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五节
张燕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加上黄巾军上下对招抚还有抵制情绪,对朝廷的诚意也缺乏足够的信心,所以他们拿出来的方案很空洞,没有具体的内容。经过一天的商谈,张燕、张白骑、于氐根、黄庭等人感觉李弘所作的准备太充足,所提的条件又多又细,让他们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张燕很惭愧,对李弘说:“将军大人为招抚黄巾军做了大量准备,手下属从对府衙事务也非常熟悉,所提的条件面面俱到,无所不包,许多事情我们连想都没想到。所以,我想暂时歇两天,拿着大人的招抚条件回去仔细看看,和各部首领再认真地商议商议,大人你看……”
李弘犹豫了一下,挥手命令李玮、唐放等人退出营帐,先下去休息。然后他对张燕等人说道:“大帅,张帅,于帅,行正兄,你们必须要清楚,这次机会太好了,是黄巾军暂时摆脱困境的最好时机。”他随即摊开案几上的地图,详细说明了当前的局势。这些情况,许多都是张燕他们不清楚的。
“现在朝廷内有皇统之争,奸阉和大将军,士族官僚们斗争激烈。外有胡人为祸,鲜卑人、羌人、乌丸人和匈奴人或者入侵,或者叛乱,或者蠢蠢欲动,再加上西凉的叛乱未平,黑山的黄巾肆虐,幽州的黄巾攻打冀州,朝廷正是内忧外困之时,此时只要你们所提条件适当,招抚绝对不成问题。”
张燕几人面显惊骇之色,半天无语。
“大人为什么要对我们说这些?”张白骑迟疑了一下,问道,“大人不怕我们反悔,杀回冀州吗?”
李弘淡淡地笑道:“我欠你们的。你们知道,我曾经是鲜卑人的奴隶,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为生存而战。打胡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英雄,但打你们,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屠夫,我是在杀自己的兄弟。所以我不愿意再打这种仗了。这种仗打多了,是有报应的。”
“至于你们会不会反悔,那就要看你们是不是信奉太平道,是不是为了天下苍生了?我记得襄楷大师在冀州对我说过,太平道和大知堂一样,都是为了天下人可以吃饱穿暖,可以无忧无虑平等幸福的生活。现在,你们就有机会让太行山上的百万流民过上这种日子,如果你们不干,就说明你们嘴里说的都是假的,你们也是杀人的屠夫,是比我杀人杀得更多的屠夫。”
张燕几人沉默不语。
李弘稍稍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张纯张大人和我算是忘年之交,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背弃自己的良知,他完全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幽州的流民问题。难道他现在揭竿而起,举兵叛乱,就能让流民吃饱穿暖?难道被他烧杀掳掠的百姓不是大汉的子民?”
于氐根非常拜服地拱手说道:“我是个粗人,不会说什么恭维的话,但我觉得大人的确是条血性汉子,我服了。大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答应招抚,并不是招抚的重点,招抚的重点是安置流民。”李弘皱眉说道,“安置流民需要时间,屯田需要时间,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钱,上百亿的钱,这笔钱从何而来?如果没有钱,即使你们同意招抚了,流民也下山了,但今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那明年呢?如果明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你们还会待在这里继续忍饥挨饿吗?你们会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还是要叛乱,还是要去烧杀抢掠。”
