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胜之后

  大胜的余波,还在向四面八方传递着。
  大宁都司的位置本来就是四通八达。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关注这场大战的并不仅仅只有大明。
  还有宣府外的鞑靼右翼永谢布万户,奴儿干都司里的头人、卫指挥们。
  因为,张大帅兼辖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下属的区域全部归他管。而在疆域上刚好相邻。
  而于军中的将士们而言,大胜之后的日子就过的飞快。
  胜利之后是放松、休息的时刻。新军营的军规虽然严格,但数日的假期还是会有的。
  将士们激战过后身体上的疲倦,新兵们浴血奋战经历生死之后的精神不适。美酒美食的犒赏。还有对战死同袍的祭奠,战后的总结,论功,吹牛。诸如此类的种种,战后的大营在这舒缓的节奏中运行着。
  一团二营的总旗陈文杰此刻已经被晋升为副百户。连绵的营寨中,午后清冷的阳光洒落下来。平地上有队伍在举办足球赛,有队伍在唱歌…
  陈文杰在山坡顶上的道路边等候着,一队队的青壮顺着道路前来,又有押送俘虏的队伍往后而去,看着这一幕幕,他的心思总会回到三天前中午时。
  当时,张大帅带着他们军中将校五十余人,远眺大宁都司的山河。张大帅也没有谈战事,谈此战的目标、意义。
  这些事情在战前的会议上,全军将士都曾讨论过。
  夺取大宁都司旧地有三大好处。第一,斩掉鞑靼人在东线的帮手。
  朵颜三卫是兀良哈种,与鞑靼人并非同源。但是,这三卫是墙头草,这一百多年在大明和蒙古两边骑墙,而且最终都是在大明身上捞取好处。
  如果大明和鞑靼决战,朵颜三卫是个大隐患,他们会或明或暗的帮助鞑靼牵制大明。
  要知道,唐中叶的关键性战役恒罗斯之战,就是异族叛变导致高仙芝失败,唐王朝从而失去中亚。
  所以,在发起灭掉鞑靼的决战之前,先把这三个垃圾清扫到历史堆中。
  第二,朵颜三卫牵制着大明两个边镇的兵力:蓟州镇、辽东镇。每年靡费钱粮无数。
  按照后军都督府幽州商行的勘测,永平府、辽东都司实际上是非常适合耕种、发展工业的地区,结果因为靠近前线,没有发展起来。
  夺取大宁都司后,蓟州镇和辽东镇大部分防线将会前移至大宁都司,沿着大兴安岭布置,这将减少对朝廷财政的消耗。
  第三,大宁都司土地肥沃。开国之时在这里修筑有九十城,带甲八万。
  这片土地握在大明的手中,就算仅仅只是用来养兵,布置卫所屯田,也是极大的收益。
  …
  至于说此战的后续,更没有必须去谈。
  他作为一个总旗,都就清楚新军营后续的战略。
  第一,明年开春,派兵前往松嫩平原,追剿朵颜三卫的残部。这都是不影响大局的战斗。
  第二,移民实边,开荒种田,修建城池、堡寨。
  第三,将整训后的蓟镇军调到燕山山脉、大兴安岭沿线驻守。
  …
  张大帅谈的是军中的一些琐事,比如那个连的足球踢的好,要拉回京中的球场去献技。谈昔日西北一些旧人、事。一股时代的浪潮感扑面而来。
  新军营就是这两年以来整个大明变化的推动者。他们一起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可以谓之“时代”!
  而张大帅是新军营的缔造者、推动者。
  及至不知道谁看到山林间的白梅绽放,张大帅口诵半阙《卜算子》: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他心中的那种时代感更强。
  新军营的将士们在这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不为争春之色,而是要告诉大明的士人、百姓,属于大明的春天即将到来。那些逝去的战友们呵,将会笑看着这一切。
  他甚至也可能死在下一场战斗中,但对张大帅所说的“理想”,他深信不疑:大明终将横扫一切外地,打破两千年的治乱循环,屹立于东方,如日中天。
  所谓领袖人物,大抵如张大帅这般吧!率大军收复大宁旧地,一首残词,独领风骚。
  …
  …
  在午后的寒风中,陈文杰等来旧友。被调到蓟镇军卫指挥李秀所部中当军法官的朱奕霏。
  李秀所部往锦山镇换防,原先驻守的辅兵二团抵达大帅岭这里。朱奕霏是押送着一批自京中的物资前来。
  “好小子!”
  朱奕霏让麾下的士卒、青壮们在路边稍等,上前和陈文杰一个拥抱,再给他一拳,“你小子都成英雄了。现在后方到处在传你的事迹。牛逼啊!”
  陈文杰腼腆的一笑,道:“主要是升官了。”
  朱奕霏道:“靠。你小子得便宜又卖乖。还有没有点英雄的形象?报纸一宣传,回京之后大把的姑娘想嫁你。你到时候可得管住家伙什啊。别犯军规。”
  “靠。”陈文杰笑骂,拿出一壶美酒给好友,“这壶酒送给你。最近大营中犒赏三军,我有多的。省着点喝啊。你们接下来很可能要镇守朵颜城。大帅有意轮换练兵。”
  朱奕霏点点头。
  两人在寒风中再次拥抱,道别。
  …
  …
  大战之后三天,距离大帅岭约一百五十里的后方,大宁城中,在此负责后勤辎重的主官林文宁早已经得知大胜的消息。
  事实上,大胜后的第二天就有报捷的信使疾驰而过。
  大宁城这里留守的曹谌五团,还有辅兵一团,五千多民夫们瞬间一片欢腾。
  林文宁现在想起那欢呼“大明万岁,新军万胜”的场面都觉得心潮澎湃。
  “物资都运到了吗?”
  林文宁在堂屋里,问着从富裕镇而来的下属。
  下属先汇报往前线运送各种物资的情况。明军的补给线是天津卫、开平中屯卫、喜峰口、宽城、富裕镇,再到大宁。汇报完之后,笑着道:“林大人,在富裕镇中的真理报记者跟着来了。想要你安排去前线采访。”
  林文宁就有点奇怪,这种小事怎么会找他?
  “是咱们新军营初级学堂的毕业生,叫宋兴启。”
  这是自己人。林文宁就笑,“带他进来吧。”
  在消息持续向后方扩散时,真理报的战地记者宋兴启怀着巨大的喜悦之情,往前线进发。
  他的报道将在不久之后,引起京师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