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

  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
  杜小蕾承诺在三天内向伊朗派兵五万之后,就有人断定,中国将再次大规模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因为除非动用部署在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地面部队,不然中国陆军不可能在三天内以海运的方式向伊朗派遣五万作战部队
  事实上,中国动用的确实是战略空运力量
  只不过,这次只用了一天
  到三十日夜间,中国陆军还没有动静,很多人都认为,杜小蕾只是口头承诺,多半不会兑现
  结果,三十一日,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群全面出动
  在这一天之内百八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出动近千架次,完成了空运第一三八集团军的全部工作,除了空运五万多名官兵之外,还空运了数千辆地面战平台、上万台军用车辆与一支陆军航空兵联队的全部地勤保障设备,总运输量高达二十四万吨用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说,投送量达到了一十四亿吨每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空军战略运输机群的日投送能力,还不到十亿吨每公里
  按照美军的战略空运标准,在一天之内,把一支一万六千人左右的师级军团空运到五千公里之外就是极限了
  这次,中国空军在一天之内把一个集团军空运到了五千多公里之外
  当然,这两套标准有所差别,即美军的空运货物中,包括了一个师作战一周所需的数万吨物资,其中仅燃料就多达两万吨,而装备了地面战平台的中国军队,根本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
  即便如此,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仍然是美军的一点五倍
  当然,这归功于运力强大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还归功于周密的前期准备
  在空运开始前,中国空军就已采取行动,向伊朗的六座大型空军基地运送了十二套以聚变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的充电设备,每次能为二十四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充电,确保运输机群不至于在机场耽搁太久
  重要的是,在过去两个月里,空军增了一百多架大型电动运输机
  这些运输机,很大一部分在战争爆发前就下线了,只是还没完成验收测试,所以没有参与之前的作战行动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产能依然非常有限,月产量不到三十架,在二零五三年才达到每月一百二十架,并且在二零五四年达到了每月三百架的最高值
  显然,大型电动运输机拥有几乎无限的潜力,只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这场举世震惊的战略大空运,差点改变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三十一日夜间,在得知第一三八集团军已经到达伊朗,而且主力部队就在德黑兰附近的消息后,俄罗斯总统差点取消了定于几个小时后开始的进攻行动,只是最终没有这么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总统也有所顾虑
  要知道,他已经答应了美国总统,将按时发动地面进攻
  即便在三十一日夜间,俄罗斯总统后悔了,因为他是在断定中国无法及时把部队派到伊朗的情况下,才向美国总统做出了保证,而实际情况却与他想的截然相反,可是俄罗斯军队不进攻的话,美俄关系就将出现问题
  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主动权已经不在俄罗斯手上了
  在俄军开始轰炸伊朗、伊朗向俄罗斯宣战、随后跟中国结盟之后,中国向俄罗斯宣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以当时的情况,就算俄罗斯不攻打伊朗,中国也会向俄罗斯宣战
  事实上,就在俄罗斯军队跨过边境线进入伊朗之后几个小时,黄瀚林就在北京正式向俄罗斯宣战,随后中国军队就发动了进攻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美国必须依靠俄罗斯,而是俄罗斯必须依靠美国
  显然,俄罗斯总统不能食言
  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德黑兰时间凌晨四点,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俄军跨过阿塞拜疆与伊朗的边境线,兵分两路,一路沿里海海岸线南下,一路跨过阿拉斯河、从阿塞拜疆地区向南推进
  不可否认,俄军的进攻兵力非常庞大
  当天凌晨,就有四个师与六个旅、大约十万名俄军越过了边境线,而在后方,还有近四十万俄军严阵以待
  问题是,俄军的作战计划并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虽然早在好几年前,俄军总参谋部就着手制订了攻打伊朗的作战计划,而且考虑到了中国有可能出兵干预,但是这些作战计划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发后,俄罗斯当局只对作战计划进行了有限的修改
