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打过边境线
十月六日傍晚,天色暗下来后,第一八八装甲旅撤出了代尔塞赖斯。
为了阻止叙军乘胜追击,巴拉姆出动了数十架武装直升机,对叙军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进行了一次猛烈的低空打击。虽然这轮打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迫使叙军放弃了继续推进的想法,但是以军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总共有十三架AH-64D被叙军的野战防空系统击落。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以军的这轮空中反击基本上没有意义。
原因很简单,在击退第一八八装甲旅,攻占了代尔塞赖斯的时候,叙军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也离“残废”不远了。
当时,叙军至少在代尔塞赖斯附近损失了三百七十辆主战坦克。
此外,在阻击第七装甲旅的战斗中,第三装甲师还损失了大约八十辆主战坦克。
根据叙军的作战编制,这两个师总共也就只有六百多辆主战坦克,除掉突击时损失的十多辆,在攻占代尔塞赖斯之后,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五十辆主战坦克,而且激烈的战斗,耗光了弹药与燃油。
也就是说,即便叙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不受影响,也需要大概一天,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才能在仅剩下四分之一装甲力量的情况下再次发动进攻。如果要补充作战力量,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事实上,这也正是戚凯威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果就此停下来,以军将获得足够多的时间巩固最后一道防线,甚至有可能赶在叙军之前发动进攻。如果继续进攻,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将得不到补充与休整,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被以军击溃。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以军只动用了三个王牌旅。
在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前方,还至少有一个常备旅与四个预备役旅。如果进攻速度慢下来,以军还会继续增兵。
如果可以,戚凯威当然希望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继续向前挺进。
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让戚凯威非常沮丧,万幸的是叙军的抢修部队已经赶到,大约能够修复三分之二的受损坦克。只是,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而且一部分受损较为严重的主战坦克必须送回后方的修理厂。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戚凯威只能让步兵师顶上去,继续向以军施加压力,消耗以军的作战能力。
当然,这不仅仅指以军的有生力量。
持续的高强度战斗,最受考验的是官兵的忍耐能力,或者说是精力。只要不放松进攻力度,以军就得在前线拼命,也就得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持续上几天,以军就算还守在阵地上,也不见得能够守住。
戚凯威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联系牧浩洋,提出让埃及军队协同作战。
当时,巴拉姆也调整了部署:一是让第一八八装甲旅撤到后方补充兵力,特别是损失严重的装甲力量;二是向第七装甲旅与第一步兵旅增派兵力,稳住侧翼防线;三是把预备役部队顶上去,守住战线。
更重要的是,巴拉姆也需要预备队,充足的预备队
当天晚上,巴拉姆就联系了以军总参谋长,提出至少增派四个步兵旅,补充五百辆主战坦克。
补充主战坦克的要求立即得到了满足。
打到这个时候,以色列国防军还没有拼光“库存”,大量库存的“梅卡瓦4”与“梅卡瓦3”型主战坦克,甚至是一些“马加奇7”型主战坦克都在翻修之后,提供给战时组建的预备役部队。
可惜的是,在增派预备役部队的问题是,以军总参谋长没有满足巴拉姆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在六日下午,西奈半岛前沿阵地上的埃及军队就进入了进攻阵地,埃及空军还轰炸了边境线上的以军阵地。
所有迹象都表明,埃及军队即将越过边境线。
虽然戈兰高地上的战况非常凶险,但是与南方边境防线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不管怎么说,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巴拉姆成功顶住了叙利亚军队的猛攻,还使两个叙利亚王牌装甲师遭到重创。可是在南面,埃及军队已经休整了一个星期,三个主力集团军都得到补充,恢复了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南部边境线基本上无险可守,如果让埃及军队取得突破,哪怕只是攻占了埃拉特港,以色列也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结果就是,以军不得不在大批部队留在南部防线上。
以当时的情况,以军根本无法增援戈兰高地。
只是,以色列国防部给了巴拉姆特权,即在北方战区范围内,他可以自行征召所有适合参战的人员。
对以色列来说,这是最高级别的战争动员行动了。
在过去的四次中东战争中,只有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政府才下放权力,让战区司令官从平民中征召作战人员。
问题是,这能解决问题吗?
