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胶着
胶着
中叙军团这边,问题也很严重,不仅是中叙两军的矛盾,还有中国军队的内部矛盾
最先叫苦的,正是叙利亚国防军
只是,叙军担心的不是霍姆斯,因为到二十七日夜间,霍姆斯方向上的防线依然牢不可破真正让叙军担心的,是戈兰高地方向上,因为向北突击的以军已经到达伊兹拉,威胁到了从大马士革到戈兰高地的公路线,而叙军部署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三十万大军,全部依赖这条公路线
显然,叙军担心以军进攻大马士革是假,围歼戈兰高地守军是真
当天晚上,叙军总参谋长就找到虞世辉,让他立即发起反击,尽快解决戈兰高地守军左翼遭受到的威胁随后,阿萨德也给虞世辉打了电话,名义上询问战斗情况,实际上在向虞世辉施压
问题是,虞世辉并不认为戈兰高地受到了威胁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近两个月里,中叙军团除了向戈兰高地运送了大量作战物资,还把第十三集团军的十支突击集群派了过去,而且始终让六支突击集群在后方待命,充当该方向上的预备队
按照虞世辉掌握的信息,戈兰高地方向上的守军储备了数个月的作战物资
重要的是,蒋博文已经对部署做出调整,利用充当预备队的突击集群在后方建立了机动防线
除此之外,虞世辉对战局的判断也很重要
虽然当时虞世辉对以军的具体部署情况,特别是以军主力的动向也不大清楚,他还不能肯定巴拉姆把主力集中到了右翼,但是从前线反馈的战报,让虞世辉相信,以军确实把主力放在右翼
当时,最主要的一个迹象就是,以军确实没有攻击戈兰高地守军的侧翼
要知道,已经有情报表明,巴拉姆动员了五十个旅的兵力,如果主力在左翼,以军早就向西推进了
虞世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该方向上的防御并不值得担心
当时,虞世辉真正需要担心的,还是霍姆斯方向上的战斗
二十七日凌晨,蒋博文就发出警告,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支援,比如让他从戈兰高地方向上抽调突击集群,就很难守住霍姆斯虽然到了二十七日上午,蒋博文改变了看法,觉得不应该从戈兰高地方向上抽调兵力,特别是到了当天下午,随着以军逼近伊兹拉,蒋博文加坚定了这个判断,但是他依然认为应该向霍姆斯增兵,即从第二十七集团军抽调部队,加强霍姆斯的防御
显然,这与虞世辉的目的背道而驰
在与蒋博文通了电话后,虞世辉在当天上午,制订两个火力支援集群专门为霍姆斯方向上的战斗提供支援
虽然这个调整,对当天上午的战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蒋博文以非常微弱的代价挡住了第一装甲师的最后三轮进攻,但是到了下午,蒋博文还在请求支援,因为美军第三步兵师已经开了上来
必须承认,蒋博文此时的做法,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
对的是,他手里的兵力确实不够经过一天半的战斗,霍姆斯方向上的八支突击集群的战斗力已经下降了很大一截,而且持续的高强度作战行动,让蒋博文只能保证有四支突击集群在前线活动,另外四支突击集群必须撤下来补充电能与弹药,顺带让疲惫不堪的官兵休息几个小时如此一来,蒋博文放在前线的兵力只有六千左右,而美军两个师有三万多人,第三步兵师就有一万八千人重要的是,叙军帮不上什么忙,只有几个精锐旅还能多多少少发挥点作用,其他的部队基本上就是摆设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蒋博文甚至得把形成整体的突击集群拆散使用,去加强叙军的防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蒋博文不这么做,叙军早就崩溃了要命的是,美军身后有十个以军旅,而且有三个是常备装甲旅,战斗力不比美军差
可以说,霍姆斯方向上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蒋博文指挥的第十三集团军能够守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地面战平台在火力、机动能力、持续作战能力等各方面都比敌人的主战装备突出比如在阵地防御战中,反装甲平台能够持续作战八个小时以上,而且备弹量高达两百发,而美军与以军的主战坦克最多只能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备弹量不到五十发除此之外,官兵的素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合理利用防御的有利条件,一辆反装甲平台能在阵地战中对抗五辆主战坦克,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取胜
错的是,蒋博文错误估计了形势
当时,他不但认为美军投入了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步兵师,还认为第四步兵师也在这个方向上,随时有可能杀出来
果真如此的话,蒋博文的军队最多只能坚持到二十八日天亮
当时,蒋博文提出支援,主要就是担心第四步兵师跟在后面
所幸的是,这个担心很快就可以放下了
二十七日夜间,罗林森与巴拉姆的矛盾全面爆发,关键就是第四步兵师,即第四步兵师应该放在哪里?
