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章 严酷的法律
穿着带大称的法官袍的法官,侧转着头询问陪审团成员。与他一起,负责辩护的状师与负责起诉的检查官,这时都拿眼睛望着坐在陪审团席位上的那些普通人。他们可不像是这些法庭里的其他人那样,懂得不少的法理又或者说深刻的道理。他们不知道,他们也许等完了事,就会继续去卖他的菜,又或者说干他们的营生去。
是的,这就“华夏帝国”在这个世界上独独一份的陪审团制度。他们可以本着“华夏人”的最基本道德良知来判断被告是否有罪,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华夏帝国”这是受到严格监督与保护的制度。
比方说,有人威胁陪审团任何成员,无论威胁是否成功,施行的一方无论罪轻罪重,都将被判处绞刑。而且所有知道此事,并隐瞒不报的人,同罪,绞刑。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对于证人的保护。威胁证人,无论以任何形式威胁证人,绞刑。而且威胁一方的当事人,绞刑。
而且以上的绞刑包括了没收直系亲属财产的附加刑,也就是说犯此类罪的人,都会受到极严格的处理。就算是一个官员被人不实举报,同样没有资格一威胁对方,或者说打击报复。因为那样的结果,就变成了威胁证人,结果就是绞刑并处没收直系亲属财产。
对于诸如此类的事情,《华夏律》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甚至是非常严酷的规定,为何如此,这还源于建立《华夏律》体系的时候,马丁与赵伏波的讨论。
“在未来华夏帝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必须要使用严酷的法律。比方说,一件事情发生,能够造成道德滑坡。如果用数值表示每人滑坡1点,放在2亿人口的国家里道德下滑2亿点。但在一个200万人口的国家里,只不过区区200万点而已。又假如,每100万点会造成1点社会问题,那么200万人口的国家不过会造成2点社会问题。但一个2亿人口的国家会有多少社会问题?”
这个假设看起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诸位可敬的读者,如果回想一下某些案例,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领悟。
贾似道这时站在被告的铁笼子里,他的心中已经绝望了。其实这件事还怪他,因为在庭审的第一天时,他惊讶的发现陪审团里面,净是些看起来没什么学识的平民时,他叫了起来。
“救我,救我,没有罪的话,我给你们一人十万两雪花银!”
结果,想必根据上面的解释,大家就应该知道他的结果了。在审判之前,他的状师就给他说过,他死有余辜,但也许能够替他家里人保留财产。甚至也告诉过,不要和陪审团说话,尤其任何引诱、威胁的举动,都会让和他的家里人失去一切的。
然而贾似道不相信,这天下有这样的法律吗?就算他的状师告诉他,会替他说话,他依然不会相信他的状师。在庭审第一天之前,他已经告诉他的状师,他可以拿得出几百万两银子,可以买得动所有的人。
“贾先生,我得告诉你,这里是华夏帝国,这是一个法治顶天的地方。包括陛下在内,都要受《华夏律》的管理和制约。所以我奉劝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这样的话。因为那会害死你自己的,在华夏帝国行贿、索贿、受贿的行为,都是绞刑并加判直系亲属没收财产的。你不想让你的家族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吧!在这件事我能帮你,但你一定要按我说的去做!”
然而贾似道还是太过于相信他财富的力量了,当他冲着陪审团喊了那一嗓子之后,别人没被他惊住。最吃惊的是为他辩护的状师。因为他知道,就算是陪审团随后判他无罪,他也死定了。因为干扰证人作证、干扰陪审团的行为,不论轻重一经发现必判绞刑,也就说陪审团就算说他本身的罪无罪,但法官根据干扰证人或者干扰陪审团的罪行,依然会判处绞刑并处没收财产。
所以说当贾似道的一声喊之后,就几乎让这次庭审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随后还是他的状师比较机灵,用他情绪不稳又是第一次上法庭为由,请求法庭继续审理。
公诉人没有表示反对,这让状师很是感觉到希望。但坐在上面的法官,事实上这时已经在自己将来合议时的文件上,写上绞刑的字样。之所以审判下去,就他认为这是法制宣传的重要举措。
毕竟在济州岛上,除过新来的人之外,所有人都知道《华夏律》是一部公平但非常嗜杀的法律。也许在其他人来看,不一定要绞死的事情,用《华夏律》来审,十有八九都会被绞死。尤其是牵扯上公务员以及有钱人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坐在上面的法官不是别人,恰恰就是那个被夔州的百姓们称为“宋青天”的宋慈。由于极为熟悉《宋刑统》又是《洗冤集录》的作者,因此他成为了“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法学研究员的所长,同时也是大.法官协会的主席。终生制年薪与相当高的收入,使他成为“华夏帝国”里绝对的上流社会的人。
他坐在条案后面的高背椅子上,看着眼前的贾似道。仅仅只需要听听公诉人公诉时的那些罪恶,他就知道眼前这个家伙死定了,而且还会让他所有的直系亲属变成最贫穷的人。这一条还是当年宋慈前往“华夏岛”之后被加到《华夏律》里的,因为在这里的大宋,官员们贪.酷的收入,用在直系亲属的生活上,而且直系亲属也是那些财富的享用及拥有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处理贪.官不没收直系亲属的财产,会让国家承受巨大的损失。
此刻肃静的法庭上,所有的人都在看着陪审团,陪审团的团长翻开陪审团书记员递过来的文件看了一眼,对于贾似道的未来只说了两个字——“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