虽然以色列是全民皆兵的国家,但是并不表示所有人都适合服兵役,毕竟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到十六岁的少年与儿童、从事生产的工人、照顾家庭的军人家属、伤残人员等等都不适合作战。
此外,在巴拉姆的辖区内,也没有多少平民。
唯一让巴拉姆稍感欣慰的是,第一天的顽强阻击,重创了叙军主力,因此叙军不可能立即发动大规模进攻。
到了十月七日上午,以军受到的压力转到了南部战场上。
当天上午,埃及军队越过边境线,开始围攻埃拉特港。
担当主力的,仍然是在此之前表现出色、也有点莽撞的第三集团军,第一集团军则担任预备队,第二集团军负责守卫边境防线,另外后方还有二十四个预备役步兵师,主要负责运送作战物资。
战斗打响之后,以色列国防部就收到了美国发出的警告:埃及军队肯定会不惜代价的攻占埃拉特。
原因很简单:埃及已经在红海的古尔代盖集中了三十多艘船只与十多艘小型舰艇。
按照的情报,在过去一周内,埃及军队向古尔代盖运送了大约十五万吨弹药物资,征用了三十多艘商船,还集中了红海舰队的所有战舰,只要打下埃拉特,埃及就会把这些物资送往前线。
如此一来,埃及军队就能以埃拉特为基地,扫荡与攻占内盖夫地区。
更重要的是,通过海运,埃及军队能把地面补给线缩短三分之二,把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放在前沿后方,从而为一支十五万的大军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而这支部队至少有能力打到贝尔谢巴。如果埃及军队攻占了贝尔谢巴,就能够通过铁路线运送物资,确保有足够多的前线部队获得补给。
按照以军的防御部署,只要埃拉特沦陷,守住贝尔谢巴的机会并不大。
此外,就算能够守住贝尔谢巴,阻止埃军北上,也将丢掉内盖夫地区,而这相当于以色列国土的四分之一。
真要打到这一步,以色列就只能求和了。
事实上,当时美国国防部在一份提交给白宫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埃及军队很有可能在控制了内盖夫沙漠之后结束进攻行动,通过防御战、以及战术反击消耗以军兵力,迫使以色列求和。
在政治上,只要以色列无法在南方战场上取胜,就算守住了戈兰高地,也与战败无异。
原因很简单,如果在这个状态下停战,以色列肯定会在谈判桌上要回内盖夫地区,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交出戈兰高地。不管选择内盖夫沙漠、还是选择戈兰高地,以色列的安全局势都将彻底恶化。
当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因素。
如果埃及军队控制了内盖夫沙漠,就能以此为根基,帮助巴勒斯坦建国,从而在阿拉伯世界获得无与伦比的声望与地位。到时候,别说叙利亚这类亲埃国家,就连约旦、沙特与阿联酋等较为亲美的国家也会承认埃及的领袖地位,而“埃叙轴心”也将因此形成,谁也无法阻止埃及联合与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
由此可见,以色列不能丢掉内盖夫沙漠,美国更不能让以色列丢掉内盖夫沙漠。
影响就是:以军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南面战场上,以击败埃及军队为主要目的,然后再回过头来收拾叙利亚。
当然,前提是必须击败埃及军队。
为此,以军不但把预备役旅全部派了过去,还把在十月三日获得的主战装备全部送往了南部战场。
到十月七日凌晨,以军已经在南方边境防线上集中了八十个旅,一千八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三千多辆装甲战车,其中一千余辆主战坦克是美国提供的M27A1型,其余的主要是重新启用的“梅卡瓦4”与“梅卡瓦3”。
因为有了充足的弹药,所以在接收M27A1之后,以军进行了高强度训练。
主要就是让坦克手掌握M27A1的操作方法,特别是美军的炮瞄系统,毕竟这与以色列坦克不大一样。
这些准备,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十月七日上午八点左右,埃及军队发起进攻,第三集团军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包围了由四个以军旅守卫的埃拉特港。
只是,以军并没自乱阵脚,而是进行了非常顽强的抵抗。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