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
对牧浩洋来说,制订装备发展规划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与十多年前相比,身为副总参谋长的牧浩洋最需要做的不是制订规划,而是说服各个军兵种的高级将领。
别的不说,在二零三八年初的装备规划中,他就故意漏掉了陆战队,准确的说是把陆战队的装备规划分别合并到了海军与陆军之中,即只要与舰艇有关的,都由海军负责,而与地面作战有关的则由陆军负责。
这么做,主要就是以身作则,堵上其他人的嘴。
不管怎么说,在出任副总参谋长之前,牧浩洋是陆战队司令,如果他偏袒陆战队,肯定会受到非议。
至于会不会得罪陆战队将领,牧浩洋还真没考虑过。
在他看来,不管是庞跃龙,还是那些由他亲手提拔的陆战队高级将领,都不会为了这些事情让他下不了台。
还好,庞跃龙等陆战队将领确实很给牧浩洋面子。
即便如此,牧浩洋也为此事忙了足足两年。
站在他这个层面上,除了考虑军队内部矛盾之外,还得考虑军事建设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也就得跟国家领导人打交道,在尽量为军队争取利益的同时,还得服从国家的经济战略大方针。
说得简单一点,军事建设不能拖累经济建设。
要知道,在全球性自然灾害时期过去之后,经济建设绝对是重中之重,几乎所有国家都迎来了爆发式的恢复增长期。虽然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与美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两个超级大国迟早会面对面的干上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但是在战争真正降临之前,经济建设依然是重点。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就无法支撑起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哪个国家盲目发展军备,就算能够打造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可能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取胜。
可以说,这也是最让牧浩洋头痛的问题。
很多时候,在他好不容易说服了各军兵种的将领,就军费分配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却得不到黎平寇与黄瀚林的支持,不得不硬着头皮砍掉一些装备项目,然后再去跟各军兵种将领扯皮。
说得直接一些,这两年里,牧浩洋就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在军人眼里,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骁勇善战的统帅,而是一个学会了像政客那样讨价还价的二道贩子,而在政治家眼里,他却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连黎平寇与黄瀚林都经常说他过于激进。
两头受气的处境,一度让牧浩洋心灰意冷。
二零三九年初,在审议二零三九到二零四零财年度军费预算的时候,他甚至萌生了退役的想法。
只是,军装穿上去容易,脱下来难。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够顶替他,做他的工作,连腾耀辉都办不到。
还好,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到了二零四零年初,牧浩洋的处境就好得多了。
首先是,经过两年的爆发性恢复增长之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基本上恢复到了二零三四年的水平。
根据中国官方在二零四零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在二零三八年与二零三九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是百分之二十八与百分之三十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与人口变量之后,实际增长率分别为百分之十七与百分之二十四。虽然这个速度不是最快的,甚至进不了第一集团,但是却很实在,没有任何水分。
当然,在这两年内,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很惊人。
美国在在两年里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十九与百分之二十三、欧盟为百分之二十二与百分之二十六、俄罗斯为百分之十四与百分之十七、印度为百分之二十八与百分之三十六、巴西为百分之二十一与百分之二十三、东南亚地区为百分之二十四与百分之二十七、阿拉伯八国为百分之二十六与百分之三十三。根据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经济增长率在这两年内分别为百分之二十一与百分之二十七,预计在二零四零年,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
只是,如此快的增长速度肯定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说白了,如果不是全球自然灾害产生的严重影响,以及恶劣气候正在减弱,全球经济也不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此外,经济爆发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科技大发展。
要知道,在这两年内的经济大爆发是建立在人口几乎降低了一半的基础之上,因此科技大发展才是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在应对自然灾害期间出现的众多先进技术,人口锐减就足以导致全球经济进入长久衰退期。事实上,如果不扣除人口变量,全球经济总量在这两年内并没出现大幅度增长。
由此也可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最高。
原因很简单:如果按照比例计算,中国的人口降低幅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因此人口变量做出的贡献最低。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加得最多。
事实上,在自然灾害爆发前,中国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萎缩时期,严重的老龄化已经使中国人口开始减少。即便没有自然灾害,到二零四零年初,中国的人口总量也将减少到十二亿左右。由此可见,受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人口只减少了大概一亿,而不是中国官方公布的两亿六千万。
按照比例计算,中国人口只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了百分之八点五。
显然,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拿美国来说,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统计数据,人口减少比例都达到了百分之十四。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灾害爆发前,美国的人口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因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减少规模肯定不止百分之十四,而是在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之间。也就是说,在二零年到二零三九年之间,美国人口总量因自然灾害至少减少了一亿。
当然,牧浩洋并不关心这些数据。
他只知道一点,在经济得到了恢复性大发展后,军费预算在审议中被削减的幅度将大大降低。
实际情况与他预料的也差不多,全国代表大会只削减了百分之七的军费预算。
要知道,在二零三八年与二零三九年,在全国代表大会获得通过的军费预算比牧浩洋递交时分别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六与百分之二十二,而最终拨付到位的军费比预算各少了百分之四与百分之三。
如果二零四零年的军费预算能够完全划拨到位,那么绝大部分装备项目都能保留下来。
当然,除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即美国国会在二零四零年初通过的军费预算比二零三九年暴增了百分之三十七,其中仅装备预算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对外军事援助预算则猛增了百分之一百六十八,而且主要援助对象不是以色列,而是印度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国计划在二零四零年为印度提供三千八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占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六,而拨付给以色列的军援只有八百亿美元,仅为对印援助的百分之二十一。
这条情报,直接促成黎平寇批准了总额高达八万六千亿元的军费预算。
以二零四零年的汇率,相当于三万三千亿美元,约占中国二零三九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点二。
最终,全体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通过了总额为八万亿元的军费预算方案。
