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大国之灭
石敬瑭点了点头:“宣!”
太监出去时,石敬瑭目视桑维翰。
桑维翰道:“陛下放心,此事必然可成!”
石敬瑭点了点头。
契丹要送回燕云十六州,这是好事。但契丹要石晋出兵,这又是为难事。石敬瑭几乎已经可以想见包括冯道在内等重臣必然会激烈反对。
因此石敬瑭虽然对燕云十六州垂涎万分,却还是拖了好几日,直到桑维翰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这才召集冯道等人商议。
这个“万全之策”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瞒天过海。天,不是头顶这片天,而是手底下的这片天,他要告诉臣下:契丹震于中国之威,再加上朕对之晓以大义,耶律德光已准备献回燕云十六州。
至于出兵天策云云,石敬瑭并没有打算说。
这会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谎言,但只要契丹最后真的交还了燕云十六州,那就不是谎言了。
然后为了接管燕云,势必要派遣兵马——这是必然之事,关系国家大局,就算要穷搜国力,冯道也不会反对没法反对!
至于兵马北上之后,是为了收回燕云防备契丹,还是威胁天策暗助大辽,那就看石敬瑭存乎一心了。
有好久,石敬瑭没对桑维翰产生好的感觉了。直到此刻,他才又对自己的这位智囊重新产生了信任。
——————————
鲁嘉陵是安西四镇中,郭杨鲁郑的后人,虽不是在杨定国跟前长大,但杨定国对四姓传统有着极深的感情,一直自觉地将郑渭鲁嘉陵当作晚辈。而且正由于鲁郑二姓因历史原因没能与郭杨一起,导致杨定国对他们又带有一种报偿性的爱护,如果大街上郭杨子弟和鲁郑子弟打架,杨定国一定会偏向鲁郑子弟。
这时鲁嘉陵开了口,杨定国虽然不是很满意,却也是哼了之后就没继续打击。
张迈又问慕容春华道:“漠北那边。有什么新消息传来没有?”
漠北与河西相隔万里,道路迂回,一个消息的传递常以月计,更别说过去几个月正当寒冬,有很长一段时间风雪封路,正因如此,当初杨易领命之后,张迈就授予了他临事决断的大权,相应的。漠北方面对传回中枢的奏报也就更加谨慎,对于一些还不够确切的消息一般不会贸然发回,以免误导了中枢的决策而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慕容春华道:“杨将军并未有动摇之意。”
张迈点了点头,至此军方各派的意见已算明晰。
鲁嘉陵其实也是有些倾向于外交斡旋的,问道:“薛复将军那边是什么意见?”
范质刚才只说了薛复奏报的客观内容,尚未讲薛复的立场。
张迈左手捏了捏薛复的密信,道:“薛将军的意思,是认为这次的和议不能粗暴拒绝。要加以利用。”
鲁嘉陵道:“如何利用?”
张迈笑道:“如何利用,这是你的事情吧?”
鲁嘉陵一阵愕然。自嘲而笑。屋里文武群臣一时都笑了起来,氛围便缓和了不少。
张迈道:“其实这次除了契丹,洛阳那边,也还有一份密报送来,文素,你将密报念出来。密报的来源就不用说了。”
范质有近乎过目不忘的本事,当下将密报的内容,隐去与消息来源地说了。
听说契丹竟然又要将燕云让给石敬瑭,郭威皱起了眉头,杨光远和安审琦目目相觑。慕容春华等甚为不耻,杨定国怒道:“两面三刀!”
曹元忠道:“元帅,这份密报的来源可疑信任么?”
对于这份密保,鲁嘉陵那里也有一份副本,他刚才就是为此而来,这时说道:“密报来源者,暂时还在考察期,难保是否信任。但此密保的内容,很快就不会是秘密了,若是情报属假,此人便是自绝于我大唐,以此推断,此密保的可信度极高。”
韩德枢这份密报的意义,不在于泄露秘密本身,而在于能让天策唐军提前知道消息,在决策时间上有不小的意义,单以此而论,天策就得为他记上一功。
郑渭一直没开口,他主理的是政务,不是军务,不过以他的地位和与张迈的关系,在这件屋子中说话会更加随意,不像范质、安审琦般有过多的顾忌,这时说道:“这样的大事,石敬瑭一定会知会群臣,若他决定接受更是会大肆宣扬,甚至在耶律屋质到达时,或者在我们还与契丹谈判之时,洛阳那边就会有消息从公开渠道中传来,所以这件事情,不是阴谋,是阳谋!契丹此次是货卖两家,谁先出价,谁就先得。”
杨定国怒道:“国家大事,岂是商贾!岂能如此!契丹胡奴,毫无信义可言!”
