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

  四月初二。
  清晨七点许,都察院江西道御史吕纪先,一身青袍官服,慢悠悠的抵达位于宣武门里街和西长安街交界路口的都察院,大明的三法司都在这里办公,没在棋盘街六部那里。
  作为正七品的御史,吕纪先当然也是需要上朝的。科道言官,在大明那是太祖皇帝以小制大,位卑权重的思想的体现。他们都拥有参加早朝的资格。
  散朝后,他便跟着同僚一起,缓步回都察院。
  在公房里坐定后,跟着他的吏员早就泡好茶放在书案上,温度适中。他美滋滋的抿一口,想着最近弹劾张昭的事。
  弹劾张昭,本质上还是要阻止张昭推行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卫所。废除卫所,会严重的损害到武勋们的利益。
  第一,平常这些国公、爵爷们想要人干活,包括不限于种地,直接调卫所的青壮就行。这省多少事?
  第二,五军都督府拥有对全国卫所的管理权限。当然,调兵权在兵部手中。架构分别是: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所。
  张昭的新军就是按照这个架构设立的。
  先是新军千户所,继而升格为新军卫。都指挥使司相当于是军区级,明朝全国设21个都司。新军卫自然没法这样升,直接按照十二团营的架构升格为新军营,下辖一万五千人。
  大明朝,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通常是由国公、爵爷们担任。
  换言之,张昭要废除卫所制度,相当于把他们的权力给剥夺了。
  第三,卫所有大片的土地。土地和产出早就被权贵们瓜分一空。而这个权贵,其中武勋集团是要占大头的。
  张昭想要把卫所土地均分给军户,这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即便张昭给出承诺,未来允许权贵们将占领的卫所土地出银子赎买过去。但无本的买卖,谁想付钱?
  吕纪先脑海中思绪一闪,将如今京城中骂张昭的舆论前因后果理的清清楚楚。
  他和金陵魏国公府有来往,骂张昭的开端就是由他而始。如今时间过去快半个月,这股声浪已经达到顶峰。
  吕纪先优哉游哉的喝一口温茶,想道:“也该出个结果了。该表态的都表态了。阁老们和天子总不能当没看到吧?”他脸上露出胜利者的笑容。
  正想着,调拨过来服侍吕纪先的吏员在门口冒头,轻轻的走进来,小声道:“老大人,关于废除卫所的事情有新消息了。”
  “哦?是谁表态了?最新的邸报呢,拿来我看看。”
  明朝的邸报是不定期的。通政司的右通政觉得抄录的奏章够了,就会发一期邸报。
  吕纪先以为最新的邸报下来。
  小吏忙解释道:“老大人,不是邸报。今天有新秦伯家的报童来给总宪送了一份报纸,名字叫做真理报。报上刊登了户部都给事中王承裕的文章。还有李阁老的文章。
  总宪大人刚看完报纸,叫了几个掌道御史进去商议呢。小人和张书吏相熟,他听的一鳞半爪,里头正在商议废除卫所的事。”
  吕纪先顿时沉吟,问道:“报纸呢?察院里谁还有报纸?”
  他时年三十三岁,在都察院六年。深知里面的门道。总宪大人虽然为执掌都察院,但是不可能有让都察院统一发声的想法,那叫“阻塞言路”。
  总宪大人现在估计是和几个掌道御史交流下看法。
  换言之,这张所谓的“真理报”上有令人动容的大新闻!
  小吏愁眉苦脸的道:“没有人有。老大人,那小报童送给总宪大人的报纸,其他人没多想。哪里想到会出大事呐。”
  吕纪先挥挥手,“你先出去。”这下他再也坐不住。负着手,在公房里来回踱步。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舆论上一片压倒性的优势,都是在骂张昭,抨击废除卫所的弊端。
  那这份出自张昭府中的报纸,必定是反击。而且,让都御史戴珊都动容。
  但是,他却看不到。这他么的!
  吕纪先心中焦灼感,忧虑感渐渐的升起来,如同火焰灼伤着他的心,随即他走出都察院,给下吏交代一声:他有事外出,径直往定国公府而去。
  …
  …
  和吕纪先吕御史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成国公的次子朱凤,金陵国子监生顾耀诚。
  张昭的300份真理报,优先供应宫中、各官衙,然后依托陈记的白酒销售体系在京中售卖,很快就卖光。
  在弘治年间,物价并不高。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折算下来,斗米五十文。小户人家每日赚个二三十文就能生活。一只鸭,一只鸡不过二十多文。
  所以,卖两文钱的报纸其实在平民而言,相对贵的。两文前能买两个馒头吃。
  但是,对读书人阶层,这又并不贵。价格实在不值得一提。两百多份报纸在早上7点许就卖光。
  宫中,内廷二十四司,外朝的官衙,国子监,顺天府,这些官方机构都收到一份免费的真理报。精准投放,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力非常大。
  想想看,吕纪先他们传播信息,靠的是邸报上摘录的奏章,靠的是口口相传的八卦,这信息量能比的上真理报上白纸黑纸写的文章?直接碾成渣!
  “这他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定国公府的一处小轩中,被确定未来要接任国公爵位的徐光祚郁闷的拍着手中的报纸。
  报纸一经传播,他立即派下人去高价收购了几份。现在正摆在几人面前。
  京中舆论,因这一份报纸陡然翻转。
  朱凤脸上的带着讽刺,抖抖报纸,“都说张昭是李阁老的乡党,这是没跑了。李阁老的文章登在上面,那个衙门的正堂官敢压着不给下面的人看?”
  顾耀诚默然不语。
  李阁老祖籍茶陵,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但同样的,他祖孙三代在京中生活。显然,他和张昭相交,他就是宛平乡党。政z人物啊!
  吕纪先盯着报纸,额头上的青筋不断的在跳。
  张昭这个王八蛋!
  他煞费苦心的搜集张昭的黑材料,呕心沥血的写奏章,又和徐光祚等勋贵合作,所营造的大势在一夜之间消失。
  真理报,一个四个版面。
  张昭在上面写了一个简短的头条。
  “本报征得天子同意,由我出资刊印,位于朝阳门外。今遍请诸位贤达撰文,旨在阐释真理,传播真理。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函投稿,共创美好、和谐世界。”
  这根本就没什么。关键是底下大标题的文章,署名李西涯。谈的是君臣一心,百官一体,建设大明盛世。殷殷期盼之情,字里行间可见。然后,表示对真理报的支持。
  但凡在京中当官,或者在京中士林混过,都知道这是谁。
  再更关键的是,李阁老表态支持真理报办报,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他和张昭关系好,满朝皆知。
  但是,但是…
  李东阳的文章之下,就是今天的戏肉。户部都给事中王承裕大谈特谈他在宁夏、固原两镇废除卫所的见闻,最终得出结论,废除卫所,利大于弊。
  他已上书奏请朝廷,为稳妥起见并积累经验,再将京师和天津卫作为试点。
  李东阳李阁老潜在的意思,你体会不到吗?他支持的是这个观点。
  你叫京师的舆论如何想?
  这并非说李阁老可以一言九鼎。而是王承裕白纸黑字的写着,只要不是利益相关方,只要有点脑子,都能判得出吕纪先之前骂的都是些屁话。
  再搞两个试点,在京中的阻力真心不大。
  不管废除卫所有没有坏处,咱们再试试嘛!反正,好处都是看的见的。给国家增加了数万自耕农。
  徐光祚看看桌边沉着脸的吕纪先,催促道:“吕大人,现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