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托付

  杨涣的眼神沉了下去。
  不能超过三日……,她死前的三日,一直都在沙场上。
  他们跟敌军对战了一月之久,打打停停,从东追赶到西,眼看要把对方逼到了绝境,面前却多了一个七星煞血阵,拦住了他们。
  在里面死伤的兵将无数,杨涣身上也多处受伤。
  那时候,围在她身边的人太多了,有军医,也有传令兵,还有侍卫兵,她的副将,各军的头领,以及任何会经过她身边的人。
  太多了,既是现在让她坐着静静的想,也想不到谁有可能。
  但有一件事,却在她心里清朗,秦隐应该不可能,他那三天都不在她身边。
  杨涣突然想,是不是正因为他不在,才给了别人可趁之机?
  秦隐是她的军师,他们两人一起不知出生入死多少次,默契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比。
  不仅如此,秦隐还是一个极细心的人,平时杨涣有不注意的地方,他要么悄悄提醒,要么默默给她补上。
  有他在,别人想在杨涣身边找到空隙着实很难。
  这么一想,她又想到那几日里,秦隐为何会不在。
  他去执行另一个任务了,因为杨涣的探子,突然发现在他们队伍的尾部,坠着一股不明人群。
  骑兵,速度极快,手段也很高。
  别人去杨涣不放心,怕漏了什么,给敌人首尾同时猛攻的机会,所以就让秦隐去了。
  结果他还没回来,杨涣就死了。
  再后面的事,她一慨不知,因为那时,她已经进了丞相府,成了关门闭户的病小姐。
  此时,一了静静看她,见其摇头,反而安慰道:“事已至此,也不急于一时,以后自然会水落石出。”
  对,一定会水落石出。
  这么一想,杨涣反而轻松了,也有心情好好看他师父。
  “你怎么也不怀疑我是假的?”杨涣翘脚坐在凳子上,一摇一晃,好似又回到了孩童时候,歪着着眨着眼看着一了。
  一了便老气横秋地瞥她一眼:“除了你,还有谁会来这里找为师?”
  杨涣想了想,郑重点头:“也是,这深山老林的,走的我腿都快折了,换个人,人家还真不来。”
  对于她的抱怨,一了只觉心里更悲痛。
  以他的眼力,初见杨涣就看出来了,她如今不但不会武,体质还很弱,已经跟过去那个身强体壮,武力惊人的大将军不一样了。
  只有说话,及一些微小的动作,还带着一些过去的习惯,给一了些微心安。
  杨涣兴致一起来,压都压不下去,坐着已经无法表达她的兴奋。
  干脆起身,往一了坐着的硬木榻上一靠,下巴斜支在他的胳膊上,眼睛看着他的脸:“师父,你不是不过问世事了吗?怎么还去查我的死因,还有七星煞血阵?你是……想为我报仇?”
  一了斜眸看她,眼里的冷到底没有装太久,抬手揉了一下她的头发:“什么样子,坐好去。”
  杨涣不听他的,反而把两只爪子也捞上去,抱住他的胳膊。
  她小的时候很喜欢这样,两只手抱着一了的胳膊,像挂件一样,把腿蜷起来,让他带着走。
  后来长大,腿缩不起来了,也会一样抱着他的胳膊。
  一了说是说,可也就是说说,并不太在意。
  他活了大半生,清冷孤寂,只有杨涣父亲这一个朋友。
  如今朋友不在了,倒是给他留了一个徒弟,一了是把她当女儿一样看的。
  所有父亲对女儿的宠溺,他虽然做不出来,却也会由着杨涣,任她高兴。
  小时候很严,如今却是很宠,尤其是……她重生归来,让一了有失而复得的感动与珍惜。
  此时,两人像过去一样,傍着手走在道观的院子里。
  只不过如今的杨涣,身材重新变的娇小,体重也轻,偶尔把手往上抓抓,脚缩起来,还是可以吊到一了的手臂上。
  对于他“什么样子,走好”之类的话,只当轻风吹过,毫不在意。
  说了一些闲话,杨涣也终于绕回了正题上。
  “师父,你还收徒弟吗?比我大,可以做儿子的那种?”
  一了想都没想就拒了:“不收,你是我唯一的徒弟,也是最后一个。”
  杨涣把脚往地上一落,抓着他的胳膊就可劲摇:“师父,你都没听他是谁就拒绝,太无情了吧?我跟您老人家说,这人资质特棒,比我以前可好多了;而且懂事,来了绝对不会惹您生气;最重要的是,他是练过的,只需您老人家指点一二即可,没我那么费劲。”
  一了:“不收。”
  默了一下,他又严肃地澄清一件事:“为师不老。”
  “好好好,您最年轻,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那正茂的师父,考虑一下收徒弟呗!”
  一了被她缠的没法,只得问:“是谁?”
  杨涣“忽”一下就跳起来,惊喜万状:“我就知道,师父你肯定会答应的。这样,我回去就让他来,您一见他就知道是谁了。”
  一了:“……”
  明知被她套路了,却也并未生气,只是提醒她:“你虽人长大了,心智还是小孩儿,别什么人都信。”
  “知道啦师父,刚好我把人送来,您帮我把把关,看可信不可信?你要是见了他,觉得不行,我立马打发他走。”
  一了无奈摇头,倒没再说什么。
  当晚,杨涣在道观歇了一夜,又跟一了对了一遍沙场上,可能会害自己的人。
  无果后便直接去睡觉了。
  第二天起来,她告辞,走原路下山。
  从山脚往城里,是很远的路,这一带又不是官道,所以马车不多,也正因为此,杨涣才没头天晚上回去,而是等到这日清晨。
  她是打算如果没车,就步行走回去,反正天黑之前怎么着也能进城。
  可还没走多远,竟然意外看到一辆马车从远处行来。
  杨涣拦了,问那人去哪里,可否捎她一程。
  正好顺路,车夫还挺好心,差上一段,又主动往前送了送。
  杨涣也大方,给了他一两银子。
  别过车夫入城,在城门口又找一辆马车,直接把她送到了相府门口。
  这时已经是中午了,在大街上就能闻到饭香,杨涣的肚子也“咕咕”直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