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章 来自于小民

  相对于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海军,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准备了50艘战舰,同时还有更多的“大鲸级运输船”运载着多达5万名埃及步兵。此刻他手中的望远镜看着君士坦丁堡这座著名的城市,时不时把手上夹着的雪茄烟送进嘴里,但他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运转。
  就阿拉伯帝国控制的区域里,也许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是第一个懂得“华夏帝国”将会控制整个世界的国家。而且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作为在历史上大书了一笔的,马穆鲁克帝国的创始人,他比起阿扎姆.突兰沙苏丹那是要懂得思考的多。
  “华夏帝国的军队,应该给起我们埃及军队还要强得多。回想起来几年之前,当时的华夏帝国还是一个只有2000多军队的势力,可现在……”
  当他想到现在的时候,他心中摇摇头。明白现在他们是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国家,虽然个别地区还有待片伐,但在他脑海里那不过是一些达成目标前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情节而已。
  “他们制造了全世界军队需要的火器,这还不包括他们自己军队用的,更加厉害的火器!可搬着指头算起来的话,整个华夏帝国控制的,才有多少人。也就是一个华夏岛而已,为何会达到这样的程度呢?”
  这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时常思考的问题,他不像是阿扎姆.突兰沙苏丹,脑袋里只有两件事。一件是是忠诚于“华夏帝国”或者说忠诚于“阿拉丁——阿卡德大帝”,另外一件就是去抢所有不是“华夏帝国”盟友的国家、民族或者势力。倘若硬说还有第三件事,那就是他那每天香艳旖旎的生活。
  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并不是这样想的,他希望将来在阿拉伯帝国控制的范围里,埃及是一个最强大的国家。那么他就需要想到,为何“华夏帝国”会如此强大。他在自己的国家里,有一套相对公平的法律。同样那里也不允许宗教干政,也不允许宗教的对抗,而且他同样使用了一套严厉而又严格的法律。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讲,埃及这几年的发展比起阿拉伯帝国其他的国家,也包括了欧洲的那些国家,发展的都要迅速的多。甚至一些风力的设备,也已经投入到使用之中。最少现在他们可以生产不错的面粉,以供应给其他国家,或用来换取“华夏帝国”的武器装备。水力磨面设备磨制的面粉,让埃及能够比用同样的麦子换来的装备更多。
  然而,埃及依然没有科学研究机构,因为埃及不是一个宗教极权国家,因此这里的科学发展受到了“华夏帝国”的严密关注。发现一个人才或者说学者,就挖一个。而埃及恰恰是最亲近“华夏帝国”的国家,这里的百姓们对于“华夏帝国”的认同度也最高,因此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埃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
  这一直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苦恼的地方,不过他能理解,“华夏帝国”这样做,不过是因为不喜欢别人来与他竞争就是。但深层的关于科技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决定,他却还没有认识到。但他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华夏帝国”的管理体制之下,会让他的人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埃及因为科技的创造力被“华夏帝国”垄断并掠夺,但经济发展上,有了充分自由的百姓们,让埃及的经济充满了活力。
  “如果不是那些自由了的百姓们,我们如何会变成地中海贸易之中的大国呢!这些小人物,如果有机会的话,就会有更大、更多的作为。”
  这是这几年以来,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最大的感触,因为埃及的经济可以说用“腾飞”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这些恰是因为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当时借助“华夏军”的力量,用铁腕迅速平定了国内的“宗教冲突”以及宗教干涉行政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从亚丁行省看到的情况,他几乎完全照样搬到了埃及去。
  原本埃及就是一个富有水力资源,而又农业发达的地区。在这样相对具有法治的情况下,科技发展虽然受到制约,经济的发展还是迅速使埃及富裕、繁荣起来。
  不过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从来没有把这当成是自己的功绩,做什么勒石刻功的勾当。而是通过埃及的报纸,把这种功劳放在了所有埃及百姓的头上。甚至为了这件事,他还曾经在报纸上发过如下的公告。
  “埃及的人民永远是伟大的人民,你们用努力来证明,这个国家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国家。而这件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小人物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建设者。在此我借助报纸向所有埃及的百姓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努力,感谢你们建设家园的热忱,我相信在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下,埃及人的生活会变的更加美好!”
  只不过从百姓们想法里,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只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里,试图更好的活下去而已。但当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这样说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也正是因为这种自豪感,使埃及人可以牢牢的团结在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的周围。
  正是因此,如果论极真正的国力,那么埃及应该是除过“华夏帝国”之外的,这个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因为如果没有制约的话,良好的经济很容易就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对些赵伏波在祝贺埃及人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同时,发出了如下的命令给水蛇腰法蒂玛。
  “密切注视埃及方面技术发展以及学者的出现,宗旨是一个都不能留给他们。无论是在校的优秀学生,还是有教堂的成年人,一个都不能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