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当仁不让
“可别人不遵守规矩呢?”乐歌问。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们是我们!”曾参应道。
“曾参!你又教条了!别人都不遵守规矩了,你一个人遵守规矩就是要吃亏的!特别是在乱世,你会活不下去的。曾参!曾子!我都跟你说了无数遍了:生存才是主要的!先让自己生存下去,然后再去讲规矩、谈人类文明、周礼吧!不要再教条了!”乐歌呵斥道。
“乐伯伯!”
“不要再教条了!曾参!曾子!你又要跟我争,说什么:都不遵守规矩了,那人还是人么?人跟畜生有什么不同?我告诉你!人是从畜生变过来的。在没有文明之前,就是畜生。在乱世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畜生,都是打着文明、规矩、周礼的旗号,用规矩来束缚别人而自己例外!你还跟我争么?这都争论了无数回了!继续往下读文!”乐歌呵斥道。
“是!乐伯伯!”曾参气吁吁地应道。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对于君子,不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要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对于小人,不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些小事。”
“这不是废话么?”乐歌冷笑道。
“怎么是废话呢?乐伯伯!”曾参争辩道。
“这个道理,谁不知道?”
“可关键地问题不是这个道理,而是!我们怎么来分辨君子与小人!乐伯伯!”
“哦!你说!”乐歌不想再争,不想彻底地激怒曾参。
“先生的意思是:根据君子与小人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各尽所能,量材适用!和而不同,不能把小人等人排除在外。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无法整齐归一。所以!我们要量材适用,照顾到各个方面!乐伯伯!”曾参小心地解释道。
“嗯!”乐歌点了点头,说道:“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什么意思?具体解释一下!”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火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导致百姓死的。”
“你先生还是在报怨卫灵公没有听从他的话吧!他要卫灵公施行仁政、仁德,可卫灵公就是听不进去。你先生的意思是: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导致百姓死的。你卫灵公施行仁德了,会死么?”
“是!”曾参应道:“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把这段话编排在这里的!乐伯伯!是我的想法,而不是先生对卫灵公的抱怨。”
“那是你先生对所有不听从他的君王的抱怨!”乐歌道。
曾参把头低下,没有回答。没有回答,其实就相当于默认。
见曾参默认了,乐歌这才说道:“继续往下读吧!”
“是!乐伯伯!”曾参这才应道。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施行仁德,就是与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要同他谦让。”
“呵呵呵!”乐歌笑道:“又是一家之言!”
“怎么是一家之言?”曾参争辩道:“先生说: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话有问题么?”
“那么?这符合你先生推崇的‘尊师重教’、尊敬长辈、尊长有序等等么?”
“这个?”
“正如孔鲤所说的那样:反正!他爹说什么都有理。他要是扣你顶帽子,就说你没有尊师重教,目无尊长。他要是表扬你,就说是‘当仁不让’!嘿嘿!难道不是么?”
“这个?这?”曾参又被气得不行。
“好了!不争了!继续往下读吧!”乐歌挥舞了一下手臂,说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的细节方面。”
“这又是一家之言!唉!我都不想争了!你先生啊!正如孔鲤所说的那样!很多时候,都只有他的!他说对的!那么!绝对是对的!自然有对的道理。他是说你错了,你绝对是错了。他说你错,绝对有错的道理!曾参!你想不想跟我争?”
曾参朝着乐歌乐伯伯看着,表情麻木,没有一点斗志。所以!他没有说话。
君子要固守正道,不要拘泥于细节,不要教条于细节方面!不要绝对化、教条化思维!也就是说,只要坚持大的方向,小的方面无意中犯了错误不要斤斤计较。这是对君子的劝说!说给君子听的!有的人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犯错。这是对完美主义者的劝说吧!
孔子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他人,只要在大的方向上是正确的,偶尔犯点小错误,不是有意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并不是以此来为犯错误找开拓的借口。前提是:“固守正道”。
要是你没有固守正道,犯小错误是一样不可原谅的!
“继续往下读文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事奉君主,首先要认真办事,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呵呵呵!”乐歌笑道:“听说!你先生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给他的俸禄是很高的。是不是?”
“是!”
“你先生说这话,是有原因的话?是在自我安慰还是在宽慰自己呢?他放弃了卫国的俸禄而离开卫国,是不是很可惜?所以!他才有如此一说!”乐歌道。
曾参没有作声……
首先要敬业、尽忠!然后才想到俸禄的事!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当然!付出了而没有回报,当另行考虑!敬业是前提!
因为卫灵公不听从他的,所以!孔子放弃了俸禄。因此!就有了以上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