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982章知其不可而为之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是它的意志。”
  “嗯!”乐歌点头应道。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不在马!不在千里马这个名,而是千里马的本质!称赞的不是千里马,而是千里马的本质、品德。”
  “说得好!继续往下读!”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什么意思?或曰是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或曰是有人说的意思!乐伯伯!有人说:用自己的品德来证明自己对怨恨的态度,怎么样?先生说:那你用什么来证明你的品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证明你对怨恨的态度,用正直的品德来证明你的品德。”
  “哦?”乐歌张着嘴巴应道。
  “以德报怨”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孔子要求学生“爱憎分明”,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正直!乐伯伯!”曾参见乐歌没有争辩,赶紧自己解读道:“其实!先生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要正直。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是不能太正直、直接的!是不是?乐伯伯!要是我们太直接了,可能就会带来杀身之祸!是吧!乐伯伯!生存是根本!”
  “呵呵呵!”乐歌看着曾参,笑道:“你就知道我就这一句要评论啊!所以!我就是不评论!嘿嘿!还是你聪明!你猜出来了!好!”
  “谢谢!谢谢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感叹道:没有人知道我所知道的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您所知道的呢?先生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年少时努力地学习礼乐,而后推行礼制,通过实践不断钻研现在终于明白了许多道理,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你先生又在感叹了!”
  “是!”曾参应道。
  “你先生还是以报怨呢!他有些后悔了!一生努力为了人类,却没有为自己。以他的才学,要是为了自己而生活,他会生活得很幸福。结果!吃力不讨好,一生都过得很苦!真的!这是何苦呢?”
  “是!”曾参应道。“周游列国回来的先生,特别是晚年的先生,很后悔!真的!都怀疑人生:自己这一生到底是为了啥?为了人类?可自己并没有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自己的一生努力,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
  “你先生到死都不认为:他人生努力的方向错了!”
  “方向错了?”
  “不!是方法错了!方向是对的!你先生是为了人类。可他的方法做了!道家也一样是为了人类、为了自己,可你先生不认可。看起来你先生的方法好像是对的,而且还很超前、高尚、伟大。可他的方法太理想化了,没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说白了!是脱离实际!没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唉!不说了!我们就这个问题,已经争辩了无数回吧?是不是?今天不争了!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先生,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子路的麻烦大了。不过!以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先生说:道能不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公伯寮是谁?他告发子路?他不怕子路把他杀了?以子路的脾气,他怕谁了?他连你的先生孔子都不怕!他怕谁?”乐歌道。
  孔子的那些学生,乐歌对子路是最了解的。因为!子路是他的好友的儿子,也是他介绍来孔子私学读书的。还有!子路最信服他。
  曾参回答道:“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先生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
  “哦?”乐歌又问:“子服景伯呢?我也不知道他啊?”
  曾参回答道:“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
  “哦?”乐歌点点头。
  孔子的天、天命,并不是迷信中的天或者命!而是一种人为无法抗拒的力量!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先生又说:这样做的有七个人了。他们就是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这应该是你先生晚年说的话吧?你先生在他得志的时候,是不会有这个认识高度的!”乐歌道。
  “这个?”曾参支吾了起来。
  “不能接受么?还是不想被人揭了你先生的短处?是不是?”乐歌笑道。
  “这个?”
  “我听说!你先生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就遇见隐居的道家隐士。结果!你先生还骂人家呢!是不是?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当时还没有明白人生!”
  “这个?”
  “不说了!不说你不高兴、不敢面对的事!继续往下面读文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伸手示意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