“所以我要抢时间,我要让朝廷在内忧外困之际,不得不答应你们的受抚条件,也不得不答应我提出来的垦地屯田,以商补农之策。这以商补农之策虽然可以保证屯田所需的钱财,但有许多地方违背了大汉律,违背了祖制,因此,要想逼迫陛下和朝廷答应这个办法,就必须利用如今这个险恶形势。”
“如果你们成功了,黑山黄巾、幽州黄巾也可以依照这个办法逐步推行,那么再过几年,大汉国的内乱也许就可以平息,百姓也许就可以安居乐业。”
张燕几人恍然大悟。
黄庭为难地说道:“大人,我们的确需要时间了解和熟悉你所提出的所有招抚条件,否则……”
“我给你们一天时间。”李弘想了一下说道,“我派几个人跟你们回去,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问他们。明天晚上,我们继续谈。”
李弘命令李玮和宋文随同张燕等人返回晋阳城,负责向黄巾军各部首领解释招抚事宜。
李弘回到大营,立即去看望了并州刺史张懿。张懿很愤怒,他大骂李弘恃功骄纵,飞扬跋扈,竟敢私自羁押朝廷大臣,他说自己要上书弹劾李弘,而且还要告李弘有私通蚁贼之嫌。李弘解释了两句,但看张懿根本听不进去,无奈退出营帐,吩咐主薄筱岚立即草些奏章,上书陛下,要求朝廷另派招抚使。左彦说,这个招抚使如果所派非人,来了还是一个麻烦。朝廷中像张懿这样痛恨黄巾军的士族官僚很多,很难保证招抚能够迅速达成。而且,如果招抚使不熟悉农桑赋税货币盐铁等事务,来了反而误事。
李弘忧虑重重,在大帐内来回走动。如果直接向陛下讨要并州军政大权,无疑自找麻烦,不要说陛下和朝臣不会答应,就是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太张扬太过分了。并州招抚之事结束之后,自己肯定要率军北上,那这并州屯田的事无论无何都要托付给一个自己放心的人,否则一旦所托非人,激起民愤,叛乱再起,那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了。
这时,傅干掀帘走了进来。看到李弘在,他愣了一下,转身就往回走。李弘急忙喊住他。
“有事吗?”李弘和颜悦色地问道。李弘和帐内一帮部下因为傅燮的关系,对傅干非常好。尤其是田重,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视作己出,经常带在身边。傅干偷眼看了一下筱岚,点点头。
“你不是来看我的?”李弘故做失望地说道,“有了姐姐照应,你连看都不看我了?”
傅干脸一红,低头不语。左彦赶忙把他拉到一边,指着李弘笑道:“大人杀气太重,还是少看为好,免得教坏了孩子。”
李弘大笑,问道:“上次到灵州,你可见到自己的母亲?”
傅干眼圈顿时一红,摇了摇头。鲜卑人入侵后,灵州城失陷,城中的百姓有的逃了,有的守城而死,他的母亲到底是逃难了还是死于城中,谁都不知道。李弘心里一酸,安慰道:“过一段时间,我派人去灵州城找找。你不要担心,应该没事的。”
筱岚看到傅干泫然欲泪,连忙起身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小声劝慰了两句,然后问道:“是不是谢大人又把你下输了?”
傅干难为情地笑笑。
“你老师本来就是臭棋,和谢大人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距太大。”筱岚笑道,“谢大人的棋艺在洛阳太学都是出类拔萃的,你想赢他,太难了。我下棋比你老师也高明不了多少,该教你的也都教了。依我看,你还是让将军大人说一下,拜谢大人为师吧。”
李弘突然想到什么,大声喊道:“来人,快去把谢大人请来!”
左彦笑道:“要拜师也要挑个好日子,哪有半夜拜师的?”
李弘高兴地笑道:“傅干拜师的事回头再说,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兴奋地连连搓手,“要是老大人能来,岂不大事可定?”
谢明匆匆走进大帐,问道:“大人半夜找我,有什么急事?”
“敛之,老大人的身体一向如何?”李弘答非所问,急切地问道。
谢明一愣,说道:“老师今年七十有九,虽然已近八十高龄,但身体一向不错,没听说他有什么毛病。大人问这个干什么?”
李弘迟疑半晌,试探着问道:“我要是请老大人来并州主持招抚,老大人会不会答应?”
