡邕很欣赏祢衡,此次得到机会,力荐祢衡出任平原郡太守。长公主说祢衡是平原郡的人,按大汉律法的规定,他不能在平原郡任职。后来中书监令荀攸出面讲了情,说祢衡对新政理解透彻,尤其对土断和课租荫户重赋一策持赞成态度,在晋阳大学堂论辩的时候不止一次说到此策对大汉中兴的好处。荀攸说这个人不但可以用,而且还要重用,以他的手段,完全可以把此策在平原郡推广实施。长公主这才勉为其难,批准了对祢衡的任命。
  李弘和诸位大吏稍加寒暄后,随即详细问询了近一年来朝廷新政的实施,财赋的征缴以及百姓生活情况。
  几位大吏神情兴奋,都认为新政已经逐渐显露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计口授田制及其配套的新赋税制实施三年后,成效显著,各郡县的赋税都有很大的增长,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让几位大吏赞不绝口的是,官吏们的俸禄因为新政的实施,不但得到了保障,而且还有较大幅度地增长,这极大地改善了河北吏治。
  翼州大捷后,百姓们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财赋征缴和从服徭役都很踊跃,冀州各方面的情况都很稳定。
  李弘随即问到了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的实施情况。这是长公主极力推广的一项政策,是对新田制和新赋税制的改进和补充,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可以保证大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长久的稳定。
  几位大吏都把目光投向了祢衡。
  “此策对各郡县的门阀富豪打击非常大,虽然在冀州大捷后,天子和朝廷的威信大增,但这种直接抢掠门阀富豪钱财的办法,还是在各地遭到了很大的抵制和反抗。”郭策指指祢衡,苦笑道,“除了我们这位天才的祢大人,其它诸位大人都有点束手无策。”
  李弘诧异地望向祢衡,“祢大人有何高招?”
  “长公主为了顺利实施新策,特意制定了一道新律。”祢衡冷笑道,“谁敢隐匿荫户,朝廷就剥夺他九族之内的士籍。要钱还是要官,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剥夺士籍。”李弘惊讶地说道,“你照做了?”
  “这种人就是祸乱社稷的叛逆,应该判他们流刑三千里,把他们全部发配到大漠去放羊。”祢衡大声说道,“长公主太仁慈了。当年孝武皇帝为了稳定边塞开疆拓土,曾颁布告缗令,打击贪得无厌的商贾,短短时间内,商贾为之绝迹,国库充盈。今天,为了重振大汉,朝廷更应该严刑酷法,重击这些置租宗社稷于不顾的大汉蛀虫。杀了他们,大汉才会振兴得更快,社稷才会更加稳定。”
  李弘和众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