促成这一结果的,也正是美国当年高达三万二千亿美元的军费预算。用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话来说,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因此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与国家利益的军费预算上不应该低于美国。
对牧浩洋来说,这绝对是好消息。
事实上,在军费预算相当的情况下,中国的军费实际水平比美国高得多。比如中国的对外军事援助总量只有大概一万亿元,而美国是五千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总体物价水平比美国低得多,仅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六十八,因此军费的实际购买能力比美国高出了百分之四十多。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把军费全部拿来采购装备,则中国能够多买百分之四十多。
只是,钱多也有钱多的烦恼。
拿到最终的军费预算方案后,牧浩洋不得不再次面对各军兵种的将领,因为大家都想从中分到更多的份额。
让牧浩洋倍感恼火的是,腾耀辉当起了甩手掌柜。
用腾耀辉的话来说,再过两年,他就要退役了,应该给牧浩洋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应该让牧浩洋树立威信,预算是军队的命脉,因此牧浩洋完全可以拿预算做文章,让那些不太服气的将领俯首帖耳。
话是这么说,可是牧浩洋却不这么看。
原因很简单,分摊预算本来就是得罪人的事情。
忙到三月底,牧浩洋才给各军兵种一个交代。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把银子分光了,免得其他人天天都来找他。
四月一日,西方愚人节这一天,牧浩洋把预算分配报告递交给了腾耀辉。
虽然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对军费预算做出了明确安排,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总参谋部仍然有很大的灵活性。
说白了,这就是做账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花钱的问题。
忙了几个月,牧浩洋也是疲惫不堪,决定给自己放半天假,去参加本学期的家长会。
十多年来,他还从来没有参加过老2与老三的家长会。至于老大,早已进大学了,不用他操心。
第四十七章唯一选择
站在家庭的角度,牧浩洋不是一个好父亲,陆雯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老2与老三读小学后,牧浩洋与陆雯就很少参加家长会,最初几年还偶尔去一下,去不了也会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或者让当干爹的周渝生与庞跃龙代替,最近这两年,两人忙得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好几次还是让读大学的老大去参加家长会,搞得班主任都经常登门拜访。
这让牧浩洋与陆雯都很内疚,而且老2与老三的教育问题,一直在夫妻俩的心病。
还好,老大不让他们操心。这也主要是在老大读小学与中学的时候,陆雯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花了足够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虽然老大没有像牧浩洋希望的那样报考军校,但是也考上了国内的名牌大学,而且成绩一直不错,与同学的交际能力也很强,不再需要父母为他担心。老2与老三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老三,作为牧浩洋的第二个儿子,几乎继承了他的所有毛病。用老师的话来说,这家伙两天不惹事就会手痒。搞些恶作剧也就算了,上初二的时候还把一个同学打得住进了医院。虽然挨打的那家伙也是咎由自取,但是打架总归不是好事。
开家长会的时候,牧浩洋也有点心不在焉。
关于老三的事情,他跟陆雯谈过好几次,两人都觉得应该早点把送到军队里去,接受军事化训练。
也许,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只要在军队里呆上一个月就会发生变化。
只是,牧浩洋也有点担心,因为他知道,恐怕没有哪个教官会像管教其他新兵那样去管教他的孩子。
年初的时候,牧浩洋就想找庞跃龙谈谈,让他把老三带到陆战队去。
不管怎么说,庞跃龙是老三的干爹。
想到这些事,牧浩洋又有点心烦意乱。
在他看来,当一名合格的父亲比当一名优秀的将领难得多,教育子女也比管教军人难得多。
想着想着,牧浩洋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他还从来没有动手打过三个孩子,反而是陆雯经常这么做,而在他的记忆中,在成为孤儿之前挨打是家常便饭。
显然,在子女面前,牧浩洋没有多少威信。
有的时候,陆雯的话都比他的话管用。
比如春节的时候,去姥爷家拜年,牧浩洋给老2与老三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两个孩子都不想去,因为姥爷对他们太严厉了,结果陆雯只说了一句话,两人就穿好衣服,带着礼品乖乖去了姥爷家。
牧浩洋不喜欢打骂孩子,也主要是受幼年时的影响。
家长会快结束的时候,牧浩洋看到马明涛在门口向他招手。
因为是总参子弟校,所以老师都能理解家长半途离开。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朝看着他的校长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会场。
“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我去了你的办公室,小张告诉我的,说你来参加家长会了。”
“有什么事吗?”牧浩洋有点不大愉快,毕竟他好不容易才有半天空闲功夫。为了参加家长会,他昨晚忙到大半夜。
“老李让我带你去元首府。”马明涛没有停下脚步,径直朝停在路边的轿车走去。
“元首府?”
“上车吧,路上说。”
牧浩洋看了马明涛一眼,上了轿车。马明涛上车后,站在旁边的军事情报局特工关上了车门。
“发生什么事了?”
“上午收到的情报,已经证实了,美国即将与印度签署军事援助协议,美国总统最快将在下个月初访问新德里。”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没有多说什么。
马明涛掏过香烟,递到牧浩洋面前。牧浩洋摇了摇手,没有去接。两年前,他就在试着戒烟,虽然没有完全戒掉,但是除了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或者是特别疲惫的时候,他一般不抽烟。
“老李说,你知道大概情况。”马明涛自顾自的点上了香烟。
牧浩洋点了点头,仍然没有多说什么。
马明涛非常了解牧浩洋,知道他在考虑清楚之前,一般不会发表意见,甚至不会提出过多的问题。
早在去年年底,李明阳就在一份提交给总参谋部的情报中提到,美国很有可能为印度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帮助印度提升军事实力,以确保美国在印度的战略利益,扩大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正是这份情报,直接促成了牧浩洋开出了更高的军费预算。
年初的时候,李明阳又提供了一份情报,内容更加详细,即美国联邦政府将以第三方支付的方式,为印度提供军事援助。
严格说来,这已经不是军事援助了。
在这份情报中,李明阳明确提到,美国与印度当局正在商议军购款项的支付方式,即印度如何解决军购费用造成的问题。
可以说,这也是印度进行军事建设最大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就算印度经济在过去两年间大幅度增长,印度也是一个极为贫穷落后的半工业化国家。按照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在二零三九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八点六万亿美元,仅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十八,美国的百分之二十二,即便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也仅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二十六,美国的百分之三十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五,在东南亚与巴西之后。
弱小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印度的军费开支不会高到哪里去。
结果就是,印度用来采购军备的费用肯定低得可怜。如果拿来购买世界上最昂贵的美制武器,根本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没有外来援助,印度的军事实力不可能大幅度提升,也就不可能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能够帮助印度进行武装的,也就只有美国了。
按照李明阳所说,印度很有可能用国有资产、以及社会公共项目的专属经营权,从美国获取军火。
具体怎么操作,李明阳没有说明白,只是提到了可能性。
总而言之,在当时,这份情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别说牧浩洋,连黎平寇都觉得,美国没有可能拿印度的未来做赌注。更重要的是,美国真要援助印度,那就是在投资,而失败的话,所有投资都将损失掉。
显然,在国际军火贸易与军事交流中,没人愿意做如此巨大的投资。
如果考虑到中国可能采取的行动,特别是对中国构成的威胁,迫使中国不得不在必要情况下采取积极行动所产生的风险,那么美国在印度的任何长远投资都得不到保证,损失只是迟早的事情。
从经济角度讲,美国做的是亏本买卖。
如果在十年前,也许没人会怀疑,毕竟当时美国足够强大,有足够的理由跟中国在印度玩一场零和游戏。可是在现在,美国这么做等于损人不利己,因为就算消耗了中国,美国也得不到任何实质性好处。
更何况,十年前美国都没有这么做。
想到这些,牧浩洋心里顿时疑窦丛生。
“怎么,不大相信?”