  相对而言,这还不是大问题
  在过去两个多月里,俄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作战计划
  问题是,直到二十八日,俄军从参谋部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伊朗的可能已成现实,然后才再次修改作战计划致命的是,随后两天里,因为中国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所以俄军总参谋部放松了警惕,修改作战计划的工作也就放慢了下来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俄军在越过边境线的时候,大部分作战计划依然保持原样,并没对中国军队已经到达伊朗,而且已经做好了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因素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俄军总参谋部进行了抗议,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大将明确表示,进攻计划还没有修改好,进攻行动至少得延迟到一月底,如果不做调整,作战结果将无法保证
  可惜的是,俄罗斯总统没有把总参谋长的话听进去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在俄罗斯总统决定按计划发动进攻后,布鲁希洛夫正式提出辞职,但是没有被俄罗斯总统批准结果,这位俄罗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才华的将领不得不率领俄军打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鲁希洛夫是俄罗斯现代军队之父
  这位六十二岁的大将,亲手完成了俄罗斯军队的现代化改革,并且在过去十多年间把俄罗斯军队打造成了一支劲旅由他推动的军事改革,对俄军来说,几乎是脱胎换骨,而他也被很多人看成是俄罗斯军队中兴的最大功臣
  可以说,俄罗斯军队在过去十五年间,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有布鲁希洛夫的功劳
  也许,布鲁希洛夫的初衷只是为祖国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可是实际结果,却变成了政治家实现野心的基础
  从根本上讲,布鲁希洛夫坚决反对俄罗斯的亲美政策
  虽然这并不表示他是亲华份子,但是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布鲁希洛夫非常清楚俄罗斯的处境在他看来,俄罗斯的最佳选择是保持中立,利用中美对抗,奉行多边政策,从而捞取多的好处,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凭借广袤的国土、富饶的资源和长袖善舞的政治手段,俄罗斯有足够的潜力成为级大国需要做的,只是压制住蠢蠢欲动的野心,在时机成熟之后再站上舞台中央
  可惜的是,布鲁希洛夫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
  根据他在战后回忆,二零四五年之后,他就已经对俄罗斯政局绝望了,因为被野心蒙蔽了双眼的政治家正在一步一步的把俄罗斯推向无底深渊,让俄罗斯成为一个绝对无法战胜的强邻的眼中钉
  对与中俄军事力量,布鲁希洛夫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根据他在二零四四年制订的俄军现代化计划,至少在二零六零年之前,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仍然不足以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也不足以在全面战争中获得最基本的胜利,因此应该坚持中立政策
  事实上,在布鲁希洛夫看来,俄罗斯至少需要半个世纪才有可能追上中国
  他的这个观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即俄罗斯的人口太少了,战争潜力根本无法与中国匹敌
  要知道,在全面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是常备军队,而是国家的战争潜力
  到大战爆发时,俄罗斯的人口总量仅有九千四百万,还在继续减少,而中国的人口总量在八亿左右,美国是六亿、欧盟是七亿、印度都已恢复到十亿以上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生产效率比俄罗斯高得多也就是说,如果以社会生产力为衡量标准,中国的战争潜力几乎是俄罗斯的二十倍
  作为军事家,能有如此全面的认识,确实是难能可贵
  可惜的是,布鲁希洛夫的警告,没有引起政治家重视,反而受到别人抨击,认为他是亲华份子
  所幸的是,布鲁希洛夫不是亲华份子,与中国没有任何瓜葛
  重要的是,布鲁希洛夫有很强的责任心虽然他对未来感到很绝望,但是在总统拒绝了他的辞职请求之后,他还是肩负起了指挥俄军作战的重任事实上,当时在俄军里面也没有人能够取代他
  俄军有一名出色的将领,却没有一支出色的军队,也没有坚强的后盾
  致命的是,还缺乏一份具有足够可行性的作战计划
  这一切,都使俄军入侵伊朗的作战行动变成了一场灾难,既是伊朗人的灾难,也是俄罗斯的灾难
  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