郑渭笑了笑,道:“在我看来,也没什么不同。”他是商人子弟出身,与杨定国这样的老派人物大是不同。
杨定国哼道:“总而言之,老夫不信这帮胡虏!”
在场众人一大半身上都是混血血统,就是杨家,身居西域数代,要说能保持汉家纯正血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家都以唐人自居,但会这么大声地把“胡虏”二字叫出来的,也就杨定国了。
只有范质是大名范氏子弟,族系醇正,魏仁浦深受儒家思想根植,听杨定国在胡汉问题上义正言辞,忽然起了认同之感,刚才受杨定国的非难而产生而不快一扫而空。
郑渭道:“就算契丹没派人去洛阳,难道我们就能信他们?我们不信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我们。但国家相交,因利而行。若是彼此有利,世仇也未必不能暂时握手。”
张迈皱眉道:“你是主张和谈?”眼前的郑渭与别人不同,张迈对他的信任几不在杨易之下,这种信任不止是在人品、感情上。更是在能力与意趣上。张迈作为一个来自商业力量大行其道的现代人,与出身商业世家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郑渭最后共同语言,迈哥与杨易的感情,是在一场场生死大战中建立起来的,而与郑渭之间则是彼此相投,是另一种亲密无间。
郑渭道:“你心中的战略意图我也了解一二。不过毕竟十分行险,就算胜利也有破国之危险,为争胜利彼此破国,不是好事。有些事情,快了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张迈道:“但有些事情,今日延缓一时,就得慢上十年。”
“但事情若最终能成,慢上一慢,也许成算更大。”
“事情一拖。变数就多。今日有七八成把握的事情,到了数年之后,未必把握就会增加,兴许成算反而减少也难说。越无把握越是拖延,越是谋算越怕冒险,明日复明日,明年复明年,我辈不行交给儿子。儿子不行交给孙子,不停交给后代。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张迈想起另一个时空迟迟不敢决断的国土一统,道:“无论契丹还是中原,都有能人在的,我们的思维契丹已在习惯,我们的优势其实正在削弱,现在说到国力我们或许正处在最衰疲的谷底。但契丹、石敬瑭也同样是在谷底,而我们的军心士气却在最旺盛的顶峰,契丹、石敬瑭在这方面却还沉迷于深渊之中,一旦缓和下来,国力的恢复是三家一起恢复。而我们高涨的士气却不可能一直维持在巅峰状态,势必要慢慢回落到平常,契丹与石敬瑭则会触底反弹、舔伤恢复,如此我们就会丧失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拖延下去,对我们未必划算!。”
安审琦和杨光远听张迈连这等最根本的政略定位、战略意图都在自己面前说了出来,心中都感到一阵窃喜,知道这是对自己信任的表现。
他们心想领袖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接下来必是如何推行,不料却还有人敢提不同的意见。
鲁嘉陵道:“用兵之道,上上伐谋,其次伐交,其次野战,其下攻城,若能伐交取利,何必定要冒险野战。”
张迈嗤的一笑,道:“伐谋要有伐谋的本钱,若我位处中原,占有膏腴之地、千万人口、边塞俱全、士卒用命,自然要伐谋的,谁还冒险?伐交是渐进之道,只能蚕食边角,不能直取心脏!而我要做的,是灭契丹全族!有什么样的外交手段,能叫契丹将全族性命交出来?”