谢明吃了一惊,连连摇手道:“我老师年事已高,还是让他在洛阳颐养天年为好,大人切莫有此念头。”
筱岚也急忙劝道:“大人,老大人一生坎坷,命运乖桀,难得有个舒心的晚年,大人还是不要麻烦他老人家了。”
李弘背着手在帐内来回踱步,想了很长时间。
“敛之、筱岚,你们要知道,今日的并州招抚之事非常复杂,其中许多事情牵扯到大汉律,也牵扯到朝中各方权势,非老大人这种经验丰富之人坐镇并州,我们很难完成。年初我在洛阳的时候,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大人。当时,老大人念念不忘并州边郡,数次说到有心在迟暮之年,为并州百姓做一点事。老大人白发苍苍,尚有此报国之心,实在令人敬佩。”
“如果他能来并州,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恐怕要比我们得心应手得多啊。”李弘感叹道,“我记得老大人对我说过,他非常赞赏太尉张大人招抚西凉叛军,认为朝廷在这件事上态度不坚决,一帮主事大臣也没有远见,结果造成西凉招抚失败,战祸延续,祸害国家。由此而推之,他对今日的并州招抚肯定也是持赞同意见,所以……”
谢明长叹道:“如果大人一再坚持,下官愿意给老师写一封信,问问老人家的意思。”
李弘沉吟良久,说道:“你写一封,我也写一封,筱岚,你给陛下再写一道奏章,给尚书台皇甫大人和卢大人也各写一封。要说明并州的困难,务必请陛下和诸位大人体谅并州的难处,督请老大人速速来并州主持招抚。”
并州刺史张懿和行镇北将军李弘的奏章同时送到洛阳。
天子紧急召集三公九卿,大将军和尚书台诸位大臣议事。
太尉崔烈很生气地对大将军何进道:“怎么样?这才谈一天,两人就吵起来了。这样下去,还谈什么?”
何进表情严肃,连声埋怨李弘做事鲁莽,怎么能羁押大臣呢?但他心里其实乐坏了。机会就在眼前啦。其他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还在争论应该不应该招抚的问题。
天子挥挥手,示意大臣们不要乱争一气了。他接着拿出李弘的第二道奏章,说道:“李爱卿提议朝廷另派招抚使去并州,他推荐赵岐赵大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何进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怎么?李弘主动举荐赵岐去并州?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大臣们听说李弘主动上书朝廷,要求另派招抚使到并州主持招抚,心里顿时一松。他们本来的想法是,如果陛下决心招抚并州黄巾,那么退一步,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让李弘独掌并州军政。只要李弘不掌握并州政事,他的大军命脉粮饷就控制在朝廷和地方郡府手上,这样一来,他就是有二心也翻不了天。李弘的这一举措,说明李弘自己也意识到了危机,他也在刻意回避主掌并州军政。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李弘不是一个蛮夫,他已经开始涉足政事,变得小心谨慎了,也就是说,他比大臣们所想像的要安全得多。
但并州招抚很复杂,牵扯到安置黄巾军和流民,军屯和民屯,人口和土地,赋税和徭役等等问题,如果朝廷另派招抚使,并州就有主持政事的并州刺史和各郡太守,有主持招抚和屯田的招抚使,有主持兵事的镇北将军部,这三者之间的职权和隶属关系应该如何安排?谁负责安置黄巾军和军屯?谁负责安置流民和民屯?谁负责统筹安排招抚财政?并州刺史部和太原、上党两郡郡府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
大臣们首先不谈由谁出任招抚使的问题,而是立即就招抚使的职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招抚的成败和并州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天子也知道招抚使职权的重要性,但他不是很懂其中的复杂关系,所以坐在一边只听不说。
这招抚使如果由三公九卿担任,因为他们地位特殊,完全可以独掌并州军政,所以只要统筹安排镇北将军部和并州刺史部两府下属做事就可以了。但如果由三公九卿之外的大臣担任招抚使,在官秩上就比镇北将军部低,这时问题就来了,谁听谁的?如果不明确三府之间的职权,并州的招抚马上就会陷入混乱。象李弘一气之下,把并州刺史张懿羁押了,就是因为双方职责不明,张懿的官又小,结果还没谈,自己人先闹起来了。
皇甫嵩和卢植两人接到李弘的奏章和书信后,立刻召集尚书台的掾属们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匆匆拟订了一个初步方案,但因为漏洞百出,遭到了大臣们的一片指责和抨击。
天子给他们的长篇冗论和争吵搞得有点晕头转向,他看到大将军何进也象自己一样插不上嘴,坐在旁边心神不安,于是小声问道:“爱卿,赵大人辞去大将军府长史之后,身体怎么样?”
何进恭恭敬敬地回道:“陛下,老大人自上次病倒之后,至今尚未痊愈,但精神很好。”
天子叹了一口气,又问道:“李爱聊的举荐,爱卿可同意?”