“相信什么?”
马明涛笑了笑,他已经抽完了第二根香烟。“今非昔比,收到情报的时候,我跟老李都有点不大相信。”
“这么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马明涛点了点头,说道:“情报非常可靠,是我们安排在……”
牧浩洋摇了摇手,说到:“说重点吧,我对情报来源不感兴趣,只要你们觉得可信,那就行了。”
“重点就是,印度是我们与美国必须拼死争夺的战场。”
“是吗?”
“用老李的话来说,谁控制了印度,谁就能够在今后二十年内掌握战略主动权,因此就算我们得不到,也不能让美国得到。”
“这是老李的原话?”
马明涛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说不定,这也是元首的观点。”
“果真如此的话,在印度问题上,美国又是稳赚不赔了。”
“为什么?”
“美国援助印度,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在印度的经济利益,控制印度市场,利用印度的劳动力。美国的领导人,特别是利益集团不可能想不到,我们不大可能让美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美国的次要目的就是把印度变成我们的坟墓,让我们深陷其中。”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如果因此爆发战争的话,我们就算能够取胜,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废墟,而美国损失的不过是在印度的投资。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我们很难获得战争红利,反而会背上沉重的报复。显然,美国没打算和平相处二十年,更没有把握在二十年之后战胜我们,所以这成了唯一选择。”
“迫使我们向印度开战?”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马明涛锁紧眉头,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战争。”
“怎么避免?”
“这……”
“如果战争是唯一选择,那我们就没办法避免。目前看来,只要印度接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那么战争技术唯一选择。”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显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李才让你来找我,然后去元首府。”
“没有余地了?”
牧浩洋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第四十八章针锋相对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黄瀚林、杜小蕾、腾耀辉、钟盛林与万宏涛等人已经到了。
万宏涛是黄瀚林提拔起来的国防部长,与腾耀辉斗得很厉害,为了军队人事任命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从道理上讲,人事任命权属于国防部,总参谋部只有建议权,但是在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总参谋部的“建议”从未被否决过。在二零三八年之前,也就是万宏涛担任国防部长前,腾耀辉的“建议”也没有被否决过,而这两年里,总参谋部的很多建议都遭到了否决。
当然,万宏涛肯定得到了黄瀚林的支持。
钟盛林则是黎平寇提拔的高层领导,现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主管经济等事务,与分管外交的杜小蕾都是黎平寇的人。
不用多说,在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问题上,黎平寇与黄瀚林肯定有不同的见解。
只是,黎平寇与黄瀚林的矛盾还没有表面化,主要是黎平寇仍然很年轻,即便卸任之后也将分管军事,因此就算黄瀚林在二零四三年出任国家元首,也无法独揽大权,要到二零四八年才能摆脱黎平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里,黎平寇与黄瀚林有着相似的政治主张,而且在同一条战线上。当年,黎平寇能够在易援朝的反对下出任国家元首,与黄瀚林的支持密不可分。可以说,在二零三三年,正是黎平寇与黄瀚林的政治同盟,压制住了易援朝。
事实上,在政治观念上,黎平寇与黄瀚林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在对待国内民营资本的时候,两人的态度都很开明,也正是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中国民营经济才得到飞速发展,而黄瀚林出任总理之后,出台了很多鼓励性政策,为民营资本壮大打下了基础。
也就是说,两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权力上。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黎平寇肯不肯在二零四三年放权,让黄瀚林主持大局。
当然,牧浩洋对政治问题一向不大热心,也很少参与政治斗争。与腾耀辉不同,在牧浩洋看来,就算黄瀚林主持大局,基本国防政策也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因为黄瀚林与民营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牧浩洋还有理由相信,他能更加有力的支持军队建设,推进国防现代化。至于军队人事任命权,本来就不属于总参谋部,也不应该由军人掌握,因为这将导致军人掌权。
所幸的是,离二零四三年还有三年。
李明阳到来后,会议立即开始。
这次,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非常详细,在二零四五年之前,美国将帮助印度实现军事现代化。
按照李明阳的说法,美国肯定对中国军事建设规划了如指掌。
虽然李明阳没有把矛头对准总参谋部,即没有说是总参谋部泄露了绝密资料,但是牧浩洋心里非常清楚,李明阳肯定非常恼火,因为军事建设规划是总参谋部的事,如果泄密就肯定与总参谋部有关。
当然,军事情报局也脱不了关系,因为情报安全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本着务实的精神,李明阳没有提到情报安全的事情,而是把重点落到了美国对印军事援助上。
根据情报提供的信息,在未来五年之内,美国以无偿赠送、有偿援助、出售、与合作生产等方式,为印度提供足够多的武器装备,并且以委派军事顾问、建立联合指挥机构等方式帮助印度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从范畴上讲,前者属于硬件建设,后者则属于更加重要的软件建设。
当然,从影响上讲,硬件建设更加重要。
此外,如果印度军队要想把美式装备的性能全部发挥出来,就得向美国学习,采用美军的指挥体系,甚至采用美军的战术。
也就是说,硬件是基础。
如此一来,美国的对印援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李明阳明确提到,美国国防部已经根据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向白宫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援助计划,核心内容是帮助印度在未来五年之内成为环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强国,建立起足以打赢一场全面战争的武装力量,并且通过援助等方式,帮助印度建立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帮助印度在五年之内成为印度洋的头号军事强国。
按照军种来分,援助分成三个部分。
陆军方面,美国将以赠送、或低价出售、或授权生产等方式,向印度提供足以装备十个装甲师、二十个独立装甲旅与四十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直接援助,即赠送与低价出售部分包括三千五百辆主战坦克、五千辆装甲战车、二千五百门自行火炮与火箭炮、一千二百门自行高射炮、一百八十套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八千门大口径迫击炮、十二万具反坦克导弹与火箭筒、一百二十万套单兵作战系统。仅赠送军火的市场价值就高达数千亿美元,而低价出售的军火也能为印度节约数千亿美元。
空军方面,美国将以同样的方式,向印度提供一千二百架战斗机,并且授权在印度制造同等数量的先进战斗机,印度只需要支付极为低廉的生产专利与制造成本,能够用最低的支出完成空军现代化建设。此外,美国还将为印度提供八十套战区反导防空系统,建立全国性的战略防空网,把印度的本土防空实力提高到三零年代初的国际水平,并且在新德里与孟买等具有战略价值的大都市建立国家防空系统,增强对核心城市的保护力度,降低遭到战略打击的风险。
海军方面,美国将赠送给印度一百四十艘大型战舰,包括五艘航母、十艘巡洋舰、三十六艘驱逐舰、四十八艘护卫舰、十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十八艘两栖战舰,还将以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印度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开工建造第一批攻击核潜艇,向印度出售制造舰载战斗机与舰载武器弹药的生产线。此外,美国还将以低价向印度提供四百六十架舰载飞机,组建五个舰载航空兵联队,并且以委托培训的方式,由美国的私营飞行培训公司为印度培训两千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如果以援助方式来分,无偿援助占了大约一半的比例。