“灭契丹全族”五字说将出来,安审琦杨光远心头巨震,这五个字,阵前叫嚣只是鼓舞士气,这时是庙算议论,说出来那就是张迈真正的意图了,二人心中都是无比骇然,这等激烈图谋,莫说石敬瑭,就是李嗣源巅峰时期也不敢想。
屋子之中,一时沉默。
张迈道:“如果大家没什么意见,那调子就这样定下了,今后一段时间对契丹与中原的行事,以此为准则,至于具体手段,各人请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但薛复的话是有道理的,契丹的所作为所就算是计,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
————————
众人散了以后,杨光远拉住安审琦低声道:“不想今日无意间撞上了这等重要会议。这是元帅对我们的信任啊。”
他和安审琦本来不算很相投,不过在今天的圈子里头,就只有安审琦和他处境最为相近,所以出来后就拉他说话。
像这样重大的灭国决策,是不可能拿来骗人的,而能进入到这个会议之中,就是进入决策圈子的象征,所以杨光远忍不住兴奋。
安审琦也低声道:“既是信任,怕也是考验。”
“考验?”
安审琦道:“契丹使者将来,洛阳那边也会有异动。这次的决议如果外泄,契丹、洛阳那边只怕就会有所应对。”
“谁会外泄?”杨光远说出口后猛地明白过来,这次的决策参加的就那么几个人,若消息走漏,要查出是谁泄密还不容易?
想到这里,杨光远忍不住嘴巴一紧,安审琦见杨光远悟了。说道:“这件事情于我们是生死大事,若过了这一关,兴许我们就能得到元帅的真正信任了,若是过不去,疏远都算轻的,死也有份。就算夜里做梦。也得将口闭紧些。”
杨光远点了点头,各自离去。
————————
范质与魏仁浦一同离开,范质感慨道:“元帅行止,有时看似行险,其实内中无不有深谋远虑,绝非鲁莽。其胸中谋之深略之广,果非常人所能及!我二人适逢明主,何其之幸!”
魏仁浦盯了他一眼,道:“文素你随元帅身边日久。可有些被遮罩住无法跳出来了。”
范质愕然,道:“什么?”
魏仁浦道:“文素先行,我欲返回与元帅独对。”他与范质交好,又是同气连枝,因此不瞒他。
范质愕然道:“什么?”
魏仁浦已经回身而行。
————————
张迈听马小春说魏仁浦回来,心中一奇,许他进来,魏仁浦道:“请元帅屏退左右。”张迈指着马小春笑道:“只有他一个。”
魏仁浦道:“虽一人。也是左右。”
张迈对这些耿介儒生的迂腐性情有些无奈,却也尊重他。朝马小春挥了挥手。
魏仁浦道:“元帅可知洛阳冯可道?”
“冯可道?冯道?”
“是。”
张迈笑道:“自然知道,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将来若入据中原之后,我想请他来做宰相,你觉得如何?”
魏仁浦却是一脸的严肃,道:“明主在上,冯老必然欣然应允。”
张迈忽然感到一阵不爽。他猜想大概是冯道与魏仁浦有什么联系,就开玩笑说将来有机会就让冯道做宰相,换做韩德枢那样的人,一定会代替冯道说些感恩戴德的好听话,但魏仁浦回的这一句。听起来都是好词,可意思却反了过来,好像冯道肯做宰相,还是张迈该高兴才对,这些古代儒生说话就这么呛人,怪不得古代的君王多不喜欢他们呢。
魏仁浦道:“冯老与臣之间,这两年颇有书信往来。”
范质魏仁浦等人与中原士子互通声气的事情,张迈并不禁止,相反还有所鼓励,他甚至告诉鲁嘉陵一些名字,如范质、魏仁浦等,其书信出境都不需要拦截检查,这是张迈对范、魏等人的信任,也是张迈的的自信。
这时却道:“你给他写信不奇怪,这是我默许的,他还能给你写信,石敬瑭这么优容他?”
魏仁浦道:“石贼多半是有监察的,所以书信之中颇有隐语,不甚明朗。不过冯老对于我等来到西北的后学,常加指点。本来彼此各侍一君,书信之中冯老对我们应该怒斥指责才对,如今没有指责,反有见爱,则长乐老对我大唐已有归意可以推知。”
冯道书信中肯定不会直接表露自己对天策政权的好感,但魏仁浦能从极其微妙之中,推知冯道的政治态度,这些儒生们的花花绕绕张迈可自叹不如。只怕石敬瑭那种武夫也不会比自己好到哪里去,他手下就算有聪明才智之士看出来了,也拿不到证据。
张迈道:“你今天回头来独对,是要说策反冯道的事情?”