何进摇摇头,说道:“老大人年事已高,的确不宜远行。以臣看,陛下还是另派他人吧。”
天子沉默不语。何进又说道:“若单就并州招抚论,以老大人的声名和威信,他去最合适的了。然而……”
天子点点头,说道:“李爱卿给老大人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希望老大人以国事为念,尽早到并州相助。老大人很感动,今天早上已经上书请命,连同李爱卿的这封信一起送到了尚书房。朕很犹豫,尚书台的几位爱卿顾忌老大人的身体,都不敢拿主意。现在你也这么说,朕就更犹豫了。”
何进闻言,立即叹道:“此事既然给老大人知道了,陛下就拦不住了。老大人一心为国,忠烈刚直,非常人可比。臣记得他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七年不愈,老大人以为自己必死,对自己的侄子说,‘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他让侄子在自己死后立一墓碑,上书: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由此可见他拳拳报国之心。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社稷危急之时,他怎会知难而退?陛下就是不让他受命而去,他也会驮着包袱自己走到并州的。”
天子长叹道:“我堂堂大汉国,竟然派一八十老者前往并州招抚,当真是国家无人吗?”
何进满面羞惭。
李弘精心准备招抚的文书多达百十卷竹简,这让张燕和黄巾军各部首领感受到了李弘的诚意。对李弘怀有满腔仇恨的王当和十一郎等首领面对堆积如山的文卷,面对李玮和宋文耐心而细致的释疑,他们也动摇了。这些人都是征战数年的黄巾悍将,多年的血泪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情,仅仅能杀能砍不但不能保证自己兄弟们的性命,更不能解决那些跟在黄巾军后面,指望过上安稳日子的流民们的生存问题。
如果有希望,谁都不愿意放弃。
李玮疲惫地坐下,艰难地吞下一口口水。说实话,他一直认为黄巾蚁贼是一群乌合之众,都是一群下贱的刁民。他们屡屡被人数较少的官军打败,根本没有什么实力,大人坚持招抚,纯粹是多此一举,会助长蚁贼的嚣张气焰。然而,当他和这些黄巾军首领面对面地交流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些想法很幼稚很可笑。黄巾军能够前赴后继,持续坚持数年,的确有他过人的地方。他随即改变了自己对黄巾军的看法,原来这里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张燕的睿智,张白骑的沉稳,孙亲的冷静,于氐根的精细,黄庭的绵里藏针,浮云的飘逸出尘,王当的英武豪气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黄巾军的首领个个都很出色,无论是学识还是举止,都不是用贼和匪就可以形容的。无怪乎当年张角和张牛角登高一呼,响者云集,如果没有强大的号召力,谁会忠实地跟随左右?但正因为这种杰出的个人能力和威信,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也导致了黄巾军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任凭官军如何剿杀,它总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想想翼城战场,想想青石岸,想想薄落谷,那些黄巾军降兵为了捍卫自己的大汉国土和尊严,是如何战斗的?难道当真就是为了吃饱肚子吗?
李玮低着头,思潮起伏,一时间很难理解黄巾军,也很难理解今日的招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生存吗?
“我们还没有谈妥,滞留在太行山的流民为什么就要先全部下山?”雷公不解地问道,“流民一旦大量下山,粮食谁解决?”雷公原名叫雷传,他外号叫雷公,不是因为嗓门大,而是因为其鼾声如雷。雷传二十多岁,中等身材,皮肤较黑,圆脸虬须,很威猛。
“让流民立即下山,是大人的意思。大人认为我们可以慢慢谈,但先要解决流民的吃饭问题。”宋文解释道,“这样做,一来可以让人心惶惶、心存疑虑的黄巾军将士打消顾虑,相信朝廷招抚的诚意,二来可以让流民吃饱肚子,看到希望,三来我们可以清点流民人数,准确计算出屯田所需的土地数量和其他物资,为后期屯田做好准备。”
“粮食呢?”雷传紧盯着宋文,追问道,“粮食由谁解决?”
