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何谓君子儒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看着乐歌,然后说道:“先生说:颜回算是个贤人,他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这就是他的饮食了。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他却从来没有因为穷困清苦的生活而改变他的好学精神,并能够从学习中得到他的乐趣。他真是个贤人,他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你先生还是希望你们、世人都要向颜回学习。你把这段话放在这里,应该也是有用意的吧?放在这一篇中,你应该是有用意的!”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坦白道。
  “好!”
  孔子给了颜回高度评价,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说起颜回,曾参的神色有些变化。颜回的爹颜路跟他爹曾参都是先生早期的学生,是好朋友。他们两家,一直是有来往的。颜回父子都是老实人,主要收入靠家里的几亩薄地。另外!父子二人都在孔子的私学里当代课老师。
  要知道!给孔子的私学当代课老师是没有多少收入的。颜回的父亲颜路以及其他家人,身体一直都不好。所以!颜回一家人生活一直都清苦。
  见曾参楞神了,乐歌这才催促道:“继续往下读,抓紧时间!”
  “是!乐伯伯!”曾参应了一声。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先生说:能力不够,是指走到半路上开始慢慢地慢了下来,再也赶不上前面的人了。而你!是你自己认定自己能力不够而不想再前进。”
  “画是什么意思啊?”乐歌不解地问道。
  “画:划定界限,到此为止,停止前进。”曾参解读道。
  “哦?”乐歌点了点头,说道:“你们文人啊!说话太让人费解了!真的!你要是用大白话说多好?是不是?”
  “这个?”曾参迟疑了一下,应道:“书面文字都这样啊?为了简约啊?一卷竹简只能刻录那么多字?要是大白话说了,那得用多少竹简啊?”
  “不是说:学富五车?呵呵呵!”
  “乐伯伯!”
  冉求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问题。所以对他提出批评,指出冉求的错误。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不想前进。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对子夏说:你要做具有君子素质的儒,不要做具有小人素质那样的儒。”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释道:“先生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在于内在具备的素质的不同!儒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要看一个人内在具备的素质!一个人有没有仁德!懂不懂得礼制等等!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可以包装的,而内在的本质却是无法改变地!”
  “什么是儒?”乐歌问。
  “这个?”曾参为难了一下,说道:“儒的本意即柔,指读书人。指:具有读书人风度的、有较高素质的那一类人!”
  “这就是儒?”乐歌追问道。
  曾参楞了一下,解释道:“儒:以前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现在不是!现在是指地位低微的读书人。”
  “嗯!继续往下读!”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曾参答应道。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子游做了鲁国的武城的长官。先生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有没有发现人才?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规规矩矩地,没有公事他从来不到我的屋子里来。这样的人算不算人才?”
  “你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乐歌问。
  曾参看着乐歌,回答道:“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先生听说后,收了他做学生。”
  “哦?”
  “先生极为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和提拔人才。”
  “哦?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应道:“先生说:鲁国大夫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留在最后掩护全军进城。在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给予了孟之反高度评价,认为:不居功,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做人的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
  乐歌点了点头,应道:“哦!”
  曾参继续往下面读: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如果没有像卫国大夫祝鮀那样的口才,就要有像宋国的公子朝那样的美貌。如果这两样都不具备,那么!要想在今天的社会上立足下来,就比较艰难了。”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乐歌追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感叹世道的变坏、变乱!”
  “这个我知道!可这祝鮀、宋朝是什么人?”
  曾参解释道:“祝鮀:鮀(音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宋国的公子朝。他因貌美而招来世人喜欢,都愿意与他亲近。据说!与南子的关系很好。”。
  “南子?”
  “传闻而已!不可乱说的!”曾参申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