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

  张昭离开宫中后还能去哪里呢?他径直去教忠坊李教谕家中等候着。他希望听一听李东阳的“意见”。当初他去东宫时,李东阳划出红线,他并未违反。现在内阁是何种看法?
  在张昭等待时,上午的时间流走,消息已经传遍整个京城。稍后,弘治皇帝的处理意由司礼监太监陈宽以口谕的形式传达:明日在武英殿中问询此事。
  明代时京中最繁华的商业区域主要有四个:棋盘街、灯市口、城隍庙、崇文门。
  上午时,城隍庙三里长街中的一家古玩店后院中,一名衣衫华贵的青年正仔细鉴赏着一双唐代的瓷瓶。
  今日没有在东宫轮值的魏把总站在一旁陪同着。京中的消息刚刚传到。
  青年双手拿着瓷瓶观察着,忽而转身微笑道:“老魏,天子已经定下来明日问询此事。阁老们全部都在,你现在还担心吗?”
  魏把总憨笑道:“小公爷,小的听吩咐就是。上面的事情小的也想不明白。”话是如此说,心里却是松口气。任凭你张昭有千条万条理由,敌得过三位阁老在天子那里的“圣恩吗?”
  青年微微一笑,伸手虚点魏把总几下,继续鉴赏瓷瓶。很多事情看破不说破。三十多岁的魏把总是他们府中看好的青年才俊。
  这几下举止颇有文士风采。这青年正是成国公朱辅的次子朱凤。虽然为武勋世家,但成国公服食雅素,喜吟诵,有儒者之风。其子弟亦是如此。
  …
  …
  同一时间,东城的一处富丽堂皇的住宅中。
  内官监太监徐智在花厅中和几名义子喝酒。花厅中灯火明亮,美酒佳肴陈列。徐智脸上还带着微微的泪痕。他们刚刚祭奠完罗成。
  这是一个很凝聚小团体士气的举动。正在此间的几名心腹太监情绪涌动,同仇敌忾。
  “干爹这次出手,那姓张的小子估计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一定可以用他来祭奠罗兄弟。”
  “他不过是看点古书的士子,就敢独占在小爷身边。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怪东宫那帮人配合。”
  “干爹,您别太伤心。事涉小爷,皇爷肯定要过问后再处置。但是有阁老们的票拟,那小子这次跑不了。”
  徐智四十多岁的年纪,演技一流,用手擦拭着眼泪,道:“罗成死后我夜不能寐。今日才有脸召集你们来祭奠他。这帐终归是要和张昭算一算的!”
  几名心腹纷纷附和。群情激昂。
  徐智心中满意的笑一笑。
  他这次没找寿龄候。皇后娘娘的骂不是那么好挨的。上次为摆平这事,他给寿龄候两千两银子。这一次他的合作对象是成国公府。成功将张昭套在网中。
  …
  …
  午饭时,张昭在李教谕府中见到李教谕。李教谕昨天晚上就和李东阳见面。这会儿正好将李阁老的话带到。在府学中就读的李幽陪着吃了顿饭。
  自上次生员事件后,张昭和李幽的关系便有隔阂。李幽呢,在这时当然是尽力安慰张昭:“有李阁老在,定不会叫子尚兄被论罪。只是,子尚兄的东宫之行有点可惜!”
  李幽虽然人品不大行,但确实是才智之士。他看得出来,不管此事结果如何,张昭八成在东宫待不下去。
  张昭笑笑,举起酒杯和李幽和一杯,叹道:“确实可惜啊!”更多的想法也没在李幽面前透露。
  将太子朱厚照派来的小太监打发走,张昭回到照明坊的家中。婉儿和方小娘子正在正房里谈笑,手里各自拿着书。一个穿着青衫,娇美明丽。一个穿着白裙,十七岁的芳龄,身段曼妙,韶华正好,娇滴滴的美人儿。
  “呀,二哥,你怎么回的这样早?”婉儿将手中的闲书放在桌几边,起身迎着张昭,接过张昭递来的斗篷。
  张昭微笑着摸摸婉儿的头,道:“有点事。今天不教平安和小霞读书。我有点事需要想一想。”说着,对起身和他见礼的方小娘子道:“方姑娘,不用如此客气。”
  目光落在她发髻上飘落的步摇上。几天前的冬至日正好是她的生日。他通过婉儿转送给她这支步摇。他一个男子给女子送首饰很容易被误解。
  看起来这支步摇很得她的喜欢。想也是,他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后世的珠宝、首饰的模样在网上总看过的。其设计理念、时尚度远胜于此时。
  方小娘子一双美眸漆黑如星,更添她的风姿。她的个头比婉儿还高,身材更好,修长曼妙。她目光落在张昭俊朗的脸上,微微低头,说道:“张相公,我先回去了。”
  方小娘子看得出张昭有心事,婉儿自然更看的出来。和张昭温柔的闲话片刻后,和方小娘子一起到前院里去问张泰平缘故。得知消息后,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怎么办呐?”
  张昭下午在家里深思。得知消息的长宁伯派管家来问怎么回事。钱宁特意过来询问。他这问询的背后有牟指挥使的意思。府学的同学曹朗来访。
  当日,暗中投靠张昭的林典史亦悄然的接着夜幕过来,询问张昭如何应对。他的内弟方贯现在还在南口村张家避祸。张昭这艘船,他已经坐上去。
  张昭并没有透漏的他计划。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月影在厚厚的云层中若隐若现。宵禁后,照明坊中就显得安静。张昭的正房中,油灯明亮。
  他还在深夜里沉思。
  …
  …
  咸宜坊,蒋太监府中。
  二管家推开书房的门,见自家老爷还在书桌前沉思,烛台上的白蜡燃烧着,轻声提醒道:“老爷,该休息了。明日你还要到宫中当值。”
  蒋太监官任内廷银作局太监,正值壮年,和刘瑾刘公公是同乡。而他此时却心中难以决断。“我在坐会儿。”
  二管家服侍蒋太监多年,深知他的脾气,估摸着是碰到为难的事,问道:“老爷,可是为张舍人的事?”
  蒋太监点点头,拿起茶杯喝茶,感叹道:“你说这事弄的!咱家夹在中间难做。”
  他的性子与人为善。按理说,张昭早就和刘公公见过面,进东宫之后正好相互为奥援。他对张昭很看好。然而,刘瑾几次和他吃酒,对张昭颇为不满。
  张昭被御史弹劾,这背后肯定有刘瑾的事。他的难题是,他该押注在哪边?
  是刘瑾,还是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