从战略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帮助印度建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使印度在二零四五年之后能够执行生产与建造大部分武器装备,陆军装备完全实现国产化,空军装备的国产化程度超过百分之八十,海军装备则达到百分之七十。如果这些援助全部到位的话,那么到二零五零年,印度将拥有与其经济实力完全不相称的国防工业实力,并且成为印度洋地区名副其实的头号军事大国。
在做报告的时候,李明阳还明确提到,如果这份情报没有错,意味着美国的装备换代工作将在年内开始,在二零四五年左右全面展开,不然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美国军队就没有装备可以用了。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中国的装备换代计划就比美国晚了五年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就意味着,在二零四五年的时候,中国得用已经服役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装备去对抗由最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美军,也将因此丧失微弱的技术优势。
对牧浩洋来说,他必须考虑调整装备发展计划。
事实上,最大的影响还不是在军事层面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从黎平寇等政治家的角度看过去,就能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即美国在印度的战略部署是在为世界大战做准备,而且最早在二零四五年、最迟在二零五零年,美国就能获得较为明显的军事优势。如果情报没有错,那么美国疯狂扩充军备的行动将难以维持下去,因此美国肯定会主动挑起世界大战。
到那时候,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还有优势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便没有太大的劣势,也很难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因此中国就算能够获胜,也要付出惨烈代价。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判断,使得中国的印度政策进退两难。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到二零五零年之间爆发,那么在二零四五年之后,即便印度已经是较为明显的战略威胁,中国也没有理由对付印度,而在二零四五年之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又不足以保证能够迅速击败印度,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而丧失战胜美国的机会。
可以说,中国的战略处境非常被动。
虽然李明阳没有点明,但是牧浩洋已经意识到,导致这一情况的,正是中国的军事发展规划泄密,导致美国准确掌握了中国的战略发展布局,从而制订出了针对性的战略规划,没有给中国任何转圜余地。
调整战略规划显然不是小事,因为搞不好就会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在已经被动的情况下,即便进行调整,也只能跟着敌人走,除非不顾一切的进行扩军备战。
显然,这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在李明阳介绍完情况后,气氛显得很压抑,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很高。
牧浩洋心里跟不是个滋味,因为他知道,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由他主管的部门,而他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第四十九章最佳选择
沉默了十多分钟,黎平寇敲了敲桌子,打破了让人压抑的寂静。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或者说即将发生,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黎平寇一边说着,一边点上了烟。实际上,三年前他就戒掉了烟瘾,点上的时候一点都没犹豫。“不管各位怎么想,目前的局势对我们来说都极为严峻,而且在可以预知的未来,我们还将遭遇更加严酷的挑战。从现在开始,我们最好放弃一切幻想,从最坏的结果出发,为五年、或者十年之后的世界大战做准备。在做出政治决策之前,我想听听各位的意见,特别是军方代表的意见。”
说完,黎平寇朝黄瀚林看了一眼。
总理没有开口,只是点了点头。
局势再明显不过,美国不惜血本武装印度,就是要把印度变成敌后战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五零年之前爆发,即便不考虑俄罗斯,中国也将两线作战。作为政治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腾耀辉干咳了一声,踢了牧浩洋一脚。
虽然腾耀辉是总参谋长,但是再过三年,军队的事情就与他没什么关系了,因此他觉得应该由牧浩洋代表军方发言。
“如果从最坏的结果出发,我们的处境非常不利。”牧浩洋看了腾耀辉一眼,才接着说道,“在对日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就对未来的国际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日本倒下后,我们与美国的全面战争将在所难免。只是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们一直认为,在二零五五年之前美国没有能力击败我们,因此相信要在此之后,世界大战才会打响。到目前为止,我依然相信这个判断,而且通过这几年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全球灾难时期我们与美国的对比,即便到二零五五年之后,美国在综合国力上仍然没有足够明显的优势。只要我们在大战略上不犯严重错误,击败美国只是决心与时间的问题。”
牧浩洋的分析很理智,语气也很平和,显得很有说服力。
“可惜的是,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战争很有可能提前爆发。我的观点是,在做出战略判断之前,首先得在情报上下功夫,弄清楚美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经济、科技与工业等对战争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领域的基本情况。只有在掌握了美国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才能对美国是否会提前发动战争做出准确判断。”
“军事情报局已经做了部署,正在努力搜集美国的情报。”
黎平寇笑了笑,等李明阳说完,接着说道:“情报确实至关重要,所以我建议以军事情报局为核心,整合我们的情报机构,增强情报搜集能力,并且由李明阳同志牵头,定期汇报情报工作。”
黄瀚林与杜小蕾都没有表示反对,本来军事情报局就是头号情报机构,李明阳还是黎平寇的头号情报顾问,让李明阳总揽情报工作也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跟黎平寇唱反调。
“现在,我们得做一个假设。”黎平寇竖起一根手指头,看着牧浩洋说道,“假如美国已经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突破,比如已经攻克了可控聚变技术的难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追上我们,有信心在二零五零年之前获得较为明显的优势,那么美国就具备了发动世界大战的基础。”
“这样的话,世界大战将在所难免。”
黎平寇笑了笑,让牧浩洋说下去。
“从军事角度出发,我们首先就得避免两线作战。”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因为他接下来的话非常重要。“如果无法避免,我的观点是,宁可在战争初期处于被动,也不应该为了争取主动权而进行两线作战。理由非常简单,如果我们被迫进行两线作战,恐怕根本没有机会扭转战局。”
“这么说,你主张采取积极主动的对印措施,甚至不惜发动一场战争,来消除两线作战的潜在威胁?”
牧浩洋稍微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黎平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朝黄瀚林看了过去。
“要想避免两线作战,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印度。”黄瀚林叹了口气,说道,“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俄罗斯与美国越走越近。虽然我们在对俄政策上非常理智,放弃了进军中亚的机会,也没有跟蒙古进行密切合作,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俄罗斯不会倒向美国,特别是在美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获得了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俄罗斯不会落井下石。与印度相比,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强大得多,威胁也大得多。”
“这么说来,我们很有可能三线作战?”
