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工李冰
从公元前557年到现在公元551年,李冰父子在巴蜀之地修建了最为壮阔的都江堰,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重要的水利基本上已经是完成。
旁边的李建王啜看着已经是十分年迈的老将李冰,心中也是十分的敬佩。谁能够想到自古至今巴蜀之地的羸弱慢慢的被他所做的事情改变了。
不过也稍显遗憾的就是墨家弟子唐姑果在这次伟大的工程中离世,带着他对于未来的期待走了。今天终于也算是在天之灵可以告慰了。
岷江之水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终于变得温顺,不再是以前的无情。周围的人都在为这样的好事情欢呼着,几年间周围的百姓也看到了水利以及农业的好利。
李建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父亲!真的没有想到我们真的做出来了,真的做出来了。我们赶紧派人前去禀报大王,大王一定会十分的高兴地。这件事情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李冰这个时候转身说道“来人,记今巴蜀水利成,良田千顷。可保我大秦基业,令冰”
草拟之后,下属看着李冰说道“大人。请看,是不是现在就送回咸阳。”
看着他,李冰挥挥手示意他离开。看着他刚走不久,李冰咳嗽了两声之后身子一瞬间就软了。面对着当前的情况李建王啜赶紧上前扶着李冰。
李冰看看自己的孩子,又看看旁边的王啜身体虚弱的说道“真的没有想到,我真的还能够或者看到这工程的结束。我们也算是为这里的百姓做了一件幸事。
不过修建这个工程也是劳民伤财,不知道后人会怎么评价我们。这样的开拓会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又有多少的机会可以这样做,真的是没有有想过。”
他的内心还是很害怕,因为这个工程也是死了不少人。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再做,有些人就将自己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后辈的搀扶中,李冰回到了自己的府上。李建看着自己的好兄弟王啜说道“这一次父亲的病应该是不轻,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坚持过去。”
两个人因为这样的事情陷入了沉思之中,而在屋子里面的李冰这个时候身体十分的难受,他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可能这个时候真的要离开这个人世了。
在他的脑海之中首先浮现在眼前的就是自己接受大王的命令整顿巴蜀之地,紧随着就是他与唐姑果两人商议着如何去建设这里的基础。
回想起自己的生活,对于他来说人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这样的一辈子也算是值得了,李冰自己在嘴边嘟囔着“唉!好累啊!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时候终于熬过了艰难时刻。”
只是感觉着自己的身体一下子就停止了,安然见。这个伟大的工程设计者,造福巴蜀之地的县令李冰与世长辞。在他的身后是对于这个国家,这个地方的热爱。
不久之后,李建等人进来发现自己的父亲去世之后,悲痛不已。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就是这样安然的走了,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做就走了。
使者已经是来到咸阳,大殿之上秦昭襄王看着使者以及他手中的书简。自己的心中开心不已的说道“看到没有,看到没有这才是朕的好臣子。
有了这样的土地,秦国就可以再发展。我们要想打出更多的长平之战就需要这样的粮仓出来,打仗不仅仅是精神,也是需要粮草的维持,我们不仅要迅猛,也要持久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出来。”
大臣吕不韦看着秦昭襄王说道“大王说的是,启禀大王。微臣久闻战争随以军队为强弱,但军队之根本就在于补给。我大秦虽然土地广袤却耕地甚微,此乃定国大计。”
太子安国君接着吕不韦的话说道“父王,长平之战虽然已经过去数年,但是父亲的话儿臣依旧在心间铭记。秦国的未来不只是耕战,还要学会如何耕战。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改良耕地质量。
巴蜀之地虽然已经是得到了改变,但是我们关中虽然在商君之后百姓多以耕种为本,却显得杯水车薪。需要我们提高土地的产量,以及粮食的数量。
儿臣经常听人说,小麦是五谷产量之最,但是我们耕种多以米,粟等产量较为底下的农作物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不得不加重了我们的负担出来。”
听了太子的话,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虽然自己的心中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过自己已经是有气无力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多久,身体的羸弱,使得他现在没有再去想太多的事情。
究竟是未来应该怎么去决断,原本雷厉风行的秦昭襄王这个时候却因为现在的形势而变得有些孤陋寡闻。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说些什么出来。
旁边的蔡泽看着秦王,深知秦王这个时候在想什么。于是就说道“现在的形势,我们没有必要先想那么多,毕竟关中之地非同巴蜀。连年作战也需要人去征伐,如果调集人力物力必然会使得六国轻视。
虽然在长平之战之后我们胜利了,但是我们所付出的代价还是十分的明显。如今面对韩魏我们正在用兵攻打,再调动民力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这件事情我想我们暂时不需要商议,而关于作物的改良,我认为太子说的很对。我们应该提倡种植小麦,这样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秦国上下这个时候都是齐心合力在面对这个重要的时刻,秦国因为要面临着新老交替的一个巡回。所以很多国策不适宜非常的巨大,需要将这个责任交个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