“当然是我们。”宋文笑道,“大人接到朝廷同意招抚的圣旨后,已经连夜派人到关中和关东购买粮食去了。”
“我们还没有谈,朝廷就已经开始拨付赈济钱粮了?”张白骑惊讶地问道。
宋文摇摇头,说道:“这是大人特意为招抚预留的一笔钱财,这笔钱财本来是归属于镇北将军部的,但现在大人把它拿出来了。”
张燕和众首领互相看看,心中对李弘更加敬佩。
“两位大人,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浮云放下手上的文卷,说道,“招抚后,太原郡郡府和各县府官吏由双方共同招募,这共同招募是什么意思?比如说,这太原郡太守是当今天子钦定,还是由我们指派?”
李玮立即说道:“浮云帅问得好。大人考虑到流民对朝廷的信任问题,各地原居民对黄巾军的信任问题以及黄巾军内部熟悉府衙事务人员较少的问题,特意安排各地府衙的主要官吏由你们黄巾军担任,而我们只安排一部分原府衙故吏担任府衙掾史。具体人选由双方商谈拟定。”
“比如说这太原郡太守一职,当然是你们的人。将来也是由大帅上奏朝廷,而我们镇北将军部已经无权过问了。”
浮云再问道:“这么说,我们大帅的官职要比太守大了?”
“这是必须的,否则将来黄巾军由谁控制?”李玮严肃地说道,“这就像并州北部的匈奴人,他们的首领是大单于,大单于负责匈奴所有事务,而护匈奴中郎将部或者度辽将军部只负责看护之职。将来太原郡就由你们大帅掌管所有事务,而镇北将军部只负责看护太原郡的黄巾军。”
“如果上党郡的杨凤杨帅也愿意受抚呢?”张白骑缓缓问道,“他是不是和大帅平起平坐?”
李玮和宋文互相看了一眼,面露难色,没有说话。
张燕已经数次派人到上党邀请杨凤北上,但杨凤至今没有回复,也没有只言片语,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张燕和张白骑等人很焦急。如果这里在谈招抚,杨凤那里突然打过来,事情就有点不可收拾了。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抵制招抚的将士有可能跑到杨凤那里去。张白骑问这话的意思就是,假如杨凤也算一个黄巾军大帅,李弘是否会接受呢?
“杨帅是否受抚,对我们影响很大,将军大人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张白骑苦笑道,“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一直没有提到杨帅?”
李玮想了一下,说道:“大人曾经和我们说过这个问题,但他考虑到这是你们黄巾军内部的事,他不好插手。如果他既和大帅商谈,又和杨帅商谈,这算什么?到底谁是黄巾军的大帅?如果你们因此而拒绝招抚,将军大人的一番心血不就白费了。”
王当猛然瞪眼问道:“你们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要打一个抚一个?”
宋文摇手笑道:“王帅此话差矣,如果我们要打杨帅,你们还会同意受抚吗?以我看,你们还是当面问问将军大人,这种事关全局的大事,我们做掾属的,的确不清楚,也不敢随意乱说。”
这时李玮看看窗外的天色,对一直沉欺不语的张燕说道:“大帅,天快黑了,我们是不是启程往大龙山?”
张燕点点头,说道:“吃了饭再走吧。”
“不,大帅,还是立即走吧,将军大人估计已经到了。”李玮笑道,“大龙山的营帐里有酒有肉,我们可以边吃边谈嘛。”
“你们将军大人为什么这么着急?他是不是急着要回幽州?”王当冷冰冰地问道。
王当今天自始至终就没有给一个好脸色,说话没有一句好听的,语气也极具挑衅的味道。
李玮顿时火往上撞,猛地站了起来,指着王当叫道:“我们大人连十二万鲜卑铁骑都打败了,还在乎一个晋阳城,有本事你把和连的人头拿来给我看看。”
“仲渊……”宋文大惊,一把抱住了李玮。
“有本事你去打鲜卑人,不要在这里猖狂。”李玮纵声吼道,“如果没有我们大人击败十二万鲜卑铁骑,你在晋阳城能待几天?迟早都要给鲜卑人赶回太行山。”
黄巾军各部首领看着狂怒的李玮,静默不语。王当本想冲上来教训一下李玮,但听到李玮的吼声,心中的怒气不禁一泄,握紧的拳头又松开了。不管怎么说,李弘击败十二万鲜卑人,击杀鲜卑大王和连,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如今一个名震四海的英雄为了招抚黄巾军而不惜低声下气,其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折服,自己未免太小家子气了。
李玮用力挣开宋文,面对黄巾军首领,愤怒地说道:“你们知道安置百万流民需要多少时间吗?大人想在冬天来临之前,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有间可以躲避风雪的茅屋,有片可以存身立命之地。大人的命令是,今年的冬天,太原郡不允许有一个饿死的人,不允许有一个冻死的人。你们说,这要多少时间才能做到?六个月的时间够吗?”