黄瀚林苦笑了起来,这是他最不想提到的事情。
“既然如此,印度问题就非解决不可了。大家别忘了,美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我们却没有。在我们不得不考虑三线作战的情况下,美国却不用为本土安全担忧。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我们要想在全面战争中取胜,就得首先解决掉一个、或者两个敌人。”黎平寇朝牧浩洋看了一眼,又说道,“如同副总参谋长所说,就算不得不在战争初期被动挨打,只要能够避免两线作战,我们就有机会扭转战局,而两线作战、甚至是三线作战,只会增大我们的战争消耗,让我们丧失反败为胜的机会。从全面战争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对印战略,不再是双边问题、也不是周边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几年、或者十多年之后,仍然能够屹立不倒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从现在开始把对印作战提上日程安排,授权军方进行全面战争准备,包括制订战略计划。如果我们的猜测得到了证实,那么在五年之内,也就是二零四五年底之前,就得采取行动。”
黄瀚林立即锁紧了眉头,但是没有立即提出反对意见。
“当然,这只是初步决议,到底该怎么做,要到几个月之后,获得更加确切的情报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这样的话,最好暂时不要扩大消息面。”杜小蕾说了一句。
黄瀚林这才松了口气,因为这也是他想说的。既然杜小蕾提了出来,他就没有必要亲自出面了。
黎平寇笑了笑,说道:“这是当然的,但是准备工作必须立即展开。针对最坏结果,总参谋部得尽快拿出作战方案。”
“没问题,我亲自负责。”腾耀辉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说完还踢了牧浩洋一下。
这让牧浩洋有点恼火,因为腾耀辉答应得轻松,具体工作全得由他负责,腾耀辉根本就不用操心。
“没问题的话,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吧。”黎平寇首先起身,等到其他人站起来,才对牧浩洋说道,“副总参谋长,你不要急着离开,等下我得跟你商量几件与军费预算有关的事情。”
军费预算?牧浩洋有点迷糊,这显然是个借口。
等其他人离开后,黎平寇才朝牧浩洋点了点头,带他去了书房。
“元首,预算安排……”
“看样子,你对我开始的决定不大认同?”
“这……”
黎平寇笑了笑,先请牧浩洋坐下,才说道:“你肯定有所顾虑,而且我能猜到你在担心什么。”
牧浩洋勉强笑了笑,知道自己不是那种能把事情藏在心底的人。
“如果我没猜错,你觉得我们主动向印度开战,将成为促成美国在二零五零年之前发动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这……”
“看来,我没有猜错,你确实有此顾虑。”
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元首确实没有猜错。
“事实上,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因为你的判断非常准确。如果我们不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向印度开战,美国反而不大可能在五年之内发动战争,因为印度至少要到二零五零年才具备真正的战略威胁。不怕你不相信,持同样观点的不止我们两个,还包括黄瀚林总理与杜小蕾外长。”
“可是……”
“他们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必要说,而且你也这么认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做出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向印度开战的决定?”
“不是决定,只是预案。”黎平寇首先纠正了牧浩洋的说法,“当然,如果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那就很有可能是决定了。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不向印度开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毫无疑问,我们会输掉世界大战。”
“这就对了,还有什么疑问吗?”
牧浩洋一愣,说道:“难道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了?”
“你有吗?”
“这……”
“不怕你笑话,我也想不出来。”黎平寇笑了笑,又说道,“在战略上,我们已经落后美国一步,要想追回来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最佳选择就是打乱美国的战略部署,哪怕是让美国采用备用计划。如果一切按照美国的部署发展下去,就像你说的,我们必败无疑。”
“即便如此,胜算也不是很大。”
“总比没有胜算好吧?作为军人,你应该考虑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怀疑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黎平寇的意思。
“好了,时间不早了,不耽搁你回家吃晚饭。记住了,尽快把计划制订好,我会不定时打电话催你的。”
“行,那我就告辞了。”
黎平寇没有送牧浩洋,反正他俩肯定会经常碰头。
第五十章关键技术
接下来的几个月,牧浩洋一刻也没轻松。为了便于工作,他让秘书把旁边的办公室腾了出来,摆了一张沙发床与一张餐桌。大部分时候,他就在总参谋部过夜,经常连续几天都不下楼。
可以说,制订作战计划也是牧浩洋的拿手好戏。
他擅长的不仅仅是海军的作战计划,还有总体战略计划。
别的不说,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队的作战行动就基本上遵照了牧浩洋制订的战略计划,而最终结果证明,牧浩洋制订的计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埃及军队反败为胜的基础。
后来,纳杰夫在访问北京的时候,还单独会见了牧浩洋,希望他能再次出面,为埃及制订几套战略计划。只是牧浩洋没有答应下来,因为这不是他能做决定的事情,黎平寇也不会同意。
忙到十月底,牧浩洋已经制订了三套较为详细的战略计划。
当然,也不全是他的功劳。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时任作战处主任的戚凯威就制订了几套战略计划,虽然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但是总体思想没有多大变化,牧浩洋在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不但把戚凯威从陆军司令部请了过来,还基本上沿用了原计划的核心内容,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细节做了修改。
牧浩洋这么做,也与战争性质有关。
虽然黎平寇还没有做出最终决策,但是牧浩洋非常清楚,真要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向印度开战的话,那就绝对不是一场以海空为主的战争,肯定会在地面作战,而且地面战场将决定最终结果。
这样一来,戚凯威的地位就不容低估了。
牧浩洋很有自知之明,真要打地面战争的话,他绝对不会越俎代庖,戚凯威才是最合适的指挥官。
十一月四日,牧浩洋把作战计划送去元首府的时候,遇见了同去汇报工作的李明阳。
“你来得正好,我已经让秘书去联系其他领导人了。”黎平寇的情绪既有点激动,又有点茫然,似乎正面临一个重大决策。“小李,还是你先介绍情况吧,等下再询问牧将军的意见。”
肯定有不大好的消息,不然黎平寇不会如此反常。
“详细情况我等下在会议上说明,主要内容就是,美国已经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李明阳叹了口气,说道,“根据我们最新收获的情报,在今年年底,美国就将动工建造第一座可控聚变核电站。”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只是并不觉得有多惊讶。
“虽然之前就有类似的情报,美国在去年就完成了可控聚变核电站的设计工作,将在今年动工建造,但是根据这次收到的情报,美国建造的很有可能是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而不是我们熟悉的第一代。”
“什么?”