现阶段冯道留在洛阳更好,张迈这边暂时还不需要他,因此兴趣不大。
“不是。”魏仁浦道:“近期冯老与臣的书信当中,颇论史事,使臣大受启发,因此回来愿与元帅共享。”
张迈道:“哪些史事?”
魏仁浦道:“秦灭四国,楚经连败,然而项燕一击,李信败亡,二十万秦军溃散逃亡,而后倾国发六十万大军,方可致胜。”
张迈听了,皱了皱眉,沉默不语。
魏仁浦又道:“曹操破袁术吞吕布灭袁绍,天下已得大半,挟中原之威风,刘备逃窜,孙吴僻守,赤壁一火,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后经数十年经营,中原才一统乾坤。”
张迈道:“还有吗?”心头已大感不快,现在天策唐军准备挥师北上,又是进攻的一方,你魏仁浦这当口竟挑些攻方大败的例子来,是什么意思!
魏仁浦却好像没有察觉到张迈神色的变化,又道:“隋唐国势。直追两汉,隋炀帝虽为暴君,亦是强君!既扫漠北,又定西域,江南已平,中原一统。而后百万之兵举而向东北,结果高句丽一战不能胜,再战仍不能胜,唐太宗号天可汗,万世之明君也,既统天下,又灭突厥,承前隋之遗志,用兵东北。屡战不克,乃至兵败而重伤,直到高宗之时,方才由李勣扫平定鼎。”
张迈怒道:“这当口你说这些败军之绩做什么,要慢我军心吗?”
魏仁浦道:“此时更无第三人,话出臣之口,入元帅之耳,元帅不提。何来慢大军之心?”
张迈冷笑道:“懈怠我的意志,就是慢我军心!”
魏仁浦道:“元帅的宏图大略。魏仁浦并没有觉得错。”
张迈冷笑道:“既然觉得我没错,说这些做什么!”
魏仁浦跪下顿首道:“谚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有七分,尚有天算三分。观自古诸史,就算一方已经有倾国之势、万全之策,也难保敌人亦有应对之良谋。且灭国之战,越到后来。越有反复。曹魏扫平群雄,一统几乎已成定局,而有赤壁之反复;秦灭六国,一统已成定局,而有荆楚之反复;隋唐既压漠北、又统中原。而有高句丽之反复!小国之灭,可一战而决,大国之灭,虽死不僵。人之将死,尚有回光返照,何况万乘之国?臣举上例,非为劝阻当前军势,而是要启禀元帅:此番军势,万一有反复时,请元帅勿急躁,勿消沉,因为最后天命之归,必在我大唐!”
张迈听到这里,稍稍沉静了下来,道:“你还是不看好这次大战?”
“是!”
“你不看好,而且冯道,也不看好,对么?”
“冯老远在中原,真实想法如何,无法直接表述。”魏仁浦道:“但我观他书信中所隐之心意,确实有此顾虑。”
张迈道:“他如此推测,可有根据。”
魏仁浦直截了当道:“应该没有!”顿了顿,又道:“应该只是凭着熟悉史事,再观今事所产生的臆测。”
“臆测?文人的直觉么?”张迈笑了起来。
魏仁浦道:“亦可以是史家的直觉。”
“史家……”张迈停住了笑,说道:“我进来多听范质讲说史事,提起古代巫史一家。冯道无根无据,但凭臆测断胜败,果然是很有巫道的作风,只不过有些神道了。”
魏仁浦俯伏在地,张迈起身扶起魏仁浦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虽然此战我志在必得,但冯道怕我头脑发热,要泼一泼冷水,不管这盆冷水泼得是否得当,我也容他。”
顿了顿,张迈又道:“我不是不知道灭国之战的艰险,所以这段日子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如今之势,杨易孤悬漠北,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为今之势,也容不得我后退半步!”
