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算计朝廷 三

  “八十万……”
  皇帝喃喃自语,手无意识的摆弄着面前果仁,丢了拿拿了丢,显得一副忧心忡忡之相。
  估计仅凭一人之言还不足以令他下决心,仍要反复斟酌。
  在让罗中堂告退后,听说又陆陆续续召了几人,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这样反而搞得皇帝举棋不定,可时间就在一点一滴中流失了。
  看着朝堂上那位的犹犹豫豫,不光罗大人自己,其他重臣也是颇有微词,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可私底下没少议论。
  “你们听说了吗?皇帝要派兵增援了?”
  私下里一些关系较好的大臣,不免为这事议论纷纷,经常三五一伙,借串门借口互相讨论。
  “当然听说了,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他先询问的罗大人,人家给出的意见是出兵八十万!”
  “八十万?”有人一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人的确需要些魄力。
  “是不是听上去很吓人,别着急,他也觉得有点多又问了问刘、王二位大人,他们有的说出兵四十有的说出兵五十,对于罗大人的八十万都觉得有些冒险。”
  “既如此就出兵几十打发打发好了,为何还举棋不定?”
  “老兄你有所不知,那位怕几十万人过去无济于事啊。”
  “什么?”
  这么一说大家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了,几十万人过去居然不能扭转乾坤?那到底北方糟糕到了什么地步。
  “确切的消息咱们不得而知,但是罗大人意思,与其几十万几十万的送,不如多派人手。一来足够支援,二来起到威慑和侦查作用。其实大人这话还是在理的。”
  “此话怎讲?”
  “你们想啊?罗大人可是第一个在朝堂之上发出警告的大臣,他没有理由敢乱说?当初那位不听才酿成了今日苦果,如果这次还不听……”
  是的,皇帝老儿担心就担心在这,另外一个因素则是,他手里兵也不多了。
  别以为朱雀国就北方打的热闹,其实大家都忽视了重要一环——南方!
  此刻那里大有星星之火燎原态势,各地的起义军粉粉揭竿而起,是人不是人的都像趁机分一杯羹,那些暴民组建的团体,开始压不住后期就更难。
  多地城池被攻破,许多士兵已经被迫放弃转战到南边关卡以求自保。
  这还不算完,也不知怎地,越不想听的消息越多,越想听到的消息越没有。
  北方战事只字没有,南方叛乱层出不穷,求援的奏折如雪花般堆满了皇帝书桌,有时候他真想当个鸵鸟,把自己脑袋埋土里,对什么都不管不问。
  可惜事态紧急由不得他,南方是整个国家的大后方,也是重要粮食产地和经济来源,不能眼睁睁看着腐烂下去。
  万般无奈又是派兵又是送粮,好一顿操作才把局势稳定住,可摁起葫芦起来瓢。
  南方刚刚得以缓口气,北方又开始了,首都圈的兵力已经有部分驰援南方抽不回来,如果再大面积调动,那么自己身边谁来保护?
  每每想到这他就对东西两关的作壁上观气愤不已,要是他们能出兵增援,自己也不会如此为难。
  就在他斟酌之时,前线一封战报居然经历重重险阻冲了过来,递到了他的面前。
  “皇上!皇上!北方战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快!快快呈上来!”
  并且这份战报出现的恰到好处,正是早朝之际。
  众目睽睽之下,一人由外面进来,手中捧的正是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知道南方再乱不过匪患不足为惧,北方再小也是两国交战马虎不得,所有人目光顺着奏折望向了皇帝。
  只见对方缓缓打开,几乎是一目十行,脸上的表情从打开那刻起就透着股焦虑。
  眉头越皱越深,显然上面内容非常糟糕,果然……
  啪的用力一合,猛的往下一摔,紧接就是破口大骂:
  “延开山这个混账东西,居然让对方打的只剩下睛心关一地了。”
  “什么?”
  这时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就连罗中堂都是一惊,他在想大姐头那边出了什么岔子?没有彻底拿下?
  这时有大臣上前询问:“陛下到底怎么了?”
  皇帝缓了好一会才说道:
  “延开山指挥无能,睛心关周边16小关及卫星城被悉数攻破,他们现在正龟缩睛心关苦苦支撑,希望朝廷派兵增援。”
  “还说这伙敌人确实为他国来犯之敌,不是什么流民草寇。哎……后悔啊……后悔……”
  最后几个后悔不知道他具体指什么?
  不过眼下北方危在旦夕,没有时间再犹豫了,有手下大臣也出言说希望皇上尽快发兵。
  最后皇帝终于决定,出兵八十万支援睛心关。
  他的支援没错,可惜太晚了,此刻睛心关李云所部不仅休整完毕,就连后方接收及新补充兵源都已到达,可想他耽误了多少时间。
  人家边行军边合练,已经向核心地带一路杀来。
  这边才刚下达出兵命令,能有好结果?
  散朝后大军开始整顿,城内异常热闹,到处是陆陆续续忙碌身影,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辎重部队在命令下达后的第五天开始出发,大军则是在十日后陆陆续续集中。
  这还只是一地,他们将在北方的金陵城集结,然后再次出发。
  不过所有的这一举一动,可都通过明的暗的等各种渠道传到了李云耳中。对方有的是时间慢慢布置,要知道金陵城乃是皇城到睛心关的中间位置。
  是前方的重要补给点,所有物资人员都要从这经过,如果大军步行起码要走十天半个月,集结完毕再出发到睛心关就要月余之久了。
  这也是当初为何延开山心灰意冷之意。
  八十万大军看似人数众多,可在对方眼里。
  一来你无险可守!
  二来毫无提防!
  李云则计划,在睛心关与金陵城之间的半路上伏击他们,为此准备了大量工作。
  这次他要开展夜袭战术,整个部队早早指定了作战方针,合练演习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