“至少是准二代。”
牧浩洋立即锁紧眉头,似乎不大明白李明阳的意思。
“技术上的东西,我也说不明白。技术分析报告要过几天才出来,到底是不是,科学家与工程师才知道。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没有大规模提炼氦3,也没有建造用来生产氦3的增殖反应堆。”
“也就是说,美国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将以氘与氚为燃料?”不管怎么说,牧浩洋有两个硕士文凭,而且老婆是军方头号科技顾问,对技术问题的了解程度比一般的军人与政治家多得多。
“可以这么说,美国的重水产量在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八十。”
这下,基本上没有疑问了,因为在全面禁止核武器之后,用来生产钚的重水反应堆已经全部拆毁,重水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提炼氘与氚,而这两种元素在工业领域也有较为普遍的用途,比如用来生产荧光剂。
“照你的意思,美国已经在可控聚变核技术领域超过了我们?”黎平寇最关心的还是现实问题。
“可以这么说,但是也不恰当。”李明阳点上香烟,说道,“过来前,我给几位核物理学家打了电话,询问了相关情况。他们都认为,以美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即便能够制造出使用氘与氚的聚变反应堆,发电效率也不会比我们的高多少,只是氘与氚更易获得,能够降低燃料生产成本。但是受其他因素限制,特别是控制技术限制,反应堆的制造成本比我们的高得多。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氦3的生产技术,能够把原料生产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长期使用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比美国的低很多,更有商业应用价值,所以暂时没有必要制造这种反应堆。这也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控制技术上,集中力量研制第二代可控聚变反应堆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美国搞的算不上第二代可控聚变反应堆。”
李明阳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黎平寇似乎松了口气,神色也轻松了一些。
“但是不管怎么说,美国已经掌握了可控聚变技术,有能力在五到十年之内,让可控聚变核电站提供的电能占到全国电力消耗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基本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从根本上把生产效率提升一个档次。”
听到这话,黎平寇再次锁紧了眉头。
李明阳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现在,我们的综合国力只有极为微弱的优势,而且是建立在新能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前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就能看出,新能源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美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保守估计的话,到二零五零年左右,我们将失去优势地位。如果新能源技术在西方、哪怕只是在美国的盟国中得到普及,我们就不再是领先者了。”
“也就是说,美国的综合国力将超过我们?”
李明阳点了点头,又说道:“当然,这还不是定论。如果我们能够在五年内掌握第二代可控聚变核技术,把能源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百以上,那么到二零五零年的时候,就算我们没有优势,也不会有明显的差距。如果美国不能同步取得突破,那么我们的后继发展潜力将超过美国。”
“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促使美国发动战争的又一个原因。”
牧浩洋没有嘴下留情,直接说出了关键问题。
“那么,我们在第二代可控聚变领域有没有希望取得重大突破?”
“肯定有,而且把握还不小。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年后就能取得重大突破,最迟在二零四五年底就能动工建造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李明阳勉强笑了笑,说道,“用那几名科学家的话来说,只要第二代可控聚变核技术具备了商用能力,那么要不了二十年,就可以无限制的提供电力。”
黎平寇与牧浩洋对视了一眼,都听出了其中的含义。
从经济角度讲,这绝对是人类文明腾飞的基础,甚至是人类文明迈出地球、进入宇宙空间的基础。可是从政治上看,这绝对是中国全面超越美国,而且在极短时间内压垮美国的王牌。
毫无疑问,只要美国不甘心沦落为二流国家,就会在此之前发动战争。
说得准确一点,只要那些控制了西方国家的财团不甘心从此销声匿迹,就会在中国全面掌握第二代可控核技术,并且将其进行大规模商业应用推广之前,控制政府发动战争,消灭东方文明与东方财团。
如果说国家利益尚且可以协商解决,那么财团利益绝对是你死我活,没有半点余地。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以民营大型商业银行为核心、民营大型企业为骨干的财团也正在形成。面对外来威胁,中国的财团绝对不会退缩,而会以一切方式鼓励、支持、甚至是煽动战争。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几名政治家根本无法阻止战争爆发。
更何况,政治家在很多时候都是在为利益集团服务。
沉默了片刻,黎平寇说道:“这条情报极为关键,而且证明了我的猜测,我们与美国的全面战争将无法避免。”
李明阳迟疑了一下,说道:“也许可以延迟。”
“怎么延迟?”
“至少在二零四五年、甚至二零五零年之前,美国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只要能够让美国相信,即便到了二零五零年,我们仍然有足够明显的优势,就能迫使美国放弃战争企图,继续进行军备竞赛。”
“怎么办到?”
“加大在第二代可控聚变技术上的投入,争取在二零五零年之前建成第一座可控聚变核电站。”
黎平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李明阳苦笑了起来,因为他说的只是延迟,而不是与美国一笑泯恩仇。
“像你说的,这确实有可能把世界大战推迟几年,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美国没有取胜的希望,那就不是一场能够分出胜负的世界大战,而是一场没有赢家的世界大战,而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结果。”
李明阳暗自叹了口气,打不打已经不是悬念了,关键是怎么打。
黎平寇的目光在李明阳身上停留了片刻,才转向牧浩洋,说道:“副总参谋长,现在该你发表意见了。”
牧浩洋有点犹豫,因为他看了出来,黎平寇肯定不会退让妥协。
第五十一章时间点
就牧浩洋本人而言,他并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纷争。
只是,他非常清楚,选择战争的不是他、也不是黎平寇,而是那些拒绝承认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拼死保护既得利益的西方集团。不管是他、还是黎平寇,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向敌人低头、二是捍卫自身利益。早在二十多年前,时任国家元首的傅秀波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时,就已做出选择。
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牧浩洋记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
“元首,你看过一本书吗?”
“什么书?”
“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一本书。”
黎平寇皱起眉头,说道:“军事学院的教材?”
“不是,是一个军事史学家写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做了分析。”
“作者是不是姓代?”
“你也看过?”
李明阳点了点头,说道:“那是三十年前的书了,不过观点确实很新颖,而且分析也很有说服力。”
“什么观点?”
李明阳笑了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牧浩洋。
“按照作者给出的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九一四年爆发是英国的阴谋。”
黎平寇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虽然有点肤浅,但是分析得很有道理。”牧浩洋也笑了笑,说道,“三年前,也就是一九一一年,德国与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之争就有可能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肯定比一九一四年的理由充分得多,但是英国出面调解,阻止了这场战争,根本原因就是英国还没有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到一九一四年的时候,英国才做好准备?”
“也没有做好准备,但是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为什么?”