魏仁浦流涕道:“臣明白!臣虽无大才,亦愿肝脑涂地,为元帅拾遗补漏。”
“行。”张迈道:“你去准备科举的事情吧,至于战场之事,我自有谋算。”
————————
胪驹河畔,春风也已经有了痕迹。
唐诗有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做诗的地方虽在西域,漠北的情况也类似,这里的冬天来得早,这里的春天却到得迟。
在江南怕已是春江水暖,在中原也是道路解封商旅同行,在漠北,却还得是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到春天的痕迹。
熬过这个冬天之后,本觉得自己已在死亡边缘的杨易,惊喜地发现身体似乎在好转,且不是回光返照式的迅速好转,而是缓慢却生机潜伏的好转,就像大雪之下正在努力穿透泥土层的新芽。
大雪封山之际,战不得,不是不战,是难以大战。然而冬日难以打仗,却有人宁愿冒着严寒进行苦战。相反,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却反而更不是作战的好时候。
暮春不战,初夏不战,至秋乃战!
之所以不战,是为了羊群蕃息,是为了战马养膘,正如所谓黎明前的黑夜最为暗淡,夏季到达前的那段时间,也是漠北民族最懒洋洋的时候。就算人在战争威胁下打起精神警惕起来,马也会懒洋洋的。
而杨易认为,那就是击破契丹的最好时机!
自漠北决战以来,杨易更加坚定地认为张迈当初的预计没有问题!大雪封路之前取下漠北,而后在来年夏初,大约五月份,在江南已经入夏而漠北尚是春天的时候,在这个契丹的人力马力刚刚开始恢复的时候,进行第二次决战!这一次,就是契丹的灭国之战!
由于道路阻隔,杨易和张迈暂时还无法实现有效的联系,但彼此神会于心,杨易相信张迈一定会不顾一切代价,派人在那个时候进行支援。但杨易也不敢将一切希望付托在张迈身上,毕竟南方的形势瞬息万变,张迈去年为了抵挡住三国合围的攻势,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杨易还不完全清楚,或许张迈已无力量,或许张迈会受到牵制,那样就需要杨易独力决胜!
从当下潢水流域破败的情况以及漠北诸族纷纷来归附的情况看来,五月这次决战对上破败的契丹,就算独力决胜,杨易仍然有六成以上把握可以破敌!
但如果张迈能排除一切障碍,遣军北上会师,那杨易就有八成以上把握可以取胜!甚至还有五成以上的把握能将契丹聚歼!
战争凶险,八成的把握已经是罕见的胜算了。
尽管这样一场不顾天时的决胜大战,会给漠北脆弱的牧业带来惨重的破坏,但破坏就破坏吧!错过了这个时间,再要灭契丹,就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
“迈哥!我相信你,就算你不能亲来,也一定会派人与我饮马潢水河畔!我等着!”
鹰扬旗与赤缎血矛碰头的那一天……
“就是契丹的死期!”
——————————
洛阳。
冯道从皇宫中回来,脸色有些凝重。
就在刚才,石敬瑭当众宣布:契丹将交还燕云!
这是一件让人不敢相信的事情。
但皇帝都说了的事情,且是当着契丹使者之面,如何不信?
惊讶之余,殿上群臣齐呼万岁!
有多少日子了,石晋皇朝的朝廷死气沉沉,但燕云回归的消息实在太令人振奋,以至于满朝文武,不论忠臣奸臣,无论政治立场,全部欢呼起舞。
只有冯道对此表示了质疑,担心是契丹的奸谋。但石敬瑭的话却让他无法反驳:“朕即日便将派人北上收取燕云,辽人若交出燕云,则是国家之幸,辽人若是狡诈欺我,又于我大晋何损?”
没错,我派人去交接,契丹交了地皮,那是好事,不交,最多我拿不到而已,没多大的损伤。
但总不能人家说给,你还不敢拿吧!
朝臣都没话说了,满朝都是奉承的欢喜谀辞。就连冯道也不得不上表称贺。
但是,老冯私下里还是担心啊,他还是觉得有问题,不只是在怀疑契丹,甚至还在怀疑石敬瑭!
世界上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世界上没有这么轻易的事情!内中一定有诈,可诈在何处呢?
一时之间,冯道更加担心了,不是为了石敬瑭,而是为了中原,为了汉统,为了华夏,甚至可能有点是为了……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