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得大学生者得天下!

  “另外,首映礼的准备工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地点就放在京城体育场。除了明星、导演、各大公司和影评人,我们还邀请了包括京大在内的各大高校留校学生2000人,力求在网络和大学生群体当中先把口碑声势造起来……”宫石磊继续说道。
  “为什么要请那么多在校大学生?快过年了,大部分学生应该都放假回家了才对?”有人提出疑问。
  “春节期间,虽然多数人回家乡过年,但全京城留校的大学生仍然有几万人。在网络时代,地域早就不是口碑传播的阻碍了。微信、微博、千度社区等社交媒体,可以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观影感受传递出去。”王奈杰解释道。“具体的数据,请宫总监给大家讲讲。”
  用好大学生这张牌,是王奈杰提出的建议,保利影业方面也相当赞同,双方不谋而合。
  作为资深星迷,对于《大话西游》这部电影,王奈杰还算了解。
  前世很多媒体为了凸显和反衬《大话西游》的经典,拼命渲染1995年电影上映时票房、口碑如何如何扑街,后来却咸鱼翻身,被炒成神作。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也许《大话西游》未必算神作,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但在当年绝对不算扑街。
  不相信?
  数据说话。
  原版《大话西游》成本6000万港币,明明是一部电影,却剪成了《月光宝盒》、《仙履奇缘(大圣娶亲)》上下两部分开上映。
  上部《月光宝盒》2532万港币票房排名年度总榜第6,下部《仙履奇缘(大圣娶亲)》票房2171万港币排名年度第8。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总票房4700万港币左右,当然不够收回6000万成本。
  但是这个票房真的算扑街吗?
  横向对比一下,1995年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的是龙哥的《红番区》,这部电影总投资超过1亿港币,香港票房也才5700万,而且还打破了香港影史纪录。
  也就是说,那个年代香港的市场容量就只有这么大,本来就不够电影回本。
  《红番区》从拍摄取景开始就是在北美,最终也是靠北美市场赚到钱,而不是香港本埠。
  所以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在当年没有达到制作方的预期。彼时恰巧星爷的电影1991、1992、1993连续三年都是年度冠军,起点如此之高,制作方的预期当然就是破纪录,或者至少也是年度冠军。
  一部电影拆成上下两部,也许是素材太多、时间太长的无奈之举,也许是寄希望于两部分开上映能赚更多票房,甚至兼而有之。
  真相究竟怎么样,只有原版导演本人清楚。
  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错了。本身穿越加颠覆名著的剧情,已经够另类了,还要分开上映。这直接导致只看了上部《月光宝盒》的很多香港观众压根没看懂,穿越来穿越去剧情混乱不知所云,自然大骂制作方,又进一步影响到下部《仙履奇缘》的口碑,最终导致票房下滑。
  再说回内地。
  1995年左右的内地,本身还处于发展期。在那个年头,依旧肯掏钱去看电影的至少也是60、70年代的人,普遍经历过某个动荡年代,对87版央视西游记中孙悟空伟光正的形象根深蒂固,自然无法接受《大话西游》里面的孙悟空形象和穿越这种极度超前的元素。
  什么?
  孙悟空居然还能谈恋爱?居然还有自己的欲望?居然还乱搞笑?
  文化垃圾!
  说到底,还是缺乏理解电影中种种元素的土壤。
  反而后来放在央视一套、电影频道反复播放,拿下当时段收视率第一!
  这才是电影的受众群体。
  很多人都爱拿《大话西游》BJ只有20万票房就下映说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最早是在SH上映,拿下了500万的票房。
  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两地会有截然不同的情况,很有意思。
  还有的媒体说是从清华等BJ几所高校在校生开始吹捧、后来经过网络进一步放大的,未免太过于夸大清华的影响力。照这种逻辑,《无极》、《小时代》等片子都应该去公关京城名校才对。
  这部电影在前世几大视频网站评论数以百万计,平均综合评分高达9分,不是少数群体炒作能够达到的效果。
  以王奈杰自己为例,前世1999年出生,直到十几岁的时候才无意中和一群同龄人看到了这部电影,身边的群体普遍觉得好看。这帮人连大学都没上过,哪里知道什么水木清华BBS、电影学院经典解构?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电影表达的内容过于超前,与当时影院观众群体的观念冲突,导致很多人无法理解和欣赏。能够接受《大话西游》的颠覆和穿越等元素的,其实是80、90甚至00后这一代人。
  后来一母同源的《西游降魔篇》上映,已经是2013年,80、90后都长大了,于是这部有点炒冷饭嫌疑的电影,连破20项记录,而这部戏星爷连主演都不是,只是导演。
  这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分析和权衡,王奈杰最终选择把大学生群体作为口碑传播突破口的关键原因。他拍摄的这一版,去掉了部分略显陈旧的笑料,特效和画面水平重新改进,也是为了适应当前观众的口味。
  与此同时,比起《大闹金字塔》等竞争对手靠网络大V、影评人、文化人做口碑宣传,王奈杰和保利影业商定的营销策略和宣传对象更有针对性。
  在前期的路演宣传活动里,他们就把各大城市的高校作为主要目标,首映礼更是邀请了大批在校生。
  时代已经不同了,普通观众对于所谓的权威并没有那么迷信,也许他们不像网络大V那样善于侃侃而谈、营销概念,但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喜好。
  他们选择自己用脚投票。
  这也是很多电影会在上映前就雇佣大量水军刷高影评网站、购票APP评分的缘故,主力观众更愿意相信和自己类似的其他观众。
  “根据我们所作的最新调研和观众观影行为报告,国内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5岁。观影主力年龄分布在18岁至30岁,占总人数68.9%!其次就是31岁到35岁的观众,占比18.1%。学历方面,大专、本科以上的比例为89.3%。所以结论是,在校大学生和往届大学毕业生,才是现在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者!”宫石磊把手中的报告摘要一部分,读给众人听。
  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与互联网契合度最高,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和较高的消费欲望。也正是这部分群体,与1985年至1997年出生的年龄段观众存在高度匹配重合。
  可以说,过去十年是华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十年,银幕从2000多块增加到40000多块,票房增长十几倍,全世界绝无仅有。最根本的原因,是观影人次增加了。
  那么,增加的这部分观众主要来自于哪里?
  85后到97后出生的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
  十余年间,拥有大学教育背景和正在高校学习的人数累计接近1亿!按照保利影业下属数据公司保利思创的大数据统计,这些人都有固定去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是目前华国电影票房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近几年青春类型电影屡屡创造佳绩,就是因为符合主力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国内影市,就是得大学生者得天下!”宫石磊用力挥了挥手臂,加重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