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海军的观点
相对于陆军来说,海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海军有六艘航母,四艘战列舰,十六艘大型防空巡洋舰,三十四艘重巡洋舰,以及百余艘主力驱逐舰,这些战舰组成了三支特混舰队,以及一支预备特混舰队。另外,海军还有四艘航母,四艘战列舰,八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十八艘重巡洋舰,以及四十多艘主力驱逐舰正在赶建之中,能在25年上半年服役。比较而言,美国海军现在所拥有的只有一艘航母,四艘战列舰,三十五艘巡洋舰,以及两百多艘驱逐舰(大部分是老式驱逐舰)而在25年上半年,美国海军最多只拥有五艘航母,八艘战列舰(四艘新建造的)六十余艘巡洋舰,以及三百余艘驱逐舰,其总规模仍然在唐帝国海军之下。
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拥有的兵力优势至少可以维持到25年底,甚至到26年初,可问题是,兵力优势并不表示帝国海军已经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帝国海军的损失也极为惨重,除了舰队之外,陆战队的损失非常巨大。从谈仁皓得到的资料来看,在25年底之前,陆战队最多在前线投入10个师的兵力,也许可以达到15个师,但这要受到运输与投送能力的限制。
10到15个陆战师的兵力如果用于岛屿进攻的话,那问题还不算很大,毕竟岛屿战场比较特殊,而且双方能够投入的地面兵力都比较有限,兵力多了,反而会带来后勤保障上的麻烦。可要用这点兵力攻打澳洲,这就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了。美军在澳洲至少有30个师的地面兵力,另外还能够在年底之前增援20个师。而澳洲的地方部队地战斗力要差一点,但也有近40个师的兵力。就算不按照进攻部队要达到防御部队两倍的数量,依靠航空兵,以及舰队提供的火力支援来为基础的话,那至少也要准备一百个师的兵力,才有把握打下澳洲。
依靠陆战队本身组建一百个师的兵力是不可能的,本来陆战队就走地是精兵路线,而且以步兵为主。没有适合大规模地面作战的装甲兵与摩托化步兵。另外,进攻澳洲受到的限制还不仅仅是兵力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唐帝国当时没有足够的投送力量,就算能够将一百个师的地面部队送上澳洲大陆,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保证这些地面部队获得足够的作战物资,无法保证其作战行动。
当时,唐帝国太平洋地区的海运力量最多就能满足20万地面部队地作战行动需要,这还没有算上舰队,岸基航空兵所需要地补给力量。要保证一百个师的地面部队在澳洲作战。唐帝国至少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比如登陆舰,快速运输船,商船等等。这些都需要抓紧时间建造。而建造这些船只就必须要挤占建造战舰地资源。船台是有(建造战舰用的都是大型船台)可问题是,建造这些船只需要大量的原料,比如钢材,这就必然要削弱在战舰上的投入。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控制澳洲战役的规模,不寻求速战速决,并且抽调部分原本用于向德意志帝国与波斯帝国运送物资的商船的话,在24年年底发动登陆澳洲的战役行动是有可能的,但这势必使澳洲大陆上陷入持久战与消耗战。而这又对帝国没有任何地好处。
“可以说,按照现在海陆两军的情况来看,我们在25年之前发动登陆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谈仁皓在弄清楚情况之后,就首先找到了甘永兴,把他的观点说了出来,“进攻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最好能够延迟到25年年底,现在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先扫荡澳洲大陆周围的岛屿,如果能够攻占卑斯麦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洛亚蒂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话,我们就可以尽量封锁澳洲,这样就算拖到25年年底再登陆澳洲大陆,我们也有足够的胜算。”
“你的意思是,先攻打外围岛屿?”
甘永兴看了谈仁皓一眼,然后拿出了香烟。
“这是我们现在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谈仁皓将地图铺在了茶几上,“先扫荡澳洲东北方向与东面的岛屿,通过海空封锁来断绝澳洲与外界的联系,围困澳洲,至少做到美国无法向澳洲增派兵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法将进攻澳洲大陆的时间拖延到25年年底。在这一年半的时间中,我们有很多选择。”
“如果我们扫荡这些岛屿的话,美国方面会有什么反应?”
甘永兴的目光也落到了地图上。
“很强烈的反应。”
谈仁皓笑了起来,“只要我们南下,那么美国方面就能够很轻易的猜测到我们的意图,并且知道我们下一步要干什么。另外,美国对现在帝国海军的力量应该有所了解了,他们也知道,我们难以短期内登陆澳洲大陆,所以他们应该不会立即支援澳洲大陆,而是会尽量与我们在这些岛屿上纠缠,拖住我们的进攻步伐,努力争取将时间拖到年底,等起海军恢复元气之后再与我们决战。”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这样一来,战场上的局势又将由海战的结果来决定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我们现在还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
谈仁皓长出了口气,“美国的造船工业几乎都集中在了其东海岸与墨西哥湾地区,别说这里,我们连袭击美国西海岸的能力都不具备,我们根本就无法阻止美国海军恢复元气,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与美国海军的决战上了。”
“胜利的把握有多大?”