根据美军的战报,罗林森在二十七日夜间发现,中叙军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已经大大降低虽然这是个错觉,即当天晚上,蒋博文从前线撤了两支突击集群下来,以便迎接二十八日凌晨的激战,因为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在这边,二十八日凌晨就免不了打一场大决战当然,蒋博文这么做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即他留下的两支突击集群很有可能被美军击溃但是对罗林森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即非常值得在霍姆斯方向上加强进攻,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能在二十八日赶到,他就有绝对的把握突破中叙军团的防线显然,实际情况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因为第四步兵师最快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赶到,美军在二十七日夜间与二十八日凌晨并没发动有效进攻,所以到时候,蒋博文能在霍姆斯一口气投入八支突击集群,至少能动用六支,而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美军很难在此情况下取得突破
问题是,罗林森并不知道这一点
结果就是,他坚持要求第四步兵师开赴霍姆斯战场
显然,巴拉姆并不打算让步,因为他也感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左翼上的威胁,意识到中国军队随时有可能发动反击,而他之前坚持要让第四步兵师充当总预备队,并且主要协助南面作战,就是把第四步兵师当成了最后的稻草,是在不动员以军其他部队的情况,应付中国军队反击的唯一力量
两人的争执,再次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
有趣的时候,这次连马歇尔都不支持罗林森,而是要罗林森按照计划行动,并且明确警告罗林森,如果不能在二十八日上午取得突破,就得停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进攻,让部队撤退到霍姆斯河西岸
马歇尔的这个决定,绝非政治上的让步,而是他也感受到了威胁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第二十七集团军还没有登场呢,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支拥有数万人马的军团在哪
头脑再简单的将军都知道,对方把一支主力藏起来,绝对不是为了避战
除此之外,美军巨大的伤亡,也让马歇尔非常头痛
打到二十七日夜间,美军已经在霍姆斯方向上损失了一万四千名官兵,其中阵亡数字就高达四千六百人
要知道,这是美军在中东战场上的第一战
如果第一次都打得如此惨烈,那今后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既然马歇尔表了态,以色列总理就顺水推舟
当然,以色列总理的政治眼光肯定比巴拉姆强得多,首先看出了问题,也因此在电话中暗示巴拉姆,进攻应该适可而止,如果有必要的话,放弃一些阵地,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也无不可
对巴拉姆来说,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
好的一方面是,至少不再需要担心罗林森了,即不用冒险挺进,可以按照他的判断来指挥作战行动
坏的一方面是,有没有必要强攻伊兹拉?
要知道,以军几乎包围了伊兹拉,前线离城区不到五公里,而且守卫伊兹拉的叙军不足为惧,只有少量中国军队是个麻烦如果努把力,占领了伊兹拉,德拉方向上的防御态势就将大为改善
可惜的是,巴拉姆不清楚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占领伊兹拉
可惜的是,巴拉姆手里没有多少牌可打了,因为他的左翼已经够虚弱了
不可否认,巴拉姆在即将获得的胜利面前迟疑了,也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可是他至少保持着清醒头脑,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退回到德拉防线上,不然得全军覆没
相反,在霍姆斯方向上,罗林森没有这样的觉悟
马歇尔的干预,让他怒不可遏,甚至认为马歇尔背叛了他后来,也正是这件事,让罗林森与马歇尔分道扬镳只是在这个时候,罗林森还没有打算放弃,而是决定在最后时限到来之前,再豪赌一把
第八十六章
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