“德国的海军扩军行动。”
黎平寇愣了一下,让牧浩洋说下去。
“到一九一四年的时候,德国公海舰队的规模已经达到英国大舰队的百分之七十,而按照德国制订的造舰计划,到一九二零年,德国海军就将达到英国海军的水平,而英国海军却需要在更多的地方作战,所以德国海军有足够大的把握打破英国的海上垄断,在海战中击败英国舰队。”
“这只是计划。”
“英国却承担不起这个风险,因为只要德国舰队足够强大,英国就得承担比法国高得多的战争风险,而最终很有可能在德国海军的威胁之下置身事外,不敢援助法国,让德国迅速统一欧洲大陆。”
“这样的话,英国仍然会战败。”
“但是英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也就有第二次机会。”
黎平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说这件事,与现在的情况有关?”
“非常相似。”牧浩洋笑了笑,说道,“第五次中东战争就有可能引发世界大战,而且我们与美国都有足够的理由,可是我们与美国都没有做好准备。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二零五零年或者二零五五年,我们就能获得足以让美国胆怯的优势,因此美国无论如何也会在此之前发动战争。”
“那么,我们能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身上吸取什么教训呢?”
“如果说我们是德国,那么印度就是法国,而美国现在的对印政策,与当年英国的大陆政策如出一辙,即以间接方式维护战略平衡,给我们塑造一个无法越过,但是又不得不在全面战争中击败的对手。”
黎平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牧浩洋的意思。
“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就不能在敌人选定的时间点上开战,而是应该错开,最好提前开战。”
“提前?”
“比如二零四五年。”
黎平寇的眉头迅速跳动了几下,有点震惊的看着牧浩洋,似乎海军大将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
“我们只是给出了选项,选择权在美国手里。”
“什么意思?”
“假如我们在二零四五年对印度宣战,而且摆出跟美国打世界大战的样子,至少得进行第一阶段战争动员,美国就将面临一个两难抉择,要么为了印度我们拼死一决,要么丢掉这颗战略棋子。”
“如果我是美国总统,就会选择前者。”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如果老李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那么在二零四五年,美国没有任何战略优势,即便能够趁我们两线作战,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也很难保证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击败我们。”
“这……”
“如果美国当局认为丢掉印度之后,局势将更加有利,就不会参战。”
“怎么可能更加有利?”
“比如战事久拖不决,我们的经济受到拖累,而且没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战略优势无法维持下去。”
“这……”
“事实上,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至少前者很有可能。”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这场战争,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推翻印度政权,扶持亲华政府,消除美国在印度的影响,从根本上巩固我们在南亚地区、乃至整个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因此肯定会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这场战争将持续多久,我也说不准,恐怕连戚凯威也没把握,拖上三到五年也不是怪事。”
“真要如此,我们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毫无疑问,战争肯定会拖累我们,但是我们还有一张王牌。”
“什么?”
“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
黎平寇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就能把战争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并且借助战争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毫无疑问,只要美国做出这个判断,就会在二零五零年左右,最迟不超过二零五五年发动全面战争,而我们还有几年的准备时间。只要掌握了生产力优势,即便在战争初期打得不太顺利,也有足够的资本扭转战局。”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从军事上讲,这是我们扭转被动局面的唯一办法,也是我们积极争取主动权的唯一选择,不然我们就将成为第二个德意志第二帝国。”
黎平寇沉思了好一阵,才拿起电话,吩咐秘书准备开会。
在高层会议上,黎平寇几乎原封不动的抛出了牧浩洋提出的战略观点,因此牧浩洋没有再次浪费口水。
只是,讨论进行得非常激烈。
别说黄瀚林,连杜小蕾与钟盛林都觉得这个战略过于激进,而且承担了太大的风险,还有局势失控的可能性。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爆发,中国的处境将非常不利。
别的不说,在把主力放在南亚战场上的情况下,将很难在最主要的战略方向上,即太平洋上取得优势,甚至会被美国压着打,丢掉扶桑与东南亚地区也不是不可能,而在被迫退守本土的情况下,中国的军事工业设施肯定会成为美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而美国本土则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结果就是,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将打垮中国的战争潜力,而中国却无法动摇美国的战争基础。
说得不客气一点,只要美国打到家门口,中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可以说,不但政治家非常悲观,连腾耀辉都不大乐观。
中途休会的时候,腾耀辉把牧浩洋单独叫到了茶水间。
“是不是你提出来的?”
“腾总,我可什么都没说。”
“你小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如果只关系到你一个人,如果只关系到一支舰队,如果只关系到海军,我绝对不会担心什么,可是你得知道,如果元首的战略主张得到了支持,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会受到牵连。”
“目前看起来,得到支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你……”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腾总,还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吗?我们在战略上已经落后美国一大步,如果不进行军事冒险,我们就只能跟着美国走。到二零四五年,我们至少能够拥有十二支航母战斗群,至少可以在太平洋上部署四分之三的海军兵力,即便美国海军全部集中到太平洋上,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与其在全面战争中被动挨打,提前几年进行军事冒险更加可靠。再说了,如果老李提供的情报没有错,而且元首的提议得到了全面支持,美国参战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你有多大的把握?”
“至少一半。”
“这么点?”
“如果战略层面上的操作不出问题,不再出现情报泄密事件的话,应该有七成。”
腾耀辉打量了牧浩洋一番,说道:“果然是你小子给元首提的建议。”
“元首要我说,我能拒绝吗?而且,除此之外,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看来,我只能祈祷了。”
“祈祷什么?”
“祈祷你这个常胜将军不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吃败仗。”
“老腾,你啥时候信教的?”