甘永兴抬起了头来。
“至少,我们现在有六艘航母,而美国到年底最多只有五艘航母,而到明年中期,我们至少有十艘航母,而美国要到明年年底也许才有八艘航母。”
谈仁皓耸了下肩膀。“我们的实力更强大,真的打起来,对我们的好处应该大一点吧!”
“可这必然影响到我们的南下行动。”
甘永兴靠在了沙发上。
“这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战场。”
谈仁皓埋下了身子,一边在地图上指点着,一边说道,“我们在南下地同时,为了分散美军的注意力。可以分兵攻占威克岛与中途岛。当然,攻占中途岛的难度比较大,这里离夏威夷群岛很近,附近有很多美军,而且部署在夏威夷群岛西部的远程轰炸机可以直接飞到中途岛附近空域。如果我们能够拿下威克岛,就为今后东进奠定了基础,而这也会使美军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我们下一步的主要方向是夏威夷群岛,而不是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如果能在这里拖住美国的海军舰队,那么南下地作战行动将更为顺利。”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如果南下主要是攻占岛屿的话。那么对舰队的要求要低一些。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岸基航空兵。到时候,只需要有一支航母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配合,就足以协助陆战队扫荡这些岛屿了。”
“我们就多了一支航母特混舰队。而这支舰队可以在威克岛附近海域活动,牵制住美国海军的主力。”
谈仁皓朝参谋长看了过去,“依靠威克岛上的岸基航空兵的支持,特混舰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美国的防御重点肯定是夏威夷群岛,只要夏威夷群岛仍然受到了威胁,那么美军就不会将主力舰队调往西南太平洋战场。”
“那么我们就首先进攻威克岛,在美军判断我们下一步将进攻中途岛的时候,立即发动南下战役。”
甘永兴明白了谈仁皓的意思,“首先扫荡卑斯麦群岛,控制新几内亚。建立前进基地,然后继续扫荡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完成包抄澳洲大陆地作战行动,为最后登陆澳洲打下基础。”
“大体战略步骤差不多就这个样,可我们必须得考虑到战役地进程,也就是战役需要的时间。”
谈仁皓长出了口气,“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攻占威克岛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投入地兵力不需要太多,由一支特混舰队,以及一个陆战师就足够了。可攻占卑斯麦群岛以及新几内亚的作战行动至少需要四个月到五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美国海军将恢复元气,而西南太平洋,或者是威克岛附近海域将是我们双方交战的地点。”
“你是说,我们应该加强在这两个地方的投入?”
谈仁皓点了点头。“如同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一样,也许在战役的中途我们不得不面对美国海军的挑战,这对战役的影响很大,而且海战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场的局势,胜利地话,那我们就将顺风顺水,可失败的话,我们也许就将从此失去主动权了。”
甘永兴的神色立即沉了下来,谈仁皓这番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海战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制海权的归属,而制海权又直接影响到了登陆作战,也就影响到了岛屿上的地面作战行动。因此,接下来的战斗仍然是以海战为主,海战决定一切。
“问题很明显,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谈仁皓注意到了参谋长的神色变化,“我建议,最好将第四特混舰队立即建立起来,训练部队地事情可以暂时押后,如果我们能够在明年年初之前控制战场的主动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在明年中期用新建造的航母来顶替两艘旧航母,可现在,我们必须要让这两艘航母恢复战斗力,至少得在年底之前编入正规作战部队。”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我会向校长反映这个问题的,如果年底之前,美国海军有四艘新航母服役的话,那我们就必须要确保数量上的优势。”
“新战舰的建造工作也要加速,美国海军的四艘新式战列舰也将在年底服役,而他们至少还有四艘老实战列舰在大西洋上,随时有可能派到太平洋战场上来。因此,我们要尽量确保在年底之前让第二批的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服役。”
谈仁皓耸了下肩膀,“虽然我不认为战列舰仍然是海战的主力,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战列舰的地位仍然是航母所无法取代的,至少,现在第一特混舰队就无法去执行一些第三特混舰队的任务,在登陆作战中,第三特混舰队的炮火支援仍然是极为关键的。西南太平洋上岛屿密布,环境极为复杂,这一方面限制了航母的使用,另外一方面也为炮击舰队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到时候,我可不希望看到第三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面对美国海军的八艘战列舰,这次的运气肯定不会有上一次那么好了。”
甘永兴立即笑了起来。“这些事情你不需要操心,校长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四艘新的战列舰服役的话,也许校长会考虑成立第五特混舰队。”
谈仁皓苦笑了一下,就没有再说什么了。本来这四艘战列舰是计划分配给南大西洋战区的,而且两艘退下来的航母也应该分配给南大西洋战区,照现在的样子看来,恐怕到25年年底之前,南大西洋战区都不可能获得新的主力战舰了。可问题是,在同一个战区内有五支特混舰队在活动,这恐怕也将让指挥工作变得极为复杂吧。也许,应该建议校长对舰队的编制做一次修改,以更有效的指挥舰队作战。
“好了,你尽快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来,校长大概后天就要去京城了。”
谈仁皓立即站了起来,他已经拿出了计划的初稿,在得到了参谋长的首肯后,他只需要对计划再做一些细节修改就可以了。海魂
第八卷
海军改革
第十七节
海军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