“大人希望所有的流民到明年春天的时候,都有一块地,都有一袋种子,都有一份希望,十个月的时间够吗?你们能做到吗?”
“仲渊……”宋文大声阻止道,“仲渊,你想回去被大人砍脑袋啊?”
张燕冲着宋文摆摆手,说道:“让他说,李大人的话没有错。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救活了几个人的性命?给了几个人活下去的希望?我们都杀光了,砍光了,最后好了谁?”他站起来,指着北方说道,“最后都好了胡人,最后这大汉的疆土都成了胡人的草场。李大人说的对,有本事,我们就让百姓活下去,有本事,我们北上击胡去。”
王当面露惭色,冲着李玮抱拳施礼,低声道:“得罪了。”
李弘黄昏的时候来到了大龙山营帐。
唐放和并州府的一帮掾史抱着文卷走进大帐的时候,李弘正在一边啃着黑色的圆饼,一边翻看太原郡的地图。众人吃惊地看着李弘,有点难以相信,一个位列上卿的将军,晚餐竟然就是一块黑饼,连口汤都没有。
唐放迟疑了一下,走到李弘身边说道:“大人,并州府的人都到了。”
李弘嗯了一声,两口吃掉剩下的一点黑饼,起身招呼大家坐下,“今天我们连夜谈,晚上大家辛苦一点,争取尽快谈妥主要条件,立即上奏陛下。”
“牧云,你来一下。”李弘招手道,“从太原到长安,水路近还是陆路近?”
唐放笑道:“当然是陆路近了。”他随即指着地图详细介绍了一下。从长安东北起,越黄河过蒲津桥到河东,然后经平阳到太原郡的晋阳,长约两千多里。这是一条驰道,前朝大秦国的时候就修建了。大秦国的时候修建的驰道都是高出地面,用铁椎筑土的,道茬坚实。一般道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树青松为志,宽阔平坦,森严蔚然。当时驰道贯通全国,纵横辐射。本朝恪守秦制,凡驰道通过的县,一律令其随时修缮保养,所以驰道至今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水路从长安出发,沿渭河入黄河北上,到万荣庙前村入汾河,再由汾河到河东、太原。本朝初期,为了解决漕运砥柱之险,大力发展水路运输。武皇帝还曾乘楼船从长安出发沿水路到并州巡视过。那个年代,河东、太原和上党等郡移民垦地,开荒屯田,成效非常显著,每年都有大量粮食从水路两路运往京师贩卖。但后来由于胡人入侵频繁,并州人口巨减,繁华不再,这水路运输也就逐渐萧条没落了。
李弘听完唐放的介绍,笑道:“如果几年后,我们屯田有效,当再现昔日的繁华盛景。你看,我们是不是要重开漕运啊?”
唐放诧异地看着李弘,问道:“大人还要重开漕运?”
“对,马上开,否则关中和关东的大量物资仅从陆路运输,必然耽误时间,但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唐放吃惊地问道:“将军大人对招抚和屯田这么有信心?”
李弘笑道:“当然了。你看,晋阳是个好地方啊,四通八达。从晋阳往北有驰道到雁门郡,然后出长城继续北上通云中,沿东北方向则是通幽州的代郡。从晋阳往东直通冀州常山的真定城,往南到上党,往西通上郡的长城要塞,从要塞也可直达长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怎么会不繁华?牧云,你看我在三到五年内,必定让它成为北疆第一大城。”
唐放看着兴奋的李弘,觉得他有点不可思议,十足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