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隐身幕后的孙大海
通过聊天,彭师傅这才知道,原来刘副总能认识曹大厨,居然还是因为孙大海的缘故。
说起来,刘副总也不算是外人。他是霍氏集团旗下房地产公司的三大副总之一,主管商业地产项目和酒店项目。
兰桂坊开发改造项目和未来大厦的建设,就是他负责的项目。虽然孙大海没有出面,但盛智文和未来大厦物业公司的林经理和他打交道次数可就多了。
林经理在巴富花园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曹大厨的铁粉。
后来他跳到未来大厦物业管理公司工作,遇到接待工作时,尤其是高级点的客人,自然都是往曹大厨那里拉。
如此一来,爱好美食的刘副总也就和曹大厨认识了。
刘副总既然谈到了曹大厨,除了美食,聊别的话题自然绕不开孙大海。
其实,刘副总从来没有见过孙大海。
最初双方有交集的时候,还是合作搞兰桂坊开发改造项目。但这个时候孙大海年纪太小,所以他根本不会出面与外人打交道。
未来大厦这个项目原本就是霍家介绍给架设未来的。乔宏伟征得孙大海同意后,出手将这个项目接了下来。
霍家的工程公司是原项目的乙方,乔宏伟投桃报李,将合同稍作修改后,仍然交给了霍家,由他们继续担任这项工程的承建方。
由于双方之前在多个领域内都有过合作,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后续事务基本是未来大厦物理管理公司出面,与霍家的工程队进行各项对接和交涉。
就连乔宏伟出面的时候都非常少,更别提当惯了甩手掌柜的孙大海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包括刘副总在内的霍氏集团高层,已经没有人可以轻视架设未来和孙大海了。
一个大陆小孩,跑到香江开公司。花了不过三四年的光景,居然就有实力自建一栋价值数亿美元的总部大楼了。
关键是他还不是依靠自身的关系挣钱,人也不怎么露面,几乎凭着遥控指挥,跟玩儿似的就挣下了偌大的产业。
如同天方夜谭一样的励志故事,却真实的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这让霍家众多自诩为商业天才的职场精英们,情何以堪呀!
不过,有关孙大海的消息,已经被霍家嫡系下令不得外传了。懂行的人都明白,这种程度的封口令并不严格,只是对员工传播这个信息时有所约束而已。
这是因为随着架设未来系的发展壮大,其各种经济行为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孙大海和架设未来的相关信息不可能完全保密,霍家此举只是尽量减少别人对此的关注而已。
由于孙大海一直没有直接出面,所以关于孙大海的情况,只有霍氏集团房地产公司的相关高层通过调查后,才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其他的人知道的并不很多。
霍家下封口令其实也是出于好意,这是对孙大海的一种保护。
不过,虽然此举降低了外界从霍家这边得到孙大海信息的可能,但对内部人员来说,尤其是那些对孙大海有所了解的人,此时对他就更为好奇了。
只是关于孙大海的消息的确很少,他又一直没有公开露面,因此从没有权威机构或媒体对他有相关的介绍与报道。
孙大海企业都选择海外注册,并采取了严格的信息保密措施。而兰思丽服装公司和英才教育基金的信息虽然公开,但都是挂在奶奶姜秀萍名下,从法理上讲,与孙大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在公司日常事务上,都是各公司的经理负责处理,每年新年时总督府举办的慈善晚会,也只是乔宏伟代表公司出面,孙大海根本没有参加过。
孙大海唯一需要亲自管理的就是操盘小组,不过他大部分时候还是通过乔婉婷遥控指挥。
再加上操盘手都要签署一系列保密协议,而且由于这个职业的特点,大家嘴也比较严,相关的信息很难透露出去。
因此,刘副总他们对孙大海的了解,大多是通过东鳞西爪的传闻脑补而来的,再加上互相私下里交流时越传越邪乎,距离真实情况反而是越来越远了。
既然知道彭师傅认识曹大厨和孙大海,刘副总和他交流时,自然又多了这个话题。
要说刘副总这次暂住首都,贵宾楼饭店项目是他主抓的重点。但嘉颐国际酒店的建设过程他也要时不时过去看一眼,因为那里同样也有霍家的股份在内。
霍家与孙大海在国内有两个合作项目,现在正在紧张地施工建设中。
嘉颐国际酒店项目的股东构成中,嘉华投资公司持股45%,是最大股东。政府方面和霍氏集团各持20%的股份,还有15%的股份,被食为天和华信旅游公司两家平分,每家都是7.5%。
其中,除了政府方面是通过土地入股,其它各方都是直接掏出了真金白银,而且还不是分期支付,而是毫不含糊地一次性投入。
华信旅游公司是华信集团在去年新成立的一家二级子公司,与寰宇贸易公司的合作伙伴华信贸易公司份属同源,其中有不少人都是从华信贸易公司调过去的。
作为一家具有一定野心的旅游公司,华信旅游公司在主打大众旅游市场的基础上,也不肯轻易放弃高端旅游。
借助公司刚成立,集团内部支持力度大,资金较为充沛的有利条件,华信旅游公司利用与嘉华投资公司千丝万缕的间接联系,也很不要脸地强行挤进嘉颐国际酒店的投资者行列,与兴建这座酒店的提议者食为天一样,都拿到了7.5%的股份。
政府将食为天大厦东侧的公交公司车辆总站停车场,往西边迁移了两公里以外。
政府在那里已经新建了一个更大的公交车总站,并新增设了几条以那里为始末站的公交线路。
同时交管部门还延长或微调了多条市区与郊区公交汽车路线,在那里形成了首都北部城郊最大的公交车枢纽站,并以此为中心,重新构建公交网络,以适应并改善附近不断增加的居住人口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