“信个屁。”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知道腾耀辉已经接受了既成事实,只是死要面子,没有当面承认而已。
这个时候,黎平寇也在给黄瀚林做思想工作。
会议再次开始后,黄瀚林首先倒戈,表示支持黎平寇。
最终的决议是,尽快制订作战计划,而会议上得出的战略决策,仅由黎平寇单独告知全国代表大会几个主要委员会的主席,在开战之前,才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战争提案,争取得到支持。
第五十二章预料成真
一个多月后,李明阳提供的情报得到证实。
二零四零年十二月十二日,美国电力公司总裁正式宣布,已经成功研制出以氘与氚做燃料的第二代可控聚变反应堆,将在月底动工建造全美第一座可控聚变核电站,预计在二零四十五年底并网发电。
三天后,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即向研制与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公司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与政府担保贷款,鼓励与支持企业提升发电技术,并且为拆除火电站的企业提供等额补偿。
可以说,这项法案的目的就是要在发电技术上赶超中国。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能源技术在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总体生产效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发电技术。按照一些西方学者给出的计算结果,发电效率每提高百分之一,就能把社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二。与传统火电站相比,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总体发电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以上,如果全部取代传统火电站,意味着社会总体生产效率将提高百分之两百,即劳动力利用率也将提高百分之两百。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根据中国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得出的经验,如果全部取代传动发电站,社会生产效率能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即便如此,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要知道,在过去五十年里,信息化技术也只把社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如果可控聚变核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电力驱动技术完全取代内燃机,将会对提高社会总体生产效率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文明的面貌。
这项法案出台后,马上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圣诞节假期到来之前,已经有五家美国电力企业以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为由,申请了减税与政府担保贷款,其中三家电力企业已经拿出了关闭火电厂的方案,并且据此向政府提出了补贴请求。
在全面商业化运作的情况下,美国的可控聚变核电站项目简直是雨后春笋。
当然,早在四年前,中国就出台了类似的鼓励性政策,并且完全以商业化运作方式来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可控聚变核电站。要不然在全球自然灾害大爆发的时候,中国根本没有可能大范围推广耗电量极大的农业工厂。
二零四一年元旦假期过后,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能源委员会开始审批企业报告。
一月五日,在国会能源委员会的催促下,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在白宫批准了任期内的最后一道总统令,即以一千六百亿美元,从美国电力公司手里收购可控聚变核反应堆百分之四十九的专利所有权。
两天后,这份总统令在国会参众两院几乎以全票获得通过。
可以说,这是一项极为关键的举措。
在可控聚变技术领域,美国采取的是国家资助、企业开发的发展模式,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只有百分之五十一的专利所有权。虽然这个比例,足以让美国联邦政府掌握决策权,既决定把知识产权卖给谁,但是美国电力公司是全美最大的电力企业,依靠百分之四十九的专利所有权就能发家致富。说得简单一点,美国电力公司拥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收取高额专利使用费来打压其他电力企业。
对鼓励市场竞争来说,这显然是不大好的事情。
有趣的是,因为只有百分之四十九的专利所有权,所以美国电力公司并没有违反《反垄断法》。
结果就是,只能以总统令的方式,强制从美国电力公司手里回购专利所有权。
这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美国联邦政府必须用纳税人的钱,把本来就是由纳税人出资开发的技术购买回来。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把一千六百亿美元送给了美国电力公司。
后来,一名美国律师还专门为此事状告联邦政府,要求联邦政府做出合理解释,官司最后打到了最高法院,九名最高大法官中,五人支持原告,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减少一千六百亿美元的联邦税收。
当然,这对美国电力大发展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在联邦政府拥有了全部专利使用权后,任何一家有足够资本的电力企业,都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专利使用权。
更重要的是,这为美国输出可控聚变核技术铺平了道路。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联邦政府愿意,而且得到国会支持,就能把可控聚变核电站的相关技术卖给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力企业。因为所有权归联邦政府,所以出售专利使用权的收入将直接纳入国库。
在这方面,美国的优势比中国明显。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大部分专利不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是掌握在投资开发相关技术的民营企业手里,所以即便出售专利使用权,政府也只能分到一部分,而且在出售的时候,民营企业肯定不会过多的考虑国家战略,而是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扩大市场占有率没有多大帮助。
事实上,当时掌握了相关技术的民营企业更乐意去其他国家修建电站,而不是把技术卖给其他国家的电力企业。到二零四二年的时候,中国的民营电力企业甚至结成联盟,禁止技术输出,而是直接出售电力。
结果就是,在领先五年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情况下,中国的相关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快就被美国超越。到二零四二年底,只有巴基斯坦、朝鲜与马来西亚建造了可控聚变核电站,其他国家都是从中国购买电力。而在这一年,美国已经把相关技术出售给了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印度,并且正在与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等十多个国家进行技术出售谈判。
当然,这件事,也引起了中国政府反思。
结果就是,在二零四二年底,中国政府出资收购了所有与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有关的技术,由国家投资完成后期开发,并且承诺在进行商业推广的时候,参与了前期研制工作的民营企业都能免费获得使用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二零四一年初,在美国联邦政府收回了专利所有权之后,美国电力公司就与印度政府签署了一份合同,印度以出让全国电网二十年内百分之百的定价权为代价,由美国电力公司协助印度电力公司兴建五座装机容量为五千万千瓦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并且承诺在二零四五年底并网发电,此后美国电力公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从印度电力公司单独建造的可控聚变核电站中分红。
这份协议,彻底突破了中国的底线。
要知道,印度在二零四零年的电力缺口还不到三千万千瓦,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以民用限电的方式确保工业生产不受影响,因此印度在五年内把电力供应提增二亿五千万千瓦,就是为了扩大工业规模,特别是军事工业。
可以说,这五座可控聚变核电站将成为印度建立军事工业体系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表明了印度扩充军备的决心。
按照协议,美国电力公司将获得二十年的电力定价权,也就可以通过提高电价,在印度牟取暴利。对印度民众来说,这就意味着在电力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还将支付更加高昂的电费。可以说,只要印度政府没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战略目的,就不会牺牲掌握着选票的印度公民的利益。
事实上,也正是这份协议,导致印度中央政府在两个月后倒台。
只是,通过大选重新上台的执政者没有废除协议,只是通过协商的方式,让美国电力公司承诺电价的年均涨幅不超过百分之五。
对印度人来说,这也许是好事,可是对中国来说,这就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
当时,美国在印度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
欧盟表现得最为积极,法国总统在出席欧盟首脑会议的时候就提出,美国在印度的电力垄断行为已经破坏了市场规则,不但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还损害了所有在印投资者的利益。
当然,这也包括法国企业的利益。
只是,抗议归抗议,世界贸易组织早就成了摆设,美国与印度不可能因为其他国家的抗议而停止合作。
再说了,其他国家也没办法制裁美国与印度,特别是美国。
要知道,当时包括法国在内,所有欧盟国家还排着队,等待与美国进行引进可控聚变核电站的谈判呢。
大概是抗议没有用,中国政府甚至都懒得抗议了。
只是为了抵消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中国政府在当月促成了几家民营企业与巴基斯坦的电力合作计划,并且在与其他南亚国家就电力输出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谈判,承诺提供电力采购补偿。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中国政府出钱帮助其他国家从中国采购电力。
为了在法理上说得过去,全国代表大会随后通过了一项针对外输电力的增税法案,即电力企业在出口电力的时候,必须交纳更高的税收,以填补政府对外补贴的漏洞。显然,这是换着花样让电力企业降低外输电力的利润率。
当然,这些都是行政措施。
在经济上积极应对美国挑战的同时,军事上的准备工作才是真正的重点。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