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层层阻击

  (女生文学)“上马”骑在马背上的赵志不由分说就把那女人拽上了马背。于大志他们几个也是将剩下的几个游击队员拉上了马背。山顶上的日军已经顺着山坡冲了下來。再不走可就走不掉了。被拽上了马背的游击队员们见自己的女队长默口不言。便也都闭上了嘴。趁着日军的合围还沒有完成。赵志他们策马顺着早就选好的路线往彰武县城疾驰而去……
  赵志他们是顺利的逃了出去。站在河岸边上的竹田鼎三却起的套吐血了。他从运城带出來的重武器编队几乎损失殆尽。他为了护卫重武器而专门调过去的最强大队也伤亡惨重。换句话说。他的225步兵联队还沒有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损失了大半的重武器和近3成的兵力。看着河岸对面的惨重……刚才还站在滩涂上集结的重武器编队此时已成了一片狼藉和血腥。硕大的弹坑一个接一个的散布在滩涂上。而竹田鼎三的山炮和步兵炮却扭曲着散落的到处都是。
  “报告大佐。袭击者们逃掉了。只是他们好像有两伙人”回來汇报追击情况的少佐有些不确定的回想着他刚才在斜坡上看到的情形。“。看他们留下的发电机。应该是**。还有一伙人装备简陋。应该是土八路。只是他们逃走的方向都是彰武县”
  “八嘎”竹田鼎三面目狰狞的举着指挥刀对着空气劈砍了几下。仿佛那些袭击者们就在眼前一般。“命令川崎大队留下善后。其他的部队马上集结赶去彰武县城。我要血洗彰武县为玉碎的帝国士兵告慰祈福”慌乱过后的日军在军官们的指挥下迅速集结。朝着彰武县的方向急行军。刚才在爆炸中丧命的大多都是他们的同乡。所以这些日军士兵心里都憋着火。现在又有了长官的屠城令。队列中的日军士兵一个个的红着眼睛盼着能早点杀到彰武县去。
  “头。前面的斥候发來了消息。日军的先头部队过來了”有着雄壮身材的凯斯勒正仰身躺在掩体里晒太阳。他手下负责步话机的一个机枪弹药手顺着浅沟爬了过來。带着机枪的凯斯勒是赵志得知225联队前面有一个大队日军担任搜索尖兵之后。临时从彰武县调來的……他们隐蔽的方式和赵志一样。都选择了挖洞藏于地下。凯斯勒自然知道日军的一个大队有多少人。所以他把从彰武县带來的机枪沿着日军行进的路线摆了好几道防线。就等着担任前导的那个日军搜索大队自投罗网。
  石头滩那边发生的大爆炸。只是相隔十几里地担任搜索任务的日军大队又怎么会听不见……不出意外的话。落在后面正在过桥的步兵联队应该是遭到了袭击。联队遇袭吓的担任搜索的这个日军大队也放慢了速度。生怕自己也会遇袭。可是也不能老是在路上磨洋工吧。用电台联系了步兵联队那边之后。搜索大队重新恢复了行军的速度直扑彰武县。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前面隐藏着几十个凶神。正端着装弹完毕的机枪在等着他们过去送死。
  “开火。开火”凯斯勒一反常态的见日军进入了射击范围就下令开火。不停喷溅着的枪火尽情的射杀着日军。只不过好景不长。凯斯勒看着机枪手们换上了第三个弹夹。便着急慌忙的招呼着机枪手们撤退……可还是按照凯斯勒的指挥。拎着各自的机枪和弹药一溜烟的撤走了。果然。凯斯勒他们才刚刚撤离阵地。日军搜索队的掷弹筒和迫击炮弹就砸了下來。机枪手们这才知道凯斯勒命令他们撤退是怕遭到日军的报复性炮火。
  听到对面的射击声停了下來。趴伏在地上的日军都纷纷抬头看去。正好就透过硝烟看见了正在撤退的凯斯勒他们。不知深浅的日军士兵们见状便追了上去。只是凯斯勒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直保持在150米以上。这样的距离。即便是日军中老兵打出去的步枪弹也是打不死人的。“哒哒哒哒哒哒”一马平川的山地上突然冒出几个火力点。水泼般的子弹攒射而來。把兴冲冲追击凯斯勒的日军击倒一片。还不等日军的掷弹筒打出榴弹。激射中的火力点突然间再次消失了。
  从半空中看下去。通往彰武县的大道两侧漫山遍野都是撤退中的机枪手和追击不舍的日军。每当日军拼死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总是会有机枪火力从附近向他们射來。不等日军有所反应。那些机枪火力又突然之间销声匿迹。整整一个小时。日军的搜索大队才行进了不过2里地。而他们被对方机枪打死打伤的士兵就多达三成还多。
  凯斯勒的这一手叫做层层阻击。是赵志在歌乐山训练营的时候教给他们的。这种战法只有在山地战中占据了有利地势才能使用。而且还要有强大的火力支援。如若不是凯斯勒手里有多达30挺的轻重机枪。他也不敢这样分散兵力來硬抗日军。凯斯勒先期用机枪层层硬扛日军。并不是想要利用地势消弱日军的兵力。而是想要用这样的战法激怒日军。引诱日军追着自己不放。只有这样凯斯勒才能引着日军踏进自己为他们设好的伏击圈里。凯斯勒手里的所有重机枪就等在前面的坡地上。
  还浑然不知的日军坠在凯斯勒他们后面追的正起劲呢。却突然听见前面的坡地上响起了一阵凄厉的哨声。坡地上的草皮哗的被掀开了一道弧线。黑洞洞的十几个枪口从弧线中被冒了出來。凯斯勒为了伏击日军的搜索大队可谓是想尽了办法。机枪摆的多了会吓跑日军。要是摆的少了他手下的机枪手又会出现危险。所以凯斯勒想起了赵志讲过的层层阻击。便把所有的重机枪都集中在了最后的一道防线上。利用强火力以逸待劳的